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Fedora Core 2怎么在vmware里安裝
Fedora Core 2經(jīng)過長時間的發(fā)展,許多用戶都很了解Linux,這里我發(fā)表一下個人理解終端下顯示中文是亂碼,和大家解說。每化Fedora Core 2。如何在vmware 4.5.1里安裝Fedora Core 2。
1、終端下顯示中文是亂碼Fedora Core 2
修改.bashrc 添加export LC_ALL=zh_CN export LANG=zh_CN
2、默認(rèn)情況下vi和gedit都不能正確顯示gb2312編碼的文件幾種方法
1).運行 gconf-editor,把 gedit 的自動探測編碼設(shè)置修改一下,加入 GB2312
2).編輯前用 iconv -f gb2312 -t utf8 filename 來轉(zhuǎn)碼
3).運行 vi,在打開文件之前,先設(shè)置 :set encoding=GB2312
4).用 gedit, kwrite, mozilla composer 或者 eclipse 的編輯器,都支持 GB2312 編碼
5).用 emacs
3、kde用起來很不好用,跳出n多Htt IM State系統(tǒng)設(shè)置-服務(wù)器設(shè)置-服務(wù),禁用llim服務(wù),Htt IM Status 就不出來了
4、如何使用哈密瓜的五一美化包美化Fedora Core 2
1)停掉FC2自帶的輸入法# /etc/init.d/IIim stop
2)下載,安裝哈密瓜的五一美化包。http://download.linuxsir.org/fontconfig/linuxsir-fontconfig-3.2.1.run安裝過程(可以完全脫離鍵盤操作):
下載后檢查該文件是否具有可執(zhí)行屬性。可以通過鼠標(biāo)直接修改其屬性或在shell端執(zhí)行chmod 755 linuxsir-fontconfig-3.2.1.run
鼠標(biāo)雙擊該文件或在shell端執(zhí)行:./linuxsir-fontconfig-3.2.1.run 或 sh linuxsir-fontconfig-3.2.1.run
具體過程請見安裝過程中的提示。
3)重啟xwindows,一切OK
5、我們在進(jìn)行一些網(wǎng)站訪問時也碰到了麻煩,解析特別慢,失敗的機(jī)率相當(dāng)大。問題是由Linux 2.6內(nèi)核中一個叫做ECN(明確阻塞通知)的功能造成的,ECN可以讓路由器向用戶報告網(wǎng)絡(luò)堵塞的情況,但ECN功能開啟的時候,這也會令一些老的防火墻拒絕進(jìn)行網(wǎng)絡(luò)連接。為了關(guān)閉ECN,我們在/etc/sysctl.conf.文件中不得不添加了"net.ipv4.tcp_ecn = 0"的命令。
6、顯示器在裝FC2是沒有認(rèn)出來。調(diào)一下/etc/X11/xorg.conf,如果失敗把/etc/X11/xorg.conf.backup換回來就可以啟動,重新調(diào)節(jié)顯示。
7、fc2中的Konqueror怎么不能顯示圖象文件的縮略圖呢?請問如何設(shè)置才能象以前那樣直接顯示圖象文件 ?在配置里選擇“顯示文件提示”中“在文件提示中顯示預(yù)覽”
8、FC2那張rescue盤是干什么用的?是急救盤,系統(tǒng)掛掉起不來的時候可以用這張盤啟動然后修復(fù)。
9、 fat32 分區(qū)自動在 fstab 里面 mount 加載為 GB2312 或者 CP936,中文文件夾都會顯示為 XXX無效 Unicode。fc2 中 mount vfat 分區(qū)時不用加編碼的參數(shù),除非在終端下用 zhcon 時才需要
10、Fc2下五筆輸入法的問題關(guān)閉iiimf──/etc/rc.d/IIim stop 或者serviceconf 關(guān)閉安裝fcitx──fcitx-2.0.2-4
# rpm -e miniChinput
# rpm -ivh fcitx-2.0.2-4
重啟X,應(yīng)該可以打開fcitx,如果不行,修改.bashrc
然后添加如下段落:
#FCITX
export XMODIFIERS="@im=fcitx"
export XIM=fcitx
#LOCALE setup
export LC_ALL=zh_CN
export LANG=zh_CN
#load fcitx
fcitx&
11、如何在vmware 4.5.1里安裝Fedora Core 2?在VMware4.51里一邊下載ISO,一邊安裝,,安裝完后先安裝VMware tools,再改XF86config
的pointer段:Device "/dev/input/mice"然后startx后就可看見gnome2.6了 .
12、mozilla是用的1.6版的,語言里只有e文。
要自己裝上中文語言包或是去下一個簡體中文版的1.6裝上就行了
13、解決在最新的Fedora Core 2驅(qū)動里,kernel hacking的4K stacks選項被取消了,導(dǎo)致nvidia現(xiàn)有驅(qū)動不能正常使用。(感謝fudaming兄弟)
這里有一個解決方法,下載www.kernel.org 的官方內(nèi)核自己編譯一遍,然后用這個內(nèi)核啟動,再安裝驅(qū)動。我現(xiàn)在使用的是2.6.6的內(nèi)核,5341的驅(qū)動。一切正常。
詳細(xì)方法:
到http://www.kernel.org/ 下載內(nèi)核源碼,我用的的是2.6.6的,地址如下http://www.kernel.org/pub/linux/kernel/v2.6/linux-2.6.6.tar.bz2 將其放在/usr/src 目錄下,解壓。得到名為linux-2.6.6 的目錄進(jìn)入 (圖1),使用#make gconfig配置內(nèi)核,這時候它會檢測配置文件,如果不存在默認(rèn)的配置文件.config,就會使用/boot/config-XXXXX作為配置文件載入,這個是Fedora Core 2當(dāng)前內(nèi)核默認(rèn)的配置文件。建議新手不要改動,因為既然已經(jīng)正確運行,那就說明這個配置文件是有效的。在載入了配置文件之后會出現(xiàn)一個配置窗口。包含了一些選項,由于Fedora Core 2自己的內(nèi)核是打過不少補丁的,其中4kstacks這個選項是沒有的,所以要用官方的內(nèi)核把它取消掉
。另外還有一個選項要被取消掉:
CONFIG_4STACKS = n ( no )
and
CONFIG_REGPARMS = n ( no )
插一句,有人編譯內(nèi)核以后不能起動系統(tǒng),找不到root分區(qū),或者不能加載,很好解決,root分區(qū)是什么格式,把它編譯進(jìn)核心就行了,不要作為模塊加載。配置完成以后,點保存按鈕保存,然后退出。又不少文章介紹內(nèi)核的編譯方法,我接下
來是這樣的
#make
#make modules_install
#make install
這樣完成以后,檢查/boot/grub/grub.conf文件里面是否修改,加入了新的內(nèi)核條目,還有文件是否copy到了/boot目錄下,確認(rèn)了以后重啟,選擇新的內(nèi)核就可以了。
安裝nvidia驅(qū)動的方法還是按照平時的做法(先保存相關(guān)文件)
先在控制臺里
#init 3
#./NVIDIA*.run
修改配置文件xorg.conf,b把nv to nvidia
修改 /etc/inittab ,把3 ( command line ) to 5 ( Xwindows )
14、裝了FC2,為什么不能啟動winxp?fc2所在是否主分區(qū)?如果是主分區(qū),引導(dǎo)win分區(qū)要激活,加上root noverify(hd0,0)makeactive
chainloader +1也可以到你的BIOS里面更改一下硬盤模式為LBA
15、制作安裝Fedora Core 2起動軟盤的方法(感謝weihe_duoduo)首先,制作一張Mandrake Linux的啟動盤,就是用hd_grub.img鏡像文件寫成的啟動盤(我用的是cooker版,文件在/cooker/i586/images中)。然后,就是更改啟動盤中的menu.lst文件的內(nèi)容。未根改前的文件內(nèi)容是這樣的:
timeout 0
default 0
title Mandrake Install
root (hd0,4)
kernel /cooker/i586/isolinux/alt0/vmlinuz ramdisk_size=128000 root=/dev/ram3
acpi=ht vga=788
automatic=method:disk,partition=hda5,directory=/cooker/i586/isolinux/alt0/all
.rdz
在這里,我稍稍講解一下這個文件(只講我們需要更改的)?!皌itle”是表明你所要完成任務(wù)的描述,改不改無所謂。“root(hd0,4)”是說你的鏡像文件放在那里?!癶d0”表明文件放在哪個硬盤上,“4”表明放在這個硬盤的哪個區(qū)中。“root(hd0,4)”表明文件放在第一個硬盤的第五個分區(qū)中,即hda5,這與后面的“partition=hda5”相對應(yīng)。如果文件是放在第一個硬盤的第六個分區(qū),那就應(yīng)該表示為“root(hd0,5)”,即hda6;如果是第二個硬盤的第五個分區(qū),那就應(yīng)該表示為“root(hd1,4)”,即hdb5?!発ernel/cooker/i586/isolinux/alt0/vmlinuz”和“directory=/cooker/i586/isolinux/alt0/all.rdz”就是啟動后要加載的主要文件。我們要改的地方也就是在這。首先,將你Fedora Core 2第一張光盤中的isolinux目錄下的 vmlinuz和initrd.img兩個文件解壓到某個目錄下,比如說/Fedora下;然后
“kernel /cooker/i586/isolinux/alt0/vmlinuz”改為“kernel /Fedora/vmlinuz”,將“directory=/cooker/i586/isolinux/alt0/all.rdz”改為“directory=/Fedora/initrd.img”。其他的設(shè)置不用變。這樣,一張可以從軟盤啟動安裝Fedora Core 2的啟動盤就作好了。
16、如何硬盤安裝
將三個ISO文件放在同一目錄下,如:G:\Fedora,用WinISO或者WinRAR解壓出Fedora Core 2第一張光盤ISO文件的dosutils目錄,例如放在G:\Fedora目錄下,用Windows 98引導(dǎo)盤進(jìn)入DOS,不要加載光驅(qū)。切換目錄到dosutils下,運行autoboot就開始安裝了。然后會讓你選擇安裝方式,選擇硬盤安裝,接下來就會讓你選擇ISO文件的存放路徑,選擇分區(qū)后再填入目錄名,如:選擇/dev/hda8,填入Fedora。注:Linux把所有的設(shè)備也當(dāng)作文件。接在Primary Master上的設(shè)備在Linux下對應(yīng)的設(shè)備名為hda,接在Primary Slave上的設(shè)備就為hdb,接在Secondary Master就為hdc,接在Secondary Slave就為hdd。/dev目錄就是Linux存放設(shè)備文件的地方。硬盤接在了Primary Master上,所以就是hda了,而分區(qū)就在后面加數(shù)字表示,由于Linux保留了1-4為主分區(qū),所以擴(kuò)展分區(qū)的第一個邏輯分區(qū)就用5來表示,D盤一般就是hda5,所以上面的G盤也就是hda8了。
小技巧:Fedora Core 2隱藏了reiserfs分區(qū)格式的選擇。光盤安裝的話,在boot后輸入linuxreiserfs可以在安裝時選擇將分區(qū)格式化為reiserfs格式,如圖。如果是硬盤安裝的話可以輸入autoboot reiserfs。有些時候,由于安裝程序不支持你的顯卡,就可以采用文
本模式來安裝,在boot:后輸入linux text就可以了。
17、沒有dosutils怎么辦?
新建一個dosutils文件夾拷貝initrd.img和vmlinuz到文件夾下面,然后拷貝Fedora1的loadlin.exe文件到同一目錄下面。自建一個批處理文件autoboot.bat類容如下load
本文來自: 站長(http://www.qqcf.com) 詳細(xì)出處參考:http://study.qqcf.com/web/534/138539.htm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