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交換分區(qū)簡介與實驗場景及過程
想知道到Linux交換分區(qū)的真相么,想知道Linux交換分區(qū)中藏有的內(nèi)在奧義么,只有我來給大家全面講解介紹Linux交換分區(qū).有時,有必要在操作系統(tǒng)安裝完成之后添加更多的交換空間。
例如:把系統(tǒng)內(nèi)存從64MB升級到128MB,但是原有的交換空間只有128MB。如果在系統(tǒng)中執(zhí)行的是大量使用內(nèi)存的操作或運行需要大量的內(nèi)存的程序,把交換空間增加到256MB會更有利。 添加交換空間有兩中選擇:添加Linux交換分區(qū)或者是添加交換文件。在這里我們推薦添加一個Linux交換分區(qū)。
一、Linux交換分區(qū)簡介
Linux系統(tǒng)中的Linux交換分區(qū)是當物理內(nèi)存(RAM)被充滿時,作為物理內(nèi)存的緩存來使用。當系統(tǒng)需要更多的內(nèi)存資源,而物理內(nèi)存已經(jīng)充滿,內(nèi)存中不活躍的頁就會被移動到Linux交換分區(qū)上。Linux交換分區(qū)位于硬盤上,所以它的存取速度比物理內(nèi)存要慢。
一般情況下,Linux交換分區(qū)的大小應當相當于計算機內(nèi)存的兩倍,但不能超過2048MB(2GB)。
二、實驗場景
資源配置:主機:Virtual Server 2K5 R2內(nèi)存:512M硬盤:hda 6Ghdb 1G操作系統(tǒng):Fedora 2實驗要求:在第二塊硬盤中創(chuàng)建Linux交換分區(qū),并添加到系統(tǒng)中。
實驗步驟:
1. 啟動文件系統(tǒng),刪除當前的Linux交換分區(qū)。
2. 使用fdisk創(chuàng)建Linux交換分區(qū)。
3. 使用mkswap命令設置Linux交換分區(qū)。
4. 啟動(swapon)Linux交換分區(qū)。
5. 編輯/etc/fstab文件,使Linux交換分區(qū)在引導時啟用。
三、實驗過程
在實驗之前我們先檢查一下系統(tǒng)交換空間的配置情況,使用命令可以查看在硬盤上哪個分區(qū)作為Linux交換分區(qū)使用。Fdisk –l
得到的結(jié)果如下:
- [root@zheng root]#fdisk –l
- Disk /dev/had:8589 MB,858990124 bytes
- 16 heads,63 sectors/track,16644 cylinders
- Units = culinders of 1008 * 512 = 516096 bytes
- Device Boot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 /dev/hda1*1 203 102280+ 83 Linux
- /dev/hda2 204 14564 7237944 83 Linux
- /dev/hda3 14565 16644 1048320 82 Linux swap
- [root@zheng root]#
其中/dev/hda3是正在使用的Linux交換分區(qū),為了添加新的Linux交換分區(qū),需要將現(xiàn)用的Linux交換分區(qū)刪除掉,然后再添加新的Linux交換分區(qū)。
1.啟動文件系統(tǒng),刪除當前的Linux交換分區(qū)
在Fedora 2操作系統(tǒng)中,可以直接使用命令刪除Linux交換分區(qū)。由我們提前知道的信息,可以做如下的操作:用命令swapoff卸載Linux交換分區(qū)。Swapoff /dev/hda3
2. 使用fdisk命令創(chuàng)建Linux交換分區(qū)
使用fdisk命令創(chuàng)建一個是當前物理內(nèi)存總?cè)萘?倍的Linux交換分區(qū),使用如下的命令:
- [root@zheng root]#fdisk /dev/hdb
- Command ( m for help):n//創(chuàng)建新的分區(qū)
- Command action
- E extend
- P primary partition(1-4)
- P //分區(qū)類型為主分區(qū)
- Partition number(1-4):1
- First cylinder (1-2080,default 1):
- Using default value 1
- Last cylinder or + size or +sizeM or +sizeK(1-2080,default 2080):
- Using default value 2080
- Command(m for help):t //更改分區(qū)格式
- Selected partition 1
- Hex code (type L to list codes):82 //Linux swap 的16進制編碼為82
- Command(m for help):p
- Disk /dev/hab:1073 MB,1073479680 bytes
- 16 heads,63 sectors/track,2080 cylinders
- Units = culinders of 1008 * 512 = 516096 bytes
- Device Boot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 /dev/hdb1*1 20801048288+82 Linux swap
- Command(m for help):w//保存分區(qū)的信息
- Command(m for help):q
通過使用fdisk命令,我們已經(jīng)創(chuàng)建了一個Linux交換分區(qū)格式的分區(qū)/dev/hdb1。
3. 使用mkswap命令設置Linux交換分區(qū)
命令為:[root@zheng root]#mkswap /dev/hdb1 //將分區(qū)格式化為Linux交換分區(qū)格式Setting up swapspace version 1, size = 1073442 kB
4. 啟動(swapon)Linux交換分區(qū)
[root@zheng root]#swapon /dev/hdb1//啟用Linux交換分區(qū)
5. 編輯/etc/fstab文件,使Linux交換分區(qū)在引導時啟用
編輯后的fstab文件關(guān)于Linux交換分區(qū)的內(nèi)容為:/deb/hdb1swapswapdefaults 0 0 這樣,我們已經(jīng)創(chuàng)建了一個新的Linux交換分區(qū)。重新啟動系統(tǒng),驗證Linux交換分區(qū)添加是否正確。
在系統(tǒng)重新啟動時會顯示如下的信息:
- Activiting swap partition :[OK]//激活Linux交換分區(qū)
- Enabling swap space : [OK]//創(chuàng)建交換空間
當驗證沒有錯誤之后,可以刪除原有的Linux交換分區(qū)/dev/hda3。***,我們的到的分區(qū)信息如下:
- [root@zheng root]#fdisk –l
- Disk /dev/had:8589 MB,858990124 bytes
- 16 heads,63 sectors/track,16644 cylinders
- Units = culinders of 1008 * 512 = 516096 bytes
- Device Boot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 /dev/hda1* 1 203 102280+ 83 Linux
- /dev/hda2 204145647237944 83 Linux
- Disk /dev/hab:1073 MB,1073479680 bytes
- 16 heads,63 sectors/track,2080 cylinders
- Units = culinders of 1008 * 512 = 516096 bytes
- Device Boot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 /dev/hdb1* 1 20801048288+82 Linux swap
該信息表明,Linux交換分區(qū)添加已經(jīng)成功。說明:參考資料中關(guān)于必須使用救援模式啟動在Fedora 2系統(tǒng)中沒有要求,并且使用救援模式也不能添加Linux交換分區(qū),這一點與參考資料中的表述完全不同。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