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ubuntu命令集合(二)
下面是本Linux菜鳥學(xué)習(xí)Ubuntu幾個月以來收集的一些Ubuntu 命令和一些小問題的解決方案,高手就可以忽略不計了,這buntu 命令及小問題解決方案主要是給比我還菜的鳥的.寫的比較亂,wiki和論壇里都有,不過還是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下:
8.ADSL
開始設(shè)置sudo pppoeconf ,然后一路enter,填上用戶名和密碼就OK了
手工斷線sudo poff
手工連接sudo pon dsl-provider
查看連接日志 plog
查看連接詳情 ifconfig
有線網(wǎng)絡(luò)內(nèi)有漫游和DHCP兩種模式,漫游就是讓它自動尋找可用連接,一般使用DHCP
ping命令使用 ping ip/網(wǎng)址 -c 要ping的次數(shù) (網(wǎng)址前無http://)
9.samba的一些設(shè)置(與XP互聯(lián)時)
工作組設(shè)置
1.文件備份sudo cp /etc/samba/smb.conf /etc/samba/smb.conf_backup
2.打開編輯器 sudo gedit /etc/samba/smb.conf
找到 workgroup=MSHOME, 用 workgroup=new_domian_or_workgroup 替換,保存關(guān)閉
3. sudo testparm
4.重啟samba sudo /etc/init.d/samba restart
10.軟件安裝方式
1.新立德安裝
2. .deb包安裝雙擊即可,也可到終端安裝,如安裝/home/dudu/file.debsu
安裝 sudo dpkg -i /home/dudu/file.deb
卸載 sudo dpkg -r file(此處直接填寫程序名稱,即菜單里的名稱)
重新配置或修復(fù) sudo dpkg-reconfigure file
3.gz壓縮包編譯安裝,如安裝/home/dudu/text.tar.gz
1.解壓縮 tar zxvf /home/dudu/text.tar.gz (默認(rèn)解壓到當(dāng)前用戶主目錄下)
然后轉(zhuǎn)到解壓后文件夾中 cd /home/dudu/text
(若文件夾中存在*.pl,*.sh文件,則sudo ./*.pl or ./*.sh即可完成安裝,以下是編譯安裝)
2.執(zhí)行./configure (./configure --prefix=路徑,即可裝入指定目錄)
3.執(zhí)行make,如果沒問題
4.執(zhí)行make install
4.rpm包
1.安裝alien
sudo apt-get install alien
2.通過alien安裝rpm包
alien -d package-name.rpm
5..bin文件安裝
chmod +x filename.bin (取得權(quán)限)
./filename.bin
11.壓縮文件部分
1.zip格式
1.添加壓縮文件夾 /home/dudu/zip 為/home/dudu/winrar.zip
zip /home/dudu/winrar.zip zip
注:zip文件夾和winrar.zip均在../dudu下(即主目錄,壓縮文件可添加到任何路徑,但是源文件需在../dudu下,可以是文件也可以是文件夾,否則壓縮文件解壓后會是從/home/dudu/........./zip,即為從新建的home文件夾開始的多個包含文件夾,如zip /home/dudu/winrar.zip /home/dudu/zip/則在../dudu下生成home文件夾,里面包含dudu和zip兩個文件夾)
zip -m /home/dudu/winrar zip壓縮,并自動刪除原始文件zip
zip -r 壓縮,包含子目錄中的內(nèi)容
zip -j 壓縮,忽略子目錄中的內(nèi)容
zip -1 壓縮,壓縮率為1
2.解壓縮
unzip /home/dudu/winrar.zip 解壓到當(dāng)前文件夾
2.tar與gzip
說明:tar無法對文件進(jìn)行壓縮,但可以把文件打包。而gzip雖然可以壓縮文件,卻不能把文件打包。所以我們經(jīng)常把兩個命令結(jié)合使用,產(chǎn)生.tar.gz的文件。一般壓縮流程是先用tar打包,再用gzip壓縮文件。
# tar cvf test.tar * 把當(dāng)前目錄(*)下的文件打包,若有鏈接文件,直接將鏈接寫入
# tar zcvf test.tar.gz * 把當(dāng)前目錄(*)下的文件打包并壓縮為gz格式
# tar jcvf test.tar.bz2 * 把當(dāng)前目錄下的文件打包并壓縮為bz2格式
# tar hcvf test.tar * 把當(dāng)前目錄下的文件打包,若有鏈接文件,直接將原始文件寫入
# tar xvf test.tar 把test.tar解包
# tar zxvf test.tar.gz 把test.tar.gz解壓縮并解包
gzip 壓縮文件
# gzip file1 壓縮file1,并刪除原始文件,這點務(wù)必要注意
# gzip -1 * 壓縮本目錄所有文件,壓縮率為1-9,9最高,默認(rèn)6
# gzip -d file1.gz 解壓file1.gz文件
gunzip 解壓文件
# gunzip file1.gz 解壓file1.gz文件
12.可移動介質(zhì)無法打開問題解決,重啟DBUS,也可用來解決開機(jī)出現(xiàn)"failde to initialize HAL" bug
sudo /etc/init.d/dbus restart
13.Mplayer無法播放rmvb,rm(參見wiki)
首先確定安裝了w32codecs,打開Mplayer界面上右擊 - perferences - video - x11/vx
14.在桌面顯示我的電腦等圖標(biāo)
gconf-editor
在/apps/nautilus/desktop/分支下選擇相應(yīng)項目
15.sudo apt-get install lunar-applet
添加農(nóng)歷日期
常用ubuntu命令集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