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的無知 網絡隱私十大威脅
國外媒體報道,2010年個人隱私泄露事件不斷。蘋果,AT&T,Facebook和谷歌公司都不同程度地卷入泄密風波。
谷歌“街景”丑聞
谷歌“街景”的出發(fā)點是好的,可以為移動用戶更好的提供地理位置信息。如果手機用戶打開谷歌地圖,谷歌就可以更加附近的無限網絡站點來確定用戶的位置,無需GPS定位。
今年5月, 谷歌作出表態(tài),稱自2007年以來,其街景收集車輛在拍攝圖片過程中無意間獲得了全球30多個國家使用Wi-Fi網絡 的用戶信息,這些信息數量多達6000億字節(jié)。谷歌解釋,這些丑事主要由該公司一位工程師自行編寫程序而引發(fā)了錯誤地收集了用戶私人信息。然而,電子前線 基金會(EFF)技術專家皮特?艾克斯萊(Peter Eckersley)表示,其實這個事件對于用戶的威脅很小,人們受鄰居網絡干擾的幾率比這類事件大多了。
iPad泄密事件
6月蘋果iPad蘋果爆出了泄密的丑聞,11.4萬用戶的姓名以及郵箱等 資料被美國電信運營商AT&T網站泄露。導致這起泄密事件的是AT&T公司的一個安全漏洞。大量的iPad平板電腦用戶的郵件信息被黑客 集團“Goatse Security”截獲。所幸,AT&T公司已經在事發(fā)后第一時間修補了這一漏洞。
Facebook,Twitter隱私保護受質疑
當你使用Wi-Fi網絡在一家咖啡管理更新Facebook狀態(tài)時,一個 陌生人很有可能竊取到你的賬號密碼。這一切要歸咎于Firesheep(火羊),Eric Butler開發(fā)的火狐瀏覽器的擴展功能,是在2010年公開發(fā)布的,自從發(fā)布以來,Firesheep受到了密切的關注,因為它幾乎能夠自動完成破解沒 有加密措施的WiFi網絡的任務。使用Firesheep和一個兼容的WiFi客戶端卡,惡意用戶只需要點擊一下鼠標就能看到附近的各個用戶的細節(jié),訪問 這些用戶在Facebook、Twitter和亞馬遜等網站的賬戶。
“裸體”機場安檢
如果Firesheep沒有讓你感覺赤身裸體,那么通過美國機場安檢很有 可能讓你體驗赤裸。現在美國各大主要機場都配備了身體掃描儀,可以透過衣服掃描你的身體。為此,美國電子隱私安全中心向國土安全部提出訴訟,要求撤銷這一 儀器的安裝。隨后掀起了抗議浪潮,參與人員從普通民眾到飛行員,美國旅游協會成員。
移動設備“中毒”很深
安全培訓認證公司SCIPP International的創(chuàng)辦人Winn Schwartau表示,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ò退够鶎嶒炇医衲臧嗽掳l(fā)現了首例攻擊Android手機的惡意軟件,針對 iPhone和iPad的惡意軟件早在一年多前已開始蔓延。Schwartau估計將近20%的Android和iPhone感染病毒。移動設備是病毒滋 生的溫床,因為整個移動網絡的管理很混亂。
Facebook用戶隱私外泄
知名社交網站Facebook經常被指責泄露用戶隱私。2010 年,Facebook最大的丑聞莫過于將用戶個人信息與廣告商和互聯網追蹤公司分享,并向其提供用戶姓名,甚至是用戶好友姓名。Facebook收集了大 量用戶信息 ,知道用戶喜歡什么,在哪里工作,訪問過哪些網站,這些信息對營銷者是非常有價值的信息。EFF高級技術專家Peter Eckersley表示,使用Facebook的用戶名來跟蹤用戶隱私給信息追蹤者帶來了很大地便利,他們可以從中獲利。
電話追蹤
高科技日新月異,Facebook鄰居、Foursquare、 Gowalla等網站讓你可以隨時隨地告訴所有人你在哪,你在干什么。然而,你口袋中的電話可能秘密地把你的行蹤泄露給其他人。9月,費城的法院通過無需 搜查令就可用獲取嫌疑人位置信息的提案。未來,這些位置信息很有可能被私營企業(yè)所利用。解決的方法是在你想要“自由”的時候把手機無線網絡關掉。
攝像頭遠程監(jiān)控
賓夕法尼亞州東南部的一所高中因涉及網絡間諜行為而被起訴。該校向全校 2300名學生免費提供筆記本電腦,學校通過電腦上的攝像頭對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監(jiān)控,在三年內共非法獲得超過5萬幅圖片。該校最終被判61萬美元的賠償 費。同樣的事可以發(fā)生在每個人身上,如果病毒控制了你的電腦,就可以遙控你的攝像頭。那群受害的高中生的解決方法是將攝像頭貼上膠布,你不妨也可以效仿。
Cookie插件追蹤用戶
8月,Joseph Malley律師事務所起訴迪士尼(Disney)、華納兄弟唱片(Warner Bros)以及Demand Media等網站非法追蹤包括未成年人在內用戶的在線行為。這些網站都是Clearspring Flash Cookie插件的合作網站,合作網站上的Flash Cookie插件被設置在用戶電腦中,對用戶網絡活動(包括用戶喜歡觀看的視頻內容,所閱讀過的內容,所購買的一些商品等等)進行追蹤。
互聯網用戶的無知
一直以來,我們不斷地被告知在線隱私權會得到法律的保護,然而事實證明這 只不過是空頭支票。谷歌公司在德國政府查出其非法獲得Wi-Fi用戶資料之前一直否認這一指控。Facebook在華爾街日報指證之前也一直矢口否認將用 戶信息賣給廣告公司。很多互聯網公司并沒有盡到保護用戶數據的義務,也許他們根本就不在乎。信息安全專家Winn Schwartau表示,對此互聯網用戶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們點擊垃圾郵件,共享過多的數據,缺乏安全意識。如果每個用戶都遵守安全準則,設置更安全 的密碼,情況會有所好轉。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