WebWork配置最簡方案
一直以來我都有一個想法,想要找一個比較好的web框架,不用jsp,不用繁瑣的WebWork配置,比如說struts1.x的action的配置,webwork2的action的配置,其他框架我沒有用過,但是類似的,都有很多這樣的配置,一個很大的項目,struts的配置文件都是上w,上十幾w行,當(dāng)然我早已放棄struts,投向webwork2.2的懷抱,雖然沒有了form的配置,action的配置也比struts的簡化了很多。
但是我還是不滿足,我想要的框架應(yīng)該比這個還要簡單,而action的配置應(yīng)該拋棄,xwork.xml中應(yīng)該只存放一些common的配置,比如說interceptor,自定義的result等等。
也許你要說你也可以擴展struts1.x啊,而且他的用戶更多,但是struts給我感覺是他馬上就要退出歷史的舞臺了,這都是由于他本身的缺點導(dǎo)致的,比如說ActionForm,他把我們綁定到j(luò)sp上,如果用模板,那么我們就要自己組裝pojo了,這一點,有了攔截器的webwork2做得很好,這也是我選他的原因。
那么你也許要問,我action中返回頁面如何指定呢,我怎么知道我要返回到那個頁面呢,我的想法是coc,使用固定的規(guī)則能夠使我們省去不少繁瑣的配置,雖然說配置能夠給我們帶來巨大的靈活性,但是配置也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不可維護性(這里是指維護起來很繁瑣)。
以下是我想象中的做法(我強烈建議在view層使用模板技術(shù),velocity或者freemarker):
1, 每個action的頁面都單獨放置,路徑和Action的package類似,只是在Action的那一級目錄創(chuàng)建一個和Action同名的目錄用來放這個Action中方法所返回的頁面。比如說有一個UserAction,package:org.easywebwork.action.UserAction,那么就在這個package下創(chuàng)建一個UserAction目錄,這個目錄下存放所有的UserAction返回的頁面。
2, Action的方法返回的字符串在annotation中指定,比如:@result name=”success” template=”editUser.htm” type=”redirect”,
editUser.html就是UserAction目錄下的一個頁面模板
說到底還是得用規(guī)則和注釋來實現(xiàn)這個功能,這樣做的一個優(yōu)點是方法的返回頁面一眼就能看出來,根本不用去xml中找了,尤其在Action類很多的情況下,這樣做優(yōu)點更是明確了。
那最終的效果我想應(yīng)該是這樣的,http://localhost:8080/test/userAction!editUser,就能觸發(fā)上面這個方法,之后根據(jù)editUser的注釋就能返回對應(yīng)的模板頁面了。
思路定下來了,那么就是實現(xiàn)了,要實現(xiàn)這個方案的第一步就是自定義annotation,關(guān)于annotation,已經(jīng)屬于java基初知識了;
java engineer遲早都需要學(xué)習(xí)的,任何一本關(guān)于jdk5.0的書上都有詳細的解釋,而且論壇上也能搜出一堆,固不作重復(fù)的解釋,讓我們來直接定義我們需要的annotation吧。
既然我們定義的是result,那么我們的annotation元素的個數(shù)和類型就應(yīng)該和xwork.xml中的result的元素的個數(shù)和類型是一樣的:
Java代碼
- /**
- *@author張榮華(aaron)
- *@since2007-6-17
- *@version$Id$
- */
- //這個annotation是用在方法級別的
- @Target(ElementType.METHOD)
-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 public@interfaceResult{
- //action方法的返回名稱
- Stringname();
- //result類型,如果沒有就是默認值,
- 如果使用模板那么就是velocity或者freemarker
- Stringresult()default"velocity";
- //默認值使用velocity,正如前面所說,
- 我強烈推薦在view層使用模板引擎
- //模板的名字
- Stringtemplate();
- //是哪些返回類型,比如說redirect,chain等等
- Stringtype()default"dispatcher";
- }
那么接下來就是定義一個ResultList的annotation了,因為action中的每一個方法都可以有多個返回的result:
Java代碼
- /**
- *@author張榮華(aaron)
- *@since2007-6-17
- *@version$Id$
- */
- //這個annotation是用在方法級別的
- @Target(ElementType.METHOD)
-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 public@interfaceResultList{
- //這里存放的是每個方法可能擁有的多個result
- Result[]results();
- }
接下來查看一下這個annotation的定義是否是正確的,讓我們來創(chuàng)建一個Action和對應(yīng)的ActionTest:
Java代碼
- /**
- *@author張榮華(aaron)
- *@since2007-6-17
- *@version$Id$
- */
- publicclassUserAction{
- /*
*注意:這里有一個復(fù)合annotation,當(dāng)然,如果你理解了annotation的用法,及如何自定義annotation,
*那么復(fù)合annotation對你來說也是小菜一碟了
- */
- @ResultList(results={
- @Result(name="SUCCESS",template="editUser.htm"),
- @Result(name="ERROR",template="error.htm")})
- //這個uploadInterceptor是在xwork.xml文件中聲明的,
- 我還是堅持把common的東西放到xml中去
- @Interceptor(interceptors={"uploadInterceptor"})
- publicStringeditUser(){
- System.out.println("edituserinfo");
- return"SUCCESS";
- }
- @ResultList(results={
- @Result(name="SUCCESS",template="success.htm"),
- @Result(name="CANCEL",template="editUser.htm")})
- publicStringsaveUser(){
- System.out.println("saveuserinfo");
- return"SUCCESS";
- }
- }
這個類就代表一個webwork2的action,再讓我們來寫一個測試類:
Java代碼
- public class UserActionTest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 UserAction action = new UserAction();
- Method[] methods = action.getClass().
- getDeclaredMethods();
- Set
set = new HashSet (); - for (int i = 0; i < methods.length; i++)
- {
- if (methods[i].isAnnotationPresent
- (ResultList.class)) {
- set.add(methods[i]);
- }
- }
- for (Method m : set) {
- ResultList list = m.getAnnotation
- (ResultList.class);
- for (Result s : list.results()) {
- System.out.println(s.name() +"
- "+ s.template() +" "+ s.result() +" "+ s.type());
- }
- }
- }
- }
Run一下這個test類的main方法,我們可以看到輸出的內(nèi)容為
Java代碼
- SUCCESS editUser.htm velocity dispatcher
- ERROR error.htm velocity dispatcher
- SUCCESS success.htm velocity dispatcher
- CANCEL editUser.htm velocity dispatcher
這說明我們定義的復(fù)合annotation是正確的,那么我們完成了擴展webwork2的第一步,接下來就要涉及到webwork2的源代碼了,第一篇文章這么長夠了,大家討論一下,這個思路有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吧。
我們已經(jīng)邁出了擴展webwork2的第一步,接下來就是在webwork2中讀取這些Result,并且放到原來放這些result的地方,思路很明確了,我會在這個系列的下面的文章中再作論述。
我用的JDK是6.0, 5.0應(yīng)該也是沒有問題的。
更改:在討論之后,我發(fā)現(xiàn)我把 Java代碼 如果要實現(xiàn)downpour所提出的那個用法也是可以的,但是還要定義一個action: Java代碼 這樣就可以在action的方法上加多個Action注釋了,實現(xiàn)它的定義是簡單的,但是接下到來擴展webwork2的源碼的時候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工作量及負擔(dān)。 按照我昨天的想法:一個方法只定義一組result,這樣實現(xiàn)起來也簡單,使用起來也簡單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