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概括無線網狀網接入技術
無線網狀網接入技術也是很常用的,這里主要給大家分析了無線網狀網接入技術的特點,也全面的講解了無線網狀網接入技術是多點跳接系統(tǒng)、以及性能等方面。
技術特點
無線網狀網接入技術是基于IP協(xié)議的通信技術,它支持多點對多點的網狀結構,主要由移動互聯(lián)交換控制中心、智能接入點、無線路由器、PCMCIA 無線終端網卡四部分組成,整個網絡以移動互聯(lián)交換控制中心為中心建立。移動互聯(lián)交換控制中心通過網線與智能接入點直接相連,在智能接入點的周圍相應位置安裝若干個無線路由器,以擴展通信范圍。網絡中持有筆記本電腦或掌上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可以通過PCMCIA 的無線網卡以即插即用的方式接入網絡,從而確保所有用戶都可以隨時隨地快速接入無線寬帶網絡。
無線網狀網接入技術的核心是移動跳接式路由技術(Mobile Ad Hoc),這是它能實現(xiàn)移動寬帶的根本。在一些廠家的產品中還采用了QDMA (Quad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頻分多址、時分多址、碼分多址、帶有避免沖突的載波偵聽多路存取協(xié)議的結合技術)專利技術,提高了它的頻譜利用率和抗干擾特性。
通常情況下,無線網狀網接入技術中具有全方向天線的無線路由器最大直線通信半徑為5公里,因此它可用于大范圍的無線通信,并可組建城域網。另外,無線網狀網可以通過相應的網關與Internet、Wi-Fi局域網、公共電話網等網絡聯(lián)接。在一般情況下,無線網狀網接入技術的最大數據傳輸速率為6Mbps,在時速為200公里的車輛上面,仍可保持1-1.5Mbps的帶寬,完全能夠滿足實時視頻傳輸的要求。
無線網狀網接入技術是多點跳接系統(tǒng)。與此相對的有星型等聯(lián)接方式。
星型聯(lián)接是指傳統(tǒng)的無線網絡中的每個終端都必須直接和接入點保持無線鏈接,這樣終端與接入點之間的距離將直接影響數據傳輸速率。終端離接入點越遠,數據傳輸速率越低。而無線網狀網接入技術在相距較遠的節(jié)點間通信時,數據包將通過多個節(jié)點的轉發(fā),逐步傳遞到目的節(jié)點。如果一個終端距離接入點較遠時,信號將通過距離較近的另外一個終端將信號轉發(fā)給接入點。這樣,無線鏈路長度將被縮短,對天線的傳輸距離和性能要求以及所需發(fā)射功率也將降低,從而減少了信號間干擾。
安全性能
無線網狀網接入技術最早起源于軍方技術,戰(zhàn)場上的移動網絡需要很高的數據速率、很低的被檢出概率和防止人為干擾的能力。所以,它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來保障網絡的安全。無線網狀網接入技術采用了直序擴頻技術。直序擴頻是在發(fā)送端直接用具有高碼率的擴頻編碼去擴展信號的頻譜,而在接收端用相同的擴頻編碼進行解擴,使擴頻信號還原為原始信號。
它的優(yōu)點是:因信號在很寬的頻帶上被擴展,則單位帶寬上的功率很小,即信號功率譜密度很低。這樣,信號將淹沒在噪聲之中,對方難于發(fā)現(xiàn)信號的存在,加之對方不知道擴頻編碼,就更難提取有用信號。因此,擴頻使信號的隱蔽性和抗干擾性增強。
無線網狀網接入技術還采用了隧道封包的加密技術,即在發(fā)送端將所發(fā)的數據包外層再進行一次封包,只有相應的接收端才能將數據包的外層封包去掉,得到里面的數據。這樣,在發(fā)送端和接收端之間猶如形成了一條安全的通信隧道。還有,無線網狀網接入技術中所有設備的硬件地址都是在網絡系統(tǒng)中注冊的,只有這些注冊的網絡設備在經過系統(tǒng)認證后,才能接入無線網絡與其他網絡設備進行通信,從而保障了安全性。
由于無線網狀網接入技術不需要建立大型基站及發(fā)射塔,并且具有自愈和自組網的功能,因此消除了因個別通信設備,如基站或發(fā)射塔的故障(即單點故障)而導致整個系統(tǒng)通信受阻的隱患。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