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明天 網絡安全將死只剩流氓和混亂
近些天來,Kneber病毒登上了各媒體網站的頭條,超過2000家公司被“觀光”,它的目的不是搞壞你的電腦,它僅是在低調勤懇地偷取你的個人信息。這些信息包括郵箱帳號、銀行卡賬號、社交網站帳號等等。相信你對于這樣的新聞、這樣的風險描述已經麻木了,確實,飯盒也有些想吐的感覺,但同時,在飯盒的腦中產生了一些關于未來的幻覺——網絡世界里的未來不是藍天白云,晴空萬里,恰恰相反,未來將是烏煙瘴氣,流氓橫行。今天我們就來大話一下未來的網絡空間,相信當你10年后再看到這篇文章時,也許你會感嘆飯盒的預見性。
鹽吃得多了,一些人便開始喜歡總結一些事物的規(guī)律。雖然天機事前很難參透,往往只能做做事后諸葛亮,但生活其實本沒那么復雜,預見一些身邊的小事還是不困難的,比如房價,房價絕不會降,要買趁早,明天一定更貴。為什么?請看下圖:
GDP是一年一年走高的,房地產自然也不能掉隊
我們可以再舉幾個例子,比如公司某部門有人辭職了,但卻久久不招新人,這時您可能就要小心了,有時這就是整個部門將被CUT掉的前兆。自己要早做打算,領導出招,往往不會讓您有心理準備;2010春晚讓人記住的是廣告和無聊,于是有網友怒了,結果CCTV 網站就被黑了,明年經驗就是,前臺春晚植入廣告,后臺安防工作就一定要隨之做好。
央視被黑
你是由一堆信息堆成的
好了,進入正題,網絡安全。今天我們要說的話題與預見性有些關系,當然核心是網絡安全。因為在不遠的將來,你的網絡,你的電腦,甚至你的智能手機將給你帶來無盡的煩惱。你做好心理準備了嗎?就像我們的房價一樣,信息時代的安全狀況正在慢慢的不可逆轉的惡化中。
只要有需求,就會產生市場,這是一個信息時代,信息就是資產,那有沒有販賣個人信息的市場呢?當然有。在數據庫中,每個人其實都是由數據構成的,比如身高、住址、姓名、病例、醫(yī)保號、有無前科、黨員與否、身份證號、信用卡號、存折賬號、是否有子女、月收入、工作單位、手機號、 QQ號、人人網帳號、開心網帳號、郵件帳號,等等,信息越全面,越能清晰地勾勒出一個人,由此在億萬人中精確鎖定一個人也變得非常容易。正所謂,你我從未謀面,但我無比了解你。那么,信息是什么?有科學家說,信息是確定性的增加。
你我從未謀面,但我無比了解你
也許你會說,就算別人知道了我的信息又能怎樣?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設想一個故事,如果你是一個億萬富翁,如果別人掌握了足夠多關于你的信息,騙子們會精心布局,細細研究,專門為你定制一套行騙方案,大投入大產出,還怕你不中圈套?當然這僅僅是個故事,但誰能保證故事不會成真?你的車子被盜了,你可以去報官,也許可以找回。但如果你的信息被賣了出去,你去報官有人管嗎?信息被賣出的那一刻就不再“純潔”了,因為信息極易被復制,但看好你的個人信息遠比看住你的車子難!沒有人希望被別人看透吧,一旦被人看透,必然變杯具,比如阿嬌。
現在的問題是,你有能力看住自己的信息嗎?很不幸,大部分人沒有這個本事。黑客搜集信息時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一、直接攻陷QQ或人人網的服務器,這招比較難,成本太高,持續(xù)時間太短,做這種買賣不劃算;二,對互聯網上的電腦下手,撒大網,有價值的信息便會自己送上門來,這種方式成本低,隱蔽性好,持續(xù)時間長,并且還可以發(fā)動“群眾”,對特定目標發(fā)動DDOS打擊?!拔业碾娔X中沒有木馬?!边@句話在不遠的將來可能會成為歷史和一句笑話。
木馬有兩種,一種是通過惡意手段安插進用戶電腦中的,在我們上網時,查看郵件時,運行程序時都可能中招,它們的死敵是各種殺毒軟件,目前來講,殺軟的表現還可以,但重大事故其實也出了不少,比如去年的Conficker蠕蟲病毒,紐約時報稱,在2009年1月22日 conficker感染了900萬臺計算機,波及范圍如此之大,可見有時殺毒軟件的“視力”會出現失明。
最近比較熱的一個病毒是 Kneber,報道稱目前已有超過2000家公司和超過10萬臺互聯網上的電腦被Kneber病毒攻擊,其中至少有374家美國公司。據介紹,技術人員已經在病毒傳送的數據中發(fā)現了超過75G的緩存數據,同時包含數十萬銀行賬戶信息。看到這樣的新聞你可能已經有些麻木了,因為類似事件時有發(fā)生,每當這時殺毒軟件似乎總會失明,而且是集體性失明。
集體失明
另一種“木馬”其實是裝機量相當龐大的某種軟件,比如QQ 、360、迅雷之流。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裝機量極為驚人且比較山寨,不知有沒有人關注過它們可能會帶來的安全風險,也不知這些企業(yè)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和實力來保障用戶的安全。我們對IE的漏洞總是盯著不放,但QQ、360的用戶數量難道比IE的用戶數量少嗎?
我的信息不值錢,沒人關注我
據騰訊09年發(fā)布的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騰訊QQ帳戶總數逼近10億大關,達到9.900億,活躍帳戶數達到4.480億,最高同時在線帳戶數達到6130萬。2009年初,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祎稱360用戶已達2億。試想,如果這類軟件被黑客發(fā)現了漏洞,結果將會如何?
也許就是黑客連自己開發(fā)木馬病毒都省了,費時又費力,還要躲著殺毒軟件,日子實在不好過,不如花些精力找找這些裝機量驚人的軟件的漏洞,不僅省去了病毒分發(fā)之辛苦,從此還可以無視殺毒軟件,豈不妙哉。另外,騰訊、360它們手上握著如此多臺電腦,在利益面前,它們自己能否把持得住,這也是個大大的問號,還記得當初微軟黑屏反盜版事件不?記得當年的頭號流氓軟件3721上網助手不?
植入“后門”中
前不久的某一天,飯盒研究了一下GOOGLE提供的一些服務,驚訝地發(fā)現,它居然保存著我詳細的搜索記錄,飯盒一頁一頁地翻,居然翻出了08年的記錄,最終翻累了也沒有翻到尾頁。如果您看到這些記錄,您基本可以了解到,飯盒是一個低俗且好奇心較強的人,沒錯,自我評價也正是如此。
GOOGLE的解釋是更了解用戶有助于提供更優(yōu)質的服務,姑且信了它吧,但我真的不希望,在我哪天打算出門時,GOOGLE發(fā)來一條服務信息:“今日天氣預報有雨,請您帶好雨傘?!?/P>
This is my world, my world!有人說公司是比國家更加強大的機器,比如微軟,孟山都
用戶面對的現實可能是,殺毒軟件要敢說QQ有漏洞,“騰訊銀行”立馬跟你急,真相被公關河蟹掉了,但問題依然存在,用戶不知道及時升級,所以倒霉的還是用戶。現在有那么多針對IE漏洞的攻擊,我就不信QQ、360是無縫的雞蛋,難道IE不比它們“做工”考究嗎?要知道,這世上除了有阿迪達斯還有阿迪王。
“這樣不會有問題吧?”當你虛心請教一位哥時,哥一般會說:“沒事誰攻擊你???你有啥值得人家惦記的嗎?”被這樣一問,自己立刻就覺得心安了。我們都是被忽視的人嗎?當然不是,惦記你的人多著呢。在我們的印象中,攻擊者總是狂敲鍵盤,緊盯屏幕,試圖入侵目標電腦,反正電影里都是這么演的,那現實情況呢?現實情況應該是完全相反的,黑客喝著咖啡,翹著二郎腿,等著數據自動送上門來,與其說他們擅長暴力入侵,倒不如說他們更擅長數據篩選與分析。
黑客:哥在時刻看著你呢
暴力入侵是為了獲取數據,但其實獲取數據有多種方法。搜索互聯網上億萬臺電腦中的有價數據是個體力活,但黑客可以雇傭世界上最廉價的勞動力來為他們 24小時不停地工作,這些苦力就是木馬、各種病毒等,裝機量驚人的“阿迪王”應該是被黑客利用的下一個目標。它們會勤勤懇懇地搜尋你硬盤的每一個角落,然后將有價信息自動發(fā)給黑客們。有個美國小伙叫岡薩雷斯,作為一名黑客,他手上掌握著美國 1.3億個信用卡賬號,并創(chuàng)下歷史紀錄,被捕時28歲,之前他就是一位有著近10年不良記錄的“慣犯”,州和聯邦監(jiān)獄中的“常客”。
阿爾貝特•岡薩雷斯,哥在時刻看著你呢
種種跡象表明,在不遠的明天,整個信息時代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將變得烏煙瘴氣。在網絡空間中,未來只可能越來越混亂,闖紅燈、強行并線,一腳踢開防火墻來你家轉一轉,光天化日之下摸你錢包,這些都將是平常之事。
是飯盒危言聳聽嗎?不是!飯盒是堅定的政策擁護者,共產主義者,但現實卻是,網絡安全、整個信息時代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正在持續(xù)的惡化中。也許,最終掌控互聯網的不是強大的美國,也不是軟件工業(yè)強大的印度,而是那些匿名在互聯網上的黑客們,它們將是未來信息時代的最大贏家及獲利者。當信息販賣行業(yè)的GDP以每年9%-400%的速度攀升時,為他們打工的將是我們每一個人,而且沒有工資,沒有醫(yī)療保險。
那我們要怎么做才能茍全于未來?把電腦砸掉?我想這不太可能,如果把電視砸掉可以解決問題,相信很多人是可以接受的?;蛘吣憧梢赃x擇時空穿越,穿越回你的學生時代,學習一些基本的、必要的網絡安全知識,不為別的,只為了今后活在這個信息時代不那么辛苦。飯盒要講蝴蝶效應?似乎是,飯盒過年期間把穿越題材的電影看了個夠。
蝴蝶效應,咱中國古話叫有因必有果
當然,穿越是不可能的,但利用閑暇時間學習一些電腦、網絡安全知識還是可以的。在一天24小時中,很多人跟網絡、電腦打交道的時間可能比睡覺的時間還要長,有什么理由不多了解一下它們呢?
預見性——最終還是回到這個話題上來,現在的網絡生態(tài)環(huán)境還不是那么糟糕,如果從現在開始就有意地學習一些網絡安全知識,等到信息混亂時代來臨時,你才會覺得不那么郁悶。飯盒所在的街道辦事處的阿姨們打字只用4個手指,無法想象她們怎么應付文檔類工作,也許是叫他們的兒女代打吧,等兒女長大了,當媽的也該退休了——這就是沒有預見性及不愛學習的代表。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