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服務器集群和負載均衡的關系
服務器來進行我們網絡的整合,可謂是我們的網絡重要的“節(jié)點”。但是,有的地方流量比價大,有的地方壓力就比較小。那么,怎么解決這個不平衡的現象呢?負載均衡技術就是針對這些問題應用而生的一種技術了。那么就讓我們來看看負載均衡策略和服務器集群的關系吧。
帶均衡策略的服務器群集
如今,服務器必須具備提供大量并發(fā)訪問服務的能力,其處理能力和I/O能力已經成為提供服務的瓶頸。如果客戶的增多導致通信量超出了服務器能承受的范圍,那么其結果必然是——宕機。顯然,單臺服務器有限的性能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一臺普通服務器的處理能力只能達到每秒幾萬個到幾十萬個請求,無法在一秒鐘內處理上百萬個甚至更多的請求。但若能將10臺這樣的服務器組成一個系統(tǒng),并通過軟件技術將所有請求平均分配給所有服務器,那么這個系統(tǒng)就完全擁有每秒鐘處理幾百萬個甚至更多請求的能力。這就是利用服務器群集實現負載均衡的最初基本設計思想。
早期的服務器群集通常以光纖鏡像卡進行主從方式備份。令服務運營商頭疼的是關鍵性服務器或應用較多、數據流量較大的服務器一般檔次不會太低,而服務運營商花了兩臺服務器的錢卻常常只得到一臺服務器的性能。通過地址轉換將多臺服務器網卡的不同IP地址翻譯成一個VIP(Virtual IP)地址,使得每臺服務器均時時處于工作狀態(tài)。原來需要用小型機來完成的工作改由多臺PC服務器完成,這種彈性解決方案對投資保護的作用是相當明顯的——既避免了小型機剛性升級所帶來的巨大設備投資,又避免了人員培訓的重復投資。同時,服務運營商可以依據業(yè)務的需要隨時調整服務器的數量。
網絡負載均衡提高了諸如Web服務器、FTP服務器和其他關鍵任務服務器上的因特網服務器程序的可用性和可伸縮性。單一計算機可以提供有限級別的服務器可靠性和可伸縮性。但是,通過將兩個或兩個以上高級服務器的主機連成群集,網絡負載均衡就能夠提供關鍵任務服務器所需的可靠性和性能。
為了建立一個高負載的Web站點,必須使用多服務器的分布式結構。上面提到的使用代理服務器和Web服務器相結合,或者兩臺Web服務器相互協(xié)作的方式也屬于多服務器的結構,但在這些多服務器的結構中,每臺服務器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屬于非對稱的體系結構。非對稱的服務器結構中每個服務器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例如一臺服務器用于提供靜態(tài)網頁,而另一臺用于提供動態(tài)網頁等等。這樣就使得網頁設計時就需要考慮不同服務器之間的關系,一旦要改變服務器之間的關系,就會使得某些網頁出現連接錯誤,不利于維護,可擴展性也較差。
能進行負載均衡的網絡設計結構為對稱結構,在對稱結構中每臺服務器都具備等價的地位,都可以單獨對外提供服務而無須其他服務器的輔助。然后,可以通過某種技術,將外部發(fā)送來的請求均勻分配到對稱結構中的每臺服務器上,接收到連接請求的服務器都獨立回應客戶的請求。在這種結構中,由于建立內容完全一致的Web服務器并不困難,因此負載均衡技術就成為建立一個高負載Web站點的關鍵性技術。
總之,負載均衡是一種策略,它能讓多臺服務器或多條鏈路共同承擔一些繁重的計算或I/O任務,從而以較低成本消除網絡瓶頸,提高網絡的靈活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