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您如何獨立組裝第三層交換機
您有沒有想過自己動手做第三層交換機呢?這里我們就教教大家如何制作出這樣一個第三層交換機,其功能也一樣強大。最近交換機的價格又有了很大的下調,一些國內品牌的某些型號降至千元以下,與集線器的價格已相差無幾。隨著人們認知的更新和對帶寬的需求,在網絡架構中交換機取代集線器已是大勢所趨,“交換到桌面”也是可望而又可及了。
第二層交換機的局限
但這些廉價交換機都是所謂的“第二層交換機”。它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它通過建立在內存中的交換表,來記錄數據幀中所包含的計算機網卡的MAC地址和相關聯(lián)的端口。交換機只將數據幀傳遞到相應的端口,如果交換表中沒有目的地址的記錄,它就只能以廣播的方式發(fā)往所有端口。因此,目前所有的交換機都提供了劃分VLAN的功能。VLAN劃分一般是由端口來指定的,數據幀只會被發(fā)送到同一VLAN的端口,這樣也就提高了性能,節(jié)省了帶寬。
不過,這種交換機只能用在結構不太復雜的網絡上,比如整個網絡只有一個網段,或是雖有不同的網段,但網段之間的計算機互不訪問等場合。對于其它的情況,這種交換機就顯得功能不足了,因此它們往往只用作大型網絡的支干交換機,負責“交換到桌面”的最后一道交換。而主干交換機就要用到“第三層交換機”,簡單地說,“第三層交換機”就是增加了路由功能的“第二層交換機”,它使得用戶的數據可以在網際間傳送而不需要另外的路由器,而且其轉發(fā)速度高于普通路由器(超級路由器當然除外)。但是功能的增強,不可避免地導致價錢的升高,相對于不到千元的第二層交換機,第三層交換機的價格一般都在幾萬元以上,這當然也與這些交換機并不普及有關。
“組裝”第三層交換機
這就讓一些單位在選擇網絡設備時感到為難,高端交換機價格不菲,低端交換機不能滿足要求,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仍然用路由器和集線器來構建網絡。其實在要求不太高的情況,我們可以用其它設備作為網關來實現(xiàn)“第二層交換機”到“第三層交換機”的升級。既然“第三層交換機”可以認為是路由器加上普通交換機構成的,最簡單的做法當然就是添加路由器了,不過安裝了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統(tǒng)的計算機也可做到,尤其現(xiàn)在計算機配件價格大降,組裝一臺夠要求的機器僅僅五六千元而已。但要注意的是:使用兩塊網卡來連接兩個網段的方法在這里是不行的,那樣這臺機器雖然可以被任何網段訪問到,但以它為網關來訪問其它不同網段的機器是無法做到的。
我們假定這個網絡由兩個網段組成:網段一的網絡地址是100?100?100?0,掩碼是255?255?255?0;網段二的網絡地址是100?100?101?0,掩碼也是255?255?255?0。計算機通過普通交換機相連,現(xiàn)在希望這兩個網段能互相訪問。顯然,這時不能用VLAN將它們隔開。
路由器設置
用雙絞線將路由器與交換機的任一端口相連,配置路由器的局域網口對應不同網段的兩個IP地址。命令如下:IP ADDR 100?100?100?1 255?255?255?0。其它計算機只需將網關設為同網段的路由器地址,就可訪問另一網段的機器。對于更多網段的情況,只需繼續(xù)在路由器上配置地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