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是怎樣煉成的?微軟IE性能實驗室揭秘
每一項開發(fā)背后都是艱辛和汗水,IE也是如此。為了在IE開發(fā)過程中提供準確、可信和足夠的數據,微軟創(chuàng)建了IE性能實驗室。在IE實驗室中,微軟每天對IE進行至少200次性能測試,收集超過5700萬次測量、480GB運行時數據,以確保IE的每一個小得變動都能帶來性能和速度上的提升。
![]() |
測試流程示意圖
IE性能實驗室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網絡和服務器、測試客戶端、分析和報告。
|
網絡和服務器架構:
IE性能實驗室中DNS服務器、網絡模擬器及內容服務器,所有這些共同組成了一個迷你的互聯(lián)網,用以模擬真實的互聯(lián)網。其中,每臺內容服務器都是16核機器、16GB RAM。
測試客戶端:
為了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所有測試客戶端都采用真機。實驗室里有不同類型的120多臺計算機用來測試IE性能,從高端x64臺式機到低端上網本,從觸摸屏平板機到筆記本,無所不包。
|
主測試機組包括32臺臺式機,采用四核Core i5 750處理器,64位架構,4096MB DDR3 RAM,NVIDIA GeForce 310顯卡。
另外還有高端、中端、低端三類測試機組,如下圖:
![]() |
|
低功耗測試機,每臺都在進行不同的測試
分析和報告:
為了分析數據,IE性能實驗室采用了11臺服務器,每臺都擁有16核、16GB RAM。在分析過程中,每一個跟蹤文件都會被檢查,成千上萬的度量被提取并注入到一臺SQL服務器中。每天24個小時,這些分析機器會注入超過15000個追蹤文件用以趨勢分析。
SQL服務器每天用來存儲近600萬次測量,它擁有24個邏輯核心、64GB RAM。
|
兩個服務器架,包含文件服務器、一臺SQL服務器以及一些分析和內容服務器
多個分析、流程圖: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