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 MX與怪誕行為學

“我們在爬一座山,爬山固然困難,但從高處往下沖鋒就變得很簡單。”
《小米手機定價與怪誕行為學》中引用了《怪誕行為學》第二章描述的“幼鵝效應(yīng)”與“錨定”例子。指出了過低的價格中潛藏著的風險:“性價比所吸引來的消費者,會追求更大的性價比,斤斤計較更多微小的損失。”
今天,我想引用《怪誕行為學》第五章描述的“性調(diào)查”例子來說明魅族 MX 的一些事情:所有自認為絕頂聰明又足夠理智的消費者,在興奮狀態(tài)和冷靜狀態(tài)下對待同一個問題,有著非常不同的回答。
無疑,創(chuàng)造一種獨特的氛圍調(diào)動消費者的興奮情緒,成為了 MX 產(chǎn)品和營銷的重要課題。由此誕生了文章開頭這個“爬山”的比喻,今年是 J.Wong 規(guī)劃的“魅族品牌年”,大部分的工作(包括 MX 的設(shè)計)都圍繞拔高品牌而展開。除開手機本身,還有下面這一系列的動作:
◆ 重新設(shè)計包裝盒
◆ 官網(wǎng)和論壇改版
◆ MY+ 線下活動范圍擴大
◆ 建立香港專賣店
◆ 跟媒體建立合作機制
可以看出他們的目標很明確,努力營造出一種高端的氛圍,用以刺激消費者的興奮狀態(tài)。然而最值得討論的(也是最充滿爭議的)動作就是鎖定 2999 的定價。
“2999 的定價對于這款手機來說高嗎?”
“當然高,不但對于魅族品牌本身來說它很高,而且在整個手機行業(yè)里都算高。我們需要站得高一點,視野開闊一點,脫離一片殺紅眼的戰(zhàn)場。”

把話題回歸到手機本身,它憑什么來樹立高端形象?憑什么脫離紅海?憑什么刺激消費者?
#p#
MX 的感覺
如果說 M9 和小米手機握在手里是一種“溫潤”的感覺,那么 MX 和諾基亞 N8 握在手里是一種“冰涼”的感覺。

當我***眼看到官圖的時候,覺得 MX 酷似蘋果 3GS ,但實際上它比 3GS 來得更“冷”。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種陶瓷,真是高明的視覺欺騙——雙注塑面殼本身并非***的工藝,在魅族早期的產(chǎn)品(如 M6)中就已經(jīng)使用過了,但這次 MX 上的透明層更厚更亮。后殼在燈光的照射下,會反射出層次分明的光影效果,非常漂亮。

手機外圍采用了不銹鋼金屬包圍,這個設(shè)計理念跟 iPhone 4 很像,不過從外觀上看是兩種不同的顏色。iPhone 4 周圍是明亮的金屬,MX 周圍是漆黑的金屬。(這不是烤漆工藝)
結(jié)構(gòu)上的遺憾是手機頂部的缺口,有點微微凸起。它的作用跟 iPhone 4 的缺口一樣:避免電磁屏蔽。當然,iPhone 4 把缺口處理得很平整。

打開手機后殼需要費一番功夫,如果用細針頂住金屬彈片能夠更容易拆卸。從這個細節(jié)的做工來說,MX 在傳遞一種暗示:“請不要頻繁拆卸后殼。”

另一個樹立形象的設(shè)計是 Micro SIM 卡,按照《怪誕行為學》中的理論, Micro SIM 已經(jīng)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了“高端”的錨值。iPhone 4,諾基亞 N9 ,摩托羅拉 RAZR 為這個錨定作背書。
#p#
這并不是說 MX 的電路板上擠不出放置普通 SIM 卡的空間,而是一種刻意的選擇。

從 MP4 產(chǎn)品開始,細邊框就是 J.Wong 的設(shè)計取向。這次 MX 的邊框比 M9 更細,上面的照片能夠清晰地看到三部手機的差別。

正面的 LED 指示燈根據(jù) App 的狀態(tài)的不同而改變,這種設(shè)計很獨特。最讓我感到不適應(yīng)的是中間的圓形按鈕,鍵程太短,接觸面太小,反而沒有 M9 那么舒適。
興奮的狀態(tài)和一次冒險
仔細試玩過 MX 之后,我認真思考這個問題:“MX 能不能讓我從冷靜的狀態(tài)轉(zhuǎn)變?yōu)榕d奮?”答案是:“糾結(jié)。”
它的優(yōu)點不局限于產(chǎn)品本身,包括專賣店的服務(wù)和 MY+ 的線下聚會都能帶來舒適的體驗。但它的缺點卻總是暴露在產(chǎn)品之中,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因為分辨率的緣故,在 M9 和 MX 上都不能正常使用 WordPress 官方 App。
而輿論最糾結(jié)的其實是 2999 這個數(shù)字,如果因為價格的爭論而不去體會 MX 的設(shè)計細節(jié),恐怕是 J.Wong 不愿意看到的場面。
假設(shè)非要給 MX 戴上一個“合理”的價格,那么 2499 就很合理。但是“價格并不只是與商業(yè)有關(guān)”,魅族選擇爬上一座山,它就要承受溢價 500 元帶來的風險。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