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由openSUSE人氣引發(fā)的技術討論貼

開源
本文是一篇關于界面絢麗的openSUSE卻沒有Ubuntu和Fedora顯得那么火熱引起的討論貼。在文中還涉及到了有關KDE與GNOME的產(chǎn)品討論。如果你對這些東西感興趣,看過本文后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在別人看來原來是這個樣子。

某迷失的孩紙:OpenSUSE 的 KDE 界面非常華麗,但多數(shù)人會在 Ubuntu 和 Fedora 之間做選擇。是否因為它默認的是 DVD 版本(臃腫)、更新源也比較緩慢,又缺乏相關的中文社區(qū),從而抵消了其界面炫目的優(yōu)勢?

OpenSUSE

我是 openSUSE 中文維基唯一的非官方維護者,openSUSE 簡體中文翻譯團隊召集人,linuxsir SuSE 版塊的版主,openSUSE 官方論壇 forums.opensuse.org 的唯一非官方版主,openSUSE 開放式編譯服務中文軟件源維護者。

我的回答:

1. DVD 盤不能決定人氣。

openSUSE 的下載頁面提供了多種方案,CD 甚至網(wǎng)絡安裝都是有的,甚至它提供的 CD 盤是分 GNOME/KDE 的。這種意義上,官方做的真的很不錯,DVD 盤應該被認為是福利而不是罪魁這樣子。主要是市場做的不夠好,燒錢不夠,時機選錯。這點后面我會專門說,中國分部它甚至沒有財力去派發(fā)光盤。

2. 更新源比較緩慢,這是歷史遺留的錯覺。

在 Linux 被中國認知的那個年代里,每家的下載都很慢,這跟我們當時國際出口少國際網(wǎng)速不給力有關系,那時只有一條太平洋海纜,人人家里都是撥號,真的快不起來。我的上一任,也就是 linuxsir 論壇的原版主 @thruth,原 opera 的市場部經(jīng)理,告訴我,他在北外讀書時,搶占了北外所有的出國帶寬,都要下幾天。這種情況你怎么能期待用戶去愛它呢?在這個青黃不接的時候,別家都去派光盤了,SuSE 沒有。它一開始就沒有重視中國大陸市場,那個年代它的重心在臺灣。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臺灣想派盤都派不過來,何況當時臺灣的盤他們都沒有派完。

現(xiàn)在國內(nèi)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改善了,國際出口添加了俄羅斯,太平洋海纜添加到了三條。我們一般訪問德國使用的是西伯利亞—烏克蘭—東德—柏林這條線,不像訪問英國要走太平洋海纜去美國,然后再走大西洋海纜去英國。從這點上說,如果你下載 SuSE 的源,按理應該比 Ubuntu 的快。當然沒有人這么比過,也沒有人能感覺的出來。非要感覺出來,那就沒法細說了,甚至意識形態(tài)都有關系。比如德國不是傳統(tǒng)歐美國家,你一聽服務器在德國就會覺得哎呀中國沒有對其做優(yōu)化啊之類。事實也確實有點這方面的原因,.de 的域名在 dns 的 root 服務器上確實少數(shù),openSUSE 的源外表看是 .org 實際都是會跳轉成 .de。中德的思想意識、社會形態(tài)差異比英美的大很多,這點也是原因,后面我會談。

SuSE 自己也做了很多努力,當然所有的下載站都在做,比如 CDN 根據(jù)你的 IP 選擇服務器。中國一般都被定向到日本服務器,刷起來現(xiàn)在是飛快的。而新浪網(wǎng)易也都有 SuSE 的鏡像。只是,還是后面會談的,人手不夠,燒錢不夠,國內(nèi)鏡像的同步時間其實要比其他國家的鏡像慢六七小時的。

3. 缺乏相關的中文社區(qū)。這點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我不能用人氣不高來回答為什么人氣不高。

好了,我下面集中談一下為什么人氣不高。

一、openSUSE 確實是好發(fā)行版。

它的 GNOME 國內(nèi)國外公認第一好,甚至要超過 Ubuntu 的評價,至于和 Mint 的比較還要觀察。國內(nèi) Ubuntu 形勢比人強比較搶話語權,但你要問用過 openSUSE GNOME 和 Ubuntu GNOME 2 的老人,評價都是這個。我不談 GNOME 3, 因為 Ubuntu 這個一貫占其他發(fā)行版便宜、大搞特殊化的發(fā)行版搞了 Unity,實際上 GNOME3 openSUSE 和 Mint 做的不相上下。Ubuntu 有話語權,曝光率比較高,實際上它這個要再不重視就要死了,比較容易給人占人便宜的印象。實際的技術都是這些老發(fā)行版在開發(fā),比如紅帽和 SuSE 對內(nèi)核的貢獻,對 GNOME/KDE 的貢獻,對驅(qū)動的貢獻都很大。

Ubuntu 的開發(fā)者都被集中起來吸收這些技術,然后開發(fā)用戶界面,美化,搞特殊化的不跨發(fā)行版因為對 Linux 社區(qū)整體貢獻為零的這些東西,比如你去 omgubuntu 看開發(fā)的都是 lens 這些沒技術含量又不能跨發(fā)行版的東西,但人家就是正兒八經(jīng)的推廣。屬于吸血者,Debian 尸骨未寒的例子擺在那里。營銷什么的老牌 Linux 包括紅帽沒人跟新貴比這個。就好比暴發(fā)戶和貴族的區(qū)別。紅帽 10億美元營收,SuSE 也不差,人家不在乎,人家在乎企業(yè)客戶的評價。這也是 openSUSE 包括 Fedora 的硬傷,后面會談,對桌面用戶的重視不夠。但是貴族如果發(fā)力,還是暴發(fā)戶望塵莫及的,畢竟社區(qū)力量和開發(fā)者多的多。國內(nèi) Ubuntu 社區(qū)比較大給了你錯覺認為全球都比較大,實際上不是的,全球最大的社區(qū)是紅帽的。

它的 KDE 得天得厚,沒辦法的第一好,因為 KDE 的主要開發(fā)者都是德國人,它是受德國政府資助的未來桌面,好多 Linux 大將都被政府雇傭來開發(fā) KDE。SuSE 的本部在德國,地理上的原因使得好多 SuSE 的開發(fā)者同時又是 KDE 的開發(fā)者,反之亦然。你給 Kbuntu 報 KDE 的 bug,好多時候它甚至無法受理你,因為它的開發(fā)者開發(fā)不了底層的 KDE,被 Ubuntu 的吸血習慣帶壞了。而 SuSE 可能隨手就解決了,人家就是坐在 SuSE 的辦公室開發(fā) KDE 的。新手心中的大神,Linux 的創(chuàng)始人 Linus,他用 SuSE 都不敢找內(nèi)核的 bug。因為 SuSE 的內(nèi)核力量太恐怖了,我都不敢訂閱內(nèi)核開發(fā)的郵件列表,每天都有修復補丁和新功能補丁,每條都十多條回復,Gmail 受不了。

但是這些你不熟悉到一定境界都看不到,甚至估計發(fā)表后好多 Ubuntu 的腦殘粉會過來噴我。SuSE 把 GNOME/KDE 都調(diào)教的太順手了,很多時候不需要某壇子上面那些所謂教學帖,然后內(nèi)核你又不研究,SuSE 甚至不像其他發(fā)行版那樣會教你編譯「符合自己的內(nèi)核」,因為它有自信你編譯的玩意跟它官方的沒法比。這是老牌發(fā)行版的共性,開發(fā)者折騰得多,用戶就折騰的少,openSUSE 官方的編譯服務,俗稱打包的,有 31717 個打包者不分晝夜的在干活,有兩層質(zhì)量控制,每層需要許多的人來復審,明顯的東西早抓出來了。開發(fā)的人我不太了解,就沒法說了,但據(jù)我所知,SuSE 的開發(fā)者跟紅帽的一樣,在非發(fā)行版的 Linux 社區(qū)里都做到了很有名的位置,只是離普通用戶太遠,大家看不到。

比如北京辦事處就幾個人,但是里面就有 GNOME 亞洲的負責人之一,他還是 Linux 所有發(fā)行版都在用的網(wǎng)路管理 Network Manager 的全球兩個維護者之一。但是由于你所謂的人氣不高,一旦你遇到了只發(fā)生在你身上的詭異問題,如果你英文不好,到中文論壇可能只有版主或 SuSE 中國的人能有資格去回復你,但我們確實太少了呀。如果去英文壇子發(fā)問,多數(shù)是能得到解決的,我甚至在英文壇子里面搞定了一個全世界只有幾個人電腦會發(fā)生的問題。德國人的嚴謹不是你能想象的。

二、德國的習慣和中國的很大不一樣。

這點在真正說缺點的時候我排第一個,甚至比后面要說的市場時機,社區(qū)培育要優(yōu)先。

德國人很嚴謹。他們的軍隊動作很少,但一擊必殺。所以比較討厭。這種過度理性的性格比較適合做技術,不太適合干需要感性和創(chuàng)意的市場。納粹殺人都有紀律啊,為什么國際社會說它恐怖,因為它是唯一有系統(tǒng)有紀律的殺平民百姓的啊。你能想象和一群整天不會笑的家伙們在一起合作的感受么,最近我就比較頭疼。你跟他們簡單說點什么事是走不通的,必須道理一條一條擺出來,逐字逐句和他們爭論,最后才能解決事情,超練英文,而且你會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德國人的英文比你流利得多的多。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我爭論了幾夜,因為和歐洲有時差嘛,的問題,實際上跟中國人說就一句話搞定。你提出一個問題,他們是真的會去實驗的,甚至社會問題都會去實驗的,比如前面的 Linus 用 openSUSE 罵 Linux 權限管理,按中國人的看法,他一個創(chuàng)始人,吃到了自己窖藏20年的狗屎,明顯腦殘一個。但德國人不是這樣的,一個論據(jù)不夠充分,他們會幫你找很多的論據(jù),搞得我都哭笑不得。技術問題他們不是像其他人一樣搞個渣代碼能運行就好,他們一定要搞清楚原因在那里,怎么最優(yōu)化解決,他們一旦干出來絕對十幾年沒人推翻得了的。

而且他們不接受夸獎,你說德國人怎樣怎樣他們會說你放地圖炮搞地域攻擊,即使你是夸他都不行。再比如打包寫授權協(xié)議, GPL-3.0+ 丟個加號都不行,他們一定要搞清楚還沒發(fā)布的 4.0 行不行,一定要讓你去問作者,還沒發(fā)布作者怎么知道呀。所以 openSUSE 繼承了這種性格后,是很慢吞吞很穩(wěn)定的,推新功能推的慢,社區(qū)建設的慢,但是穩(wěn)定得一塌糊涂。比較適合在「點」的范疇上搞技術問題,但很可惜,市場是個「面」,你不撒網(wǎng)就撈不到魚,但沒辦法,德國人主導的世界就應該一條一條撿魚,養(yǎng)到最肥,伺候的心情好好,然后才拿來吃。

德國很重視版權。在德國下載盜版軟件被抓住是要逐出歐盟的,很大義滅親。這決定了 openSUSE 的純凈度絕對是最高的。不是像樓上的朋友說的,投靠了微軟導致的,是他們天生就這樣,微軟也頭疼得很。因為 openSUSE 的主要打包服務器都在德國境內(nèi)。上面的嚴謹性的一個表現(xiàn)。他們覺得三天兩頭穿上防護服去檢修服務器是很正常的,跟中國人一樣扔電信機房不管是完全兩個極端。有一次有一個叫做 tapatalk 的軟件,可以支持 android 手機以 app 的方式瀏覽論壇,我建議他們加上,他們回答我說,誰去維護呢?我超莫名的,fedora 論壇說加就加上了,我真沒用竟然讓你問出這種問題,到后來才明白,他們一旦添加什么功能,就一定要測試,tapatalk 是個付費 app,他們說誰去花 10 歐元買它。結論是沒有人,于是他們通宵了幾晝夜,開發(fā)了一個堪比 app 的手機界面!因為在德國嘛,所以我們中國人認為不算個事情的,mp3,mp4,quicktime,他們都以版權問題沒有默認放在發(fā)行版里,而是賊喊捉賊的 SuSE 德國的人挑頭搞了個 Packman!結果還是死糾結,還是放在德國境內(nèi),看,他們寧可違法也要維護!荷蘭離他們那么近他們就是想不到。

因此這點就很不符合我們中國人的習慣,實際上也不符合大多數(shù)地球人的習慣,openSUSE 是唯一一個沒有官方打包的 ffmpeg,mplayer的發(fā)行版,你播放所有的影音都要添加第三方源。而且它的源實在是個萬花筒,嚴謹?shù)讲恍?,分門別類,比如 firefox 的最新版和 chromium 的最新版不是在一個源里,哦對了,他們甚至集中人力開發(fā)了一個純凈的 chromium!就是默認不能看 youtube 的 mp4,不能用 flash 看優(yōu)酷,不能在新標簽打開 pdf,都要添加另一個第三方源才能做到。而且我們中國人常用的軟件都是版權比較模糊的,因為我們沒有超嚴格的這個概念。

德國人是不認同免費的,他們認同開源,免費不開源,一樣不能隨發(fā)行版分發(fā)!這在我們中國人眼里是非?;闹嚨模思叶济赓M使用了,你用就不會被問責,為什么不提供給用戶。他們不是的,免費可以,一定要提供一個兼容開源的免費使用協(xié)議,外加一個給他們的允許分發(fā)協(xié)議,他們才可以以 “non-free” (不免費,名字就很荒謬)的方式提供在另一個源里。如果 openSUSE 有教程,那一定是教你如何組合一個一個源來干你在其他發(fā)行版上一鍵就能搞定的事情。第二個就是 RPM 系老牌發(fā)行版包括紅帽的 fedora 共同吃虧的地方,由于 Ubuntu 吸血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影子始終顯得比巨人長,國內(nèi)的軟件提供的都是 deb,我們 RPM 的要重新打包,在分發(fā)上面就比它慢很多。

這些對用戶來說都是壁壘,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但是主導 openSUSE 的德國人性格就是這樣。

三、市場做的不夠。

SuSE 進中國是很晚很晚的。前面說到了在其他 Linux 都在派光盤圈地盤的時候它在臺灣島敲媽媽桑的門。反而和 debian 一道把對岸的開源傳統(tǒng)給養(yǎng)成了,對岸一個 gcin 的開發(fā)者能開發(fā) 20 年,所有的大學都有開源項目,這我們是望塵莫及的。等它進我們大陸的時候,已經(jīng)晚到?jīng)]什么蛋糕分了。然后它還是延續(xù)歐洲的做法,優(yōu)先發(fā)展企業(yè)客戶,國內(nèi) debian 的服務器都很少的,大部分反而是 RPM 系。銀行、政府這些,哦對,紅帽是我國政府當年邀請進來的,特別特別早,屬于特例。國內(nèi)還沒太市場經(jīng)濟的時候一些電信那個時候叫郵電什么的服務器就已經(jīng)是紅帽的了,這任哪個發(fā)行版都拼不了。母公司給配的人力財力是很少的,SuSE 只有北京一個辦公室,20幾個人,然后還有開發(fā)者要做 SuSE 的企業(yè)版 SLES,基本是不過問市場的,實際跑市場的沒有幾個人,跑社區(qū)的更都是兼職的了,人少任務重,企業(yè)客戶也就是市場都跑不過來,分心給社區(qū)真的是非常非常難得的了。另外還有一個特殊情況就是 SuSE 的公司結構不穩(wěn)定,一直在經(jīng)歷并購,到現(xiàn)在 SuSE 中國的人都說不清 SuSE 這個公司到底屬于哪個母公司。但是各種并購 SuSE 的總部始終在德國,德國人的嚴謹性不變,中國辦公室的人決定權是很少的。面對一個全球最大的市場,投入聊勝于無的人力財力,還不讓放開手腳大干特干,企業(yè)市場做怎樣我不知道,個人市場做成現(xiàn)在至少你們還都聽到過,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我覺得在這種限制下,要給當年宣傳 SuSE 是全世界最美麗的發(fā)行版的那位營銷人員特殊功勛獎。

四、社區(qū)培育不夠。

實際上 SuSE 有社區(qū)已經(jīng)很不錯了,這尤其要感謝 Linuxsir 當年隨手幫我們做的推廣,還有 thruth 這個曾經(jīng)的開源腦殘粉的嘔心瀝血(他因為這個聾了,說他是 SuSE 中文教父也不為過。另外臺灣還有一個著名的黑眼珠2 swyear 年叔,幾十年如一日的在寫 SuSE 的博客)。SuSE 官方的人從來沒有專職專業(yè)的去做過社區(qū)。因為所有的老牌發(fā)行版都是這樣,不在乎桌面用戶,因為他們不創(chuàng)造背后的母公司的營收。而 Ubuntu 的背后母公司定位就在桌面市場,一方面戰(zhàn)略是全力以赴,一方面是無傷大雅,差別很大的。中國辦公室的人已經(jīng)意識到了,這一年在和社區(qū)寥寥的幾個人在搞前期準備,但說實在的,非常非常難,因為 SuSE 的技術底蘊和德國佬的特殊太多太多了,我們要把它們搞成中國人能看懂能接受的方式,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比如維基,SuSE 的英文維基和德文維基浩如煙海,而臺灣加大陸一共只有三個人在翻譯。我承認我們已經(jīng)有點走入怪圈了,沒中文資料,就沒用戶易用性就沒用戶,沒用戶反過來就沒中文資料。而德國官方的不重視,導致中國官方的沒法太重視,因此不會用一些鼓動性的宣傳來推廣。好東西都爛在手里了。

SuSE 的中文社區(qū)人員沒有一個是專職的開發(fā)者和程序員。這決定了我們沒辦法去提供太專業(yè)的幫助,做太專業(yè)的定制,實際上我們中文圈子的最大能量就是打包和封裝了。你們覺得在其他發(fā)行版很正常的一些東西,比如 ibus,比如 fcitx,都是我們熬夜不睡推送的結果。之前大陸活躍用戶為零的時候,完全是在拾臺灣的牙慧。

而社區(qū)的人都是分散在中國的各個城市,每個城市只有一個。我們自身都聚不起來,怎么去組織聚會呢。SuSE 官方對于經(jīng)費實際上不太當個事情,SuSE 的大使每年都可以去德國開聚會。今年更是放在了美國的佛羅里達,這些都是非常非常好的事情,其他任何一個發(fā)行版都辦不到,每年,每人,免費出國。但我們都是有單位的人,沒有一個能去得了,官方的人都很行的正,不像占社區(qū)的名額和便宜,而社區(qū)的人又不想浪費。和外界的接觸不夠,人家對你的投入就不夠,又是一個怪圈。

而且沒有大學的資源。目前 SuSE 中文社區(qū)沒有一個是大學生,這意味著我們進入學校是很難的。我們平時也都是活躍在在境內(nèi)完全不存在的推特上,接觸的也都是中文 Linux 圈的名人,但問題是他們已經(jīng)有忠誠的發(fā)行版傾向了,人的名,樹的影,是不會轉投的。但是所有的發(fā)行版最活躍的其實都是學生,這也是我們的一個短板。曾經(jīng) SuSE 有一個專門負責社區(qū)的人,甚至設立了一臺教育網(wǎng)服務器在北郵,可是獨木難支實在力不能逮,后來他離職了。于是服務器搬回了辦公室,那個職位這些年也就沒有再招。更沒有計算機系的學生,大家都知道的,只有開發(fā)者才容易變腦殘粉,才會去推廣,才會去做專業(yè)的演講。而 SuSE 是官方大社區(qū)小,大部分這樣的大賢都在公司里,他們時間緊任務重,線上和大家交流的機會都不多,實在是有心無力。

總之呢,這種現(xiàn)象是有歷史的,傳統(tǒng)的,文化的各方面原因的,唯獨沒有技術上的原因,如果你用 SuSE 遇到了問題,那是一定會得到解決的。圈子的交流目前以推特和 gtalk 為主,論壇只是輔助。因為社區(qū)的人都有工作,gtalk 和推特是必開的,但確實沒辦法太照顧論壇。而論壇由于它本身的原因,回復確實很少,也沒什么意義,大多數(shù)都是問過的問題,真的回答到想吐。新手還是善用 google 吧,老發(fā)行版嘛,歷史悠久,大部分都能找到答案。來論壇上問如果我們知道,是一定有回復的,另外就是建議去官方的論壇 forums.opensuse.org 來問,這里才是真正被支持的論壇,是臺灣和大陸共同維護的,那里也能問到 opensuse 的官方中文 gtalk 群,因為那里員工和社區(qū)混著的,一般聊的沒什么「邊界」,所以也不太好太明確推,但如果想深入了解 opensuse,那里確實是個應該去的地方。

本文是繼上篇之后一些評論的回復,給春雷的回復解決了大多數(shù)人對于開源和市場的疑問,給 pansz 的回復解決大多數(shù)人對于上游和下游的誤解,因此另開一篇,推薦閱讀。#p#

春雷:

不同意ubuntu吸血的論點。

市場本就是有分工的,有人忙內(nèi)核,有人忙推廣。ubuntu在推廣角度的成功是不言而喻的,若沒有ubuntu的成功,會有幾個人來閱讀這么長的關于linux的專文呢?

如果說opensuse是學術性的,那么ubuntu就是將學術包裝成市場可接受的產(chǎn)品,它們二者是互相促進、缺一不可。

opensuse在市場上得不到彰顯,誠如文主談到的,是公司管理方向的問題,是市場重點的取舍問題,與ubuntu發(fā)展桌面并無關系。

同時,讓普通用戶接受學術性的東西,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此領域與學術性研究領域?qū)俨煌姆种?,并無高低貴賤之分。一個技術優(yōu)質(zhì)的軟件,若沒有好的UI,同樣會被人放棄,在市場上二者是同等重要的。

深層的東西在初期不被接受,是正常的現(xiàn)象;只有隨著市場的逐步打開,人們對產(chǎn)品的逐步了解,才能逐漸從表象關注到本質(zhì),從這一點上說,我覺得opensuse要感謝ubuntu和fedora,并盼望他們被更廣泛的人們所接受,因為他們其實也是在為opensuse和redhat之類的發(fā)行版做市場推廣,只要他們生根,其它才能開花。

我的回復:

續(xù):

看到春雷的觀點,我覺得勉強算是一個補充吧。

我也想了一下,如果你有能力開發(fā),而不去開發(fā)或收購,直接使用,這叫吸血。比如迅雷,它有能力做出正常的上傳,但偏偏不這么干,所以說它吸血。Ubuntu 不是的,全球的角度說,他的開發(fā)者是處在 Linux 核心圈子的邊緣的,確實搞出像老牌發(fā)行版那么多是強求,所以這只能說利用。這是很中性的評價。但還有一方面它做出的東西很少向上游反饋,反而時而會去更改上游的基礎來實現(xiàn)特殊化,這就是偏負面的評價了。比如很基礎的圖像處理庫 libtiff,tiff 官方發(fā)布的所有正式版本中,是編譯不出 libtiff.so.4.3.4 這個文件的,3系的最高版本是 .so.3.9.6,4系開始就是 .so.5.x.x,ubuntu 宣稱自己使用的是 3.9.5 版,實際這個版本編譯出來的應該是 so.3.9.5,這就造成了使用 ubuntu 做開發(fā)平臺做出的軟件,在其他發(fā)行版上用會麻煩一點,這個麻煩不是其他發(fā)行版找的,是 ubuntu 給的。再比如說 freedesktop 是 linux 界“桌面圖標”標準的制定者,準上游,但 ubuntu 的 .desktop 拿到其他發(fā)行版就是會編譯報錯,為什么呢? unity 添加了設置條目,然后不向 freedesktop 回饋,不回饋就永遠成不了標準,其他發(fā)行版永遠沒法支持,就永遠突出了 ubuntu 的易用性。

這是我在幫助 wps 官方打包的時候發(fā)現(xiàn)的一個小例子,不尊重上游,而不向上游反饋這個就不用說了,大家都有感覺到,比如用 ubuntu 的人總覺得是比其他發(fā)行版舒服一點,比如顯示,比如交互設計,不可能所有人都擁有同樣的主觀感受,至少第一批用的人是沒有領頭人去影響他們的,那么就是肯定有私貨啦,但是 Linux 的范圍是不存在私貨這個概念的,那就是它至少在某種層面上背離了開源,即使沒有背離開源,也一定背離了分享,是的,你可以自己去找,但為什么別人搞出來的東西在上游可以找到,你的字體設置就一定要下個 iso 挖呢?

從市場的角度看,規(guī)避不是自己公司的東西而去強調(diào)自己的核心產(chǎn)品,這很正常。因此Ubuntu確實算不上是吸血。只能說它有違 Linux 精神。它試圖用一種增加獨特性的圈地運動來讓自己變成 Linux 的標桿,反而拉大了 Linux 發(fā)行版之間的邊界。

再下面我就不同意所謂的市場分工了,所謂分工,是專業(yè)分工,行業(yè)分工,和同一公司不同部門之間的分工以及同一集團不同公司的分工。微軟賣軟件,因特爾賣硬件,他們的利益捆綁確實促成了兩者的繁榮,但是在市場的角度兩者是不同的利基市場,利益不沖突。市場分工大家都說,但實際是不存在的,同一市場是沒法分工的,只能在不觸及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礎上合作。你不能說江民搞病毒引擎,金山搞外部封裝,然后兩者弄好各自賣。何況金山的封裝技術還沒有給江民用。你可能把病毒庫這一公共資源當成市場本身了。再好比新浪微博可以和網(wǎng)易微博合作開發(fā)一個新的游戲平臺,但是你讓它們互換帳號資料試試? 除非新浪想把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推入網(wǎng)易,就像 google open id 登陸一樣,要說是為了提升網(wǎng)易競爭力,這就牽強了。linux 世界若不涉及背后的公司,則大有不同,我們討論的 ubuntu 吸血不吸血應該是集中在這里,技術層面上的問題,我的發(fā)行版弄出來的東西,你的也可以用還送貨上門,你的卻不給我用,或者說自己去拿,這樣說這人不講究一點不過分。唯一能比擬的部分應該是發(fā)行版基礎,比如 SuSE 的 YaST,arch 的 abs,gentoo 的 emerge,你可以任意的用,但是你一旦用了就打上了我的標簽了,而 ubuntu 這些地方卻又沒什么能深說的,它用的是 debian 的 apt-get,在別人家廚房炒自己的菜,最近出來的 software center,底層不太懂,應該也沒有使用新的能標記發(fā)行版的技術,而它又賣商業(yè)軟件,都不算是發(fā)行版基礎的范疇了,而是市場,unity 應該算一個,但ubuntu 又有 kbuntu。。算是發(fā)行版基礎的應該是 opensuse 的 build service,fedora 的 koji,和 suse 正在籌備的開源軟件中心。而涉及公司又會回歸到上面的情況。

ubuntu 和其他發(fā)行版的關系我覺得這里您可能是有點混淆了,在發(fā)行版市場(如果有的話)他們是直接競爭關系,雖然由于 linux 的特殊性他們的基礎架構有所相同,跟 android 差不多,但三星的機器在推廣的時候肯定不會帶上 HTC 呀。你說的可能是一花紅,萬樹紅的知名度的道理,但是這一花,卻不是為了萬樹紅的。而內(nèi)核則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它不存在一個市場,唯一的。如果 ubuntu 推廣內(nèi)核,openSUSE 獲益確實是要感謝它,但它推廣的甚至不是 Linux,只是 Ubuntu 這個 brand。

市場開拓,品牌推廣,中文博大精深。去開拓市場從來都是為了自己占到最大塊蛋糕而做的,至于其他現(xiàn)存者受益,那是無法避免的,不需要感謝,因為那是蝴蝶效應,蝴蝶可沒有想那么多,想多的蝴蝶都是公關的春秋筆法了。就好比你拿著鄰居的球拍打出幾個好球打贏了球賽,鄰居也拿這個拍打到了第五名,你可以說我打比賽是為了推廣鄰居的球拍,卻不能在頒獎臺上說我打第一是為了讓鄰居打第五。比賽就在那里,不來不去,你拉再多觀眾來,主要還是為了看你打比賽,看到鄰居,是順路的,躲不開,除非你沒參賽,不然說帶自己的朋友來看鄰居比賽,那永遠是客套的說法呦。

但這和問題本身已經(jīng)無關了,鄰居打的臭,是自己技術不行,和你打的好沒有關系。但借了鄰居的拍不還就。。。有違鄰里和睦了。我甚至陰謀論的懷疑上個鄰居(debian)就是這么參加不了比賽只能改打棒球(服務器)的。

市場,談到市場就不得不談經(jīng)濟,經(jīng)濟的假設是斗智斗勇人人利己。開源則正好相反。市場是物理概念,有現(xiàn)實交換存在,開源則是一種作者的精神,作者根本不在乎交換這個環(huán)節(jié)。市場你可以去幫助商家改進產(chǎn)品,但你的身份是用戶,你們在信息不對稱性、資源種種都不是對等的。開源則是人人平等,互相學習。這差別很大?,F(xiàn)實中是,操作用市場,概念用開源,這回知道為什么要規(guī)避版權問題了?即使 mandriva 這種背后沒公司的也要規(guī)避,因為操作用市場嘛,ubuntu 不規(guī)避也是用市場手段變更注冊地逃過訴訟了,不是他比別人更自由,從法律精神上說它不應該那么做的。所以不能用開源精神解釋市場,也不能用市場行為來定義開源。

pansz 的答案:

從 1998 年開始使用 Linux 以來,我倒一直是 KDE 的堅定使用者,所以從情感上,我一直是愿意支持 SUSE 的,甚至我一直都明里暗里力挺SUSE。。。但是鑒于各種個人的原因,我還是沒有把 openSUSE 當做主要的使用版本。這里面大致如下:

1。 .deb 實在是太方便了,或者換句話說,方便的不是 .deb 本身,而是圍繞 .deb 的外圍工具例如 aptitude, apt-get, dpkg, dpkg-buildpackage, update-alternative, 等等等等。這種方便培養(yǎng)了習慣。而這種習慣也就使人離不開 debian。

即使在政府邀請 redhat 進入中國的上個世紀 90 年代, debian 就已經(jīng)是市場占有率最高的 Linux 發(fā)行版了,比 gnu 體系,比血統(tǒng)純凈,debian 不輸任何其他發(fā)行版,開發(fā)者都是有強烈 GNU 信念的頂尖黑客。如此的強勢才造就了后來的 ubuntu,因為那些一貫習慣了 debian 的用戶們發(fā)覺使用 ubuntu 沒有門檻,跟自己的習慣完全相同。所以其實部分人對待 ubuntu 其實就只是把它當做一個 debian 的修改定制版而已。

2。當你習慣用 debian 做服務器時,你的桌面機可能會選擇 ubuntu。。。當你習慣用 rhel/centos 做服務器的時候,你的桌面很可能會選擇 fedora。。。當你習慣用什么做服務器的時候,你會選擇 openSUSE 呢?我不知道,但是很顯然的,有多少服務器使用suse?市面上的 主機,VPS,虛擬空間,有沒有哪個是 suse ?很少的,主流的VPS有centos,有debian,甚至有arch跟gentoo,卻很少能看到suse。服務器側的知名度低,一定程度上,必須的導致了桌面端用戶也少。

3。有很多資深黑客不買 C++ 的帳,這一定程度上是個制約因素。Linus 那張大嘴就不提了,光 Qt 跟 gtk 那么多年來的糾結就很能說明問題。——這些問題實際上導致 KDE 的資源有限,不能得到 GNOME 那么大的關注。——為什么我這么說呢?我有親身體會的。

前面有人說往 Kubuntu 提問題沒人理,因為那都是上游才能解決問題的,這個我也知道,kubuntu實際就是個半死不活的項目。但是,上游是在 KDE 還是在 SUSE?我不太清楚,但至少,我在 KDE 上游官方里面提的所有 BUG ,沒有一個被人解決,最后里面 60% 都是我自己實在受不了了自己搞定的(上游動作之慢有時令人。。。我曾經(jīng)有提交一個patch過了十一個月才有人理睬的記錄。)。而另外剩的幾個問題,幾十人贊同,幾十人討論回復,但是幾年來沒有一個人去改他,(這個現(xiàn)象是否可以理解為,那幫坐在SUSE辦公室里面開發(fā)KDE的哥們,根本不在乎直接往KDE上游提交的問題?)??赏瑯硬畈欢嗟囊恍﹩栴},到了 gnome/ubuntu 里面去提,有的就很快解決了,我曾經(jīng)給 ubuntu 提的 patch,其響應反饋速度之快令人覺得不好意思。。。給人的直觀感受是,kde跟gnome比,關注程度之差別太大了。——直接后果可能是導引更多的人去逃離 KDE。而除了 KDE 基于 QT 以外,似乎大多數(shù)其他桌面都是基于 GTK 的。

說了這么多,其實我還是兩點:

1。情感上我無比的希望 KDE 好,希望 SUSE 牛起來,但是 SUSE,以及整個基于 KDE 的發(fā)行版,其沒落是有一定原因的。

2。Linux 發(fā)行版更大意義上主要是 geek 寫給 geek 們的用品,所以只要開發(fā)者仍然存在,每個 Linux 發(fā)行版都還會有生命力,伸手黨的人氣高低并不能決定一個 Linux 發(fā)行版的真正實力,開發(fā)者的實力才是。所以 SUSE 用戶也不必妄自菲薄。

我的評論:

大家的回答都開始慢慢偏離問題了,不過反正這里不算分。。。

1. debian 背后沒公司,純 GNU,最老的發(fā)行版,RPM 是 redhat 之后推的(歷史問題還請糾正,我入 Linux 門很晚的),debian 至少經(jīng)歷過一段真空期,借用營銷學的說法,叫壟斷,不用它的沒別的用。這跟騰訊一樣積累的用戶是很恐怖的,要不是 ubuntu 的崛起(這里是真的崛起,沒有負面意思),和debian自己的堅持,它完全會是最大的發(fā)行版,當然現(xiàn)在也不小。debian 和 ubuntu 也是一個可以討論的故事。debian 堅持 GNU,Ubuntu 一開始就沒打算,看它的注冊地,地圖上完全不存在,一開始就打算鉆版權專利的空子了。所以 ubuntu 的一些反饋 debian 無法接受,沒有跟著 ubuntu 崛起應該說是必然吧。

deb 確實很好用,但沒有外圍工具的話,打包還是挺難的,如果你 deb 和 RPM 都會打的話。這不得不說越來越深入了,這又是一個好玩的問題,RPM 是紅帽推出來的,定義的對象是企業(yè)級部署分發(fā),鼓勵照章辦事,一條一條添,填錯就報錯,這導致了 fedora 和 suse 的打包教程和維基甚至都是互通的。deb 呢,則自由一點,雖然它自己作為發(fā)行版很嚴格(推送過包的都知道),純制度設計上不能說是嚴謹,應該叫古怪,因為它嚴的都不是正地方。但它的容錯性很高,比如 md5sum,完全容錯,你添0都能過。

工具和包格式這點硬要說,看平,哪家也不高哪家也不低。但 SuSE 搞不過 redhat 這是真的。

2. 得服務器得天下。沒討論空間了樓主的大帽子一扣。事實就是這樣的。

3. KDE 沒沒落。。。大牛都在 freebsd,中小牛才在 linux。。。。在 KDE 的問題,可能確實因發(fā)行版而異,可能我認為 SuSE 的流程是對的,就是向發(fā)行版提交,發(fā)行版搞的出修復就搞,然后把修復提交給上游,搞不出的,開發(fā)者提交問題給上游要比用戶專業(yè)的多,得到的關注度也大的多。

KDE 自己又是另一個故事了,他的 bugzilla team 實在是不給力,我自己提交的也是被各種忽略。我和其他的 KDE 使用者開發(fā)者的共同吐槽點就是 KDE 網(wǎng)撒的比較大,因為 QT 嘛,開發(fā)者總是想一個功能就搞出來,不去回頭修 bug 什么的。SuSE 的開發(fā)者也繼承了,說不定就是他們影響的 KDE。。。但是往 SuSE 提 patch 還是挺快的,rpm 么,你自己都能搞修復。ubuntu 速度快不快不知道。

不過這里只是你的個人感覺了。國內(nèi)這邊大部分是 ubuntu 開發(fā)者,他們真心不怎么 care gnome,純 KDE 的開發(fā)者還是蠻多的,fcitx 的開發(fā)者就是官方注冊的 KDE 開發(fā)者,還有一個在 ikde.org 群里泡著的,fcitx 開發(fā)者說比他牛逼一萬倍,是開發(fā) koffice 現(xiàn)在改名了。。。國際上呢,KDE 活躍的開發(fā)者還是挺多的。Gnome 呢,有個 gimp 開發(fā)者到過assign 給我的bugzilla 上哭,說注冊的開發(fā)者 20多個,實際活躍的就四五個,搞那么大個項目,gnome基礎什么的blabla。。。。也是個人感嚼。

至于 c 和 c++ 之爭,發(fā)行版和桌面系統(tǒng)這東西,其實看的不是最資深的那些家伙(他們在freebsd其實,中游的兩者基本持平),是有沒有一個活躍穩(wěn)定人數(shù)眾多的普通甚至是菜皮開發(fā)者,這點上 KDE 不怎么差的。他們活躍的都搞起社區(qū)分裂了(koffice)。。。。

pansz:

重視上游非常重要。——因為重視上游可能改進KDE在所有發(fā)行版中的體驗,而提交到SUSE只能作用到SUSE。

KDE 上游不被重視的后果是大多數(shù)發(fā)行版中的 KDE 都不夠靠譜。接下來的后果就是影響大多數(shù)人心目中 KDE 的形象,在這樣的情況下,SUSE 就算能獨善其身又如何?真心建議 SUSE 的維護者把一些人力直接分到 KDE。KDE 上游的口碑好了。SUSE 自然崛起。

我的回復:

SuSE 沒有不重視上游。提交到 SuSE 只能作用到 SuSE,這點錯誤。正常的發(fā)行版開發(fā)模式就是這樣(Linus 欽點),發(fā)行版在用戶和上游之間充當一個中間者,用戶給發(fā)行版報 Bug,發(fā)行版做緩沖,然后給上游報 bug。除非有經(jīng)驗的用戶比如程序員可以直接跨過發(fā)行版向上游報 bug,這被收錄的很快,csslayer 報的 bug 十個有九個被收錄,您的不被收錄不代表你做的不對,可能是代碼風格,可能是別的,聽你的口氣好像是程序員,這你應該比我了解。反而是您認為的用戶就應該向上游報 bug,是畸形的。

在開源界,重視上游的意思是說,作為利用了上游的東西的下游,如果你對上游做了優(yōu)化、補綴、功能擴充,要即時的向上游反饋。SuSE 的 KDE 有向上游反饋,這就是已經(jīng)是重視上游了。就好比 Ubuntu 像 Debian 提交東西,但 Debian 不收,那是 Debian 自己的堅持。你混淆的原因在于你把開發(fā)者和項目給等同起來了。SuSE 的開發(fā)者同時開發(fā)著 SuSE 和 KDE,不代表 SuSE 就是 KDE,SuSE 只要把它收到并應用的補丁給 KDE 就 okay,至于有沒有優(yōu)先收錄一說,這個不知道,即使有,也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他自己解決的 bug,自然比較了解,收錄的自然快; 就好比你是 KDE 的開發(fā)者,也不會放著自己成熟的補丁不去收錄,而先去 Debug 別人報的東西,完成一步是一步么)。KDE 開發(fā)者對 bug 反饋慢,那是 KDE 這個項目自己的問題。由于 KDE 收 Bug 收的慢,即使是 SuSE 的也收的慢,畢竟 KDE 是一個獨立的大社區(qū),不是 SuSE 能左右的,社區(qū)管理這東西跟養(yǎng)貓有點像,你能養(yǎng)得了一群貓,但是不見得同時養(yǎng)得了兩群貓,然后讓它們步調(diào)一致。然后 SuSE 解決的 Bug 多,自然給人以 SuSE 只開發(fā) KDE 不重視上游的感覺,但還是前面說的,那是 KDE 給的,不是 SuSE 找的。

KDE 跑的慢,SuSE 可以幫它,但取代不了它,也不能阻止 SuSE 跑的快,跟野外修車是一個道理,你車壞了,我可以用根鋼索拉你一把,給你個備胎,但不能熄火下來和你坐在一輛破車里。你不可能讓 SuSE 的開發(fā)者停下來等上游,開源也沒有這個說法,你 11個月 被收錄的那個 bug,難道你就沒應用到自己系統(tǒng)干等著上游推送?這不可能。同樣么,用 SuSE 的開發(fā)者(歐洲可能多一點),也不會這么傻等的。你提的現(xiàn)象只能證明 SuSE 收補丁收的快,不能證明 SuSE 不重視 KDE。SuSE 不等于 KDE,它只是 KDE 的一個下游,從下游的角度出發(fā),只要它做了,就是 okay 的。同樣還有 Charka。

另外按照你說的,Ubuntu 應該分人到 GNOME,到 Debian,Gentoo 應該分人到 everything,Charka 應該完全不做,直接并入 KDE,你覺得這個邏輯可行嗎?獨善其身也是個策略問題,你在一群黑手黨中間做個正人君子,拜托做正人君子已經(jīng)很難得了,另外你還有一重身份就是律師,SuSE 還有 GNOME,特意分出人力來開發(fā) KDE,這反而是不正確的,開源世界就是,你不能左右開發(fā)者開發(fā)什么玩什么。而黑手黨問題,是個全社會的問題,需要各個相關人等都抽出精力去做,照你的說法,是把全社會的問題加到一個人身上了,這是不對的。

另外 KDE 不被重視,首先這個論點就純疑,其次它和 QT 也沒關系。Ubuntu 也大量的用了QT和C++,它就很被重視。只能說用戶比較習慣給他什么就用什么,Ubuntu里 KDE 是肯定不被重視的,SuSE 里 KDE 是肯定被重視的,Charka 更不用說了。

再另外 KDE 崛起不見得能帶動 SuSE,因為用戶的選擇很多,可能 Charka 崛起,也可能是 Kbuntu 崛起,要求以發(fā)行版為單位去做間接影響自己的東西而不專注于直接影響自己的發(fā)行版體驗的問題,不太靠譜。

您發(fā)現(xiàn)的問題確實是問題,但提出的解決方案在開發(fā)者和做過社區(qū)的人眼里,真的有點理想主義,大家都希望有個 流掰 的秒了 Gnome 一百條街的 KDE 出現(xiàn),作為個體開發(fā)者,你去開發(fā) KDE,并呼吁大家來提高他,是很具有 linux 精神的; 但是建議一個項目去優(yōu)先開發(fā)上游,那就落入了商業(yè)軟件開發(fā)的重造輪子怪圈里面了,linux 的精神是大家專心干好自己感興趣的份內(nèi)事,讓每一個部分都很 perfect,然后去整合他們,這點是否好另談(蘋果的整合就做的很好,它的系統(tǒng)沒幾個包),但是普遍的開發(fā)模式就是如此??梢栽谧鲎约旱氖碌臅r候,解決了別人的事,并通知別人讓它不用造輪子,但不能自己的事不做就騰出手來做別人的事。

pansz:

我只是指出問題?,F(xiàn)在的問題就是如此,也許suse的兄弟們完全沒有義務解決kde項目存在的問題。但事實上kde項目存在的問題對suse發(fā)展普及是一種影響。

服務器問題也是一樣,我沒有見過用suse的vps,也基本沒有見過suse的獨立主機??梢哉f這事情本身完全不是suse開發(fā)者的責任,但事實是它會影響人們對桌面系統(tǒng)的選擇。

好了,我只是擺出了問題,解釋了原因。至于這些問題是否是suse開發(fā)者的責任,這真的是兩回事。

我的回復:

對啊。我的意思就是說,沒義務干。開源這事本身就不是義務的事情,你只有沉甸甸的因為怕不更新不開發(fā)受到自己良心譴責的責任,用戶都沒有權利指責你,因為他們并沒有提供什么,就是大家一起堆沙子,有的人愿意堆塔樓并去干了,因為他從小手就比較穩(wěn),有些人愿意和其他一起堆沙子的人嘴炮,因為他只會干這個。這是一個堆塔樓的人媽媽喊他回家吃飯,那就再找個人替上,畢竟堆沙子是吃飯那人的玩樂,他不是挖沙工人。KDE 有影響,但是問題不大。最重要的還是 SuSE 自身的戰(zhàn)略問題,一好百好,因為現(xiàn)在它不好,大家覺得這里可能也是問題那里也可能是,但若它好了,什么問題都不是問題,比如 Mac 系統(tǒng)的 Kext 肯定有五年沒更新過的,但你們問過嗎。。。

服務器的問題就要單談了,SuSE 沒有針對服務器的版本,你只能單搞,因為它一安裝就默認選桌面。。。服務器這塊則是完全被 SuSE 的企業(yè)版 SLES 接手,怎么運作我不知道,但明顯搞不過紅帽rel和centos。所以你在服務器市場找 SuSE,非常難,有,我買VPS時見到過,但真的不多,因為設計目的就沒打算讓它跟 SuSE 公司去搶市場干這個。。。就跟你提服務器市場也不怎么提fedora一樣。。。SuSE 的企業(yè)版在服務器市場不給力,連累了桌面版openSUSE,除了說它不給力,還能說什么呢?SuSE9以前沒有做出這種劃分的時候,那 SuSE 在中國也是橫著走的,linuxsir 的 suse 版是發(fā)行版版塊第一大子版,就說明了當年的盛況。。。因為那時候你用 debian 做服務器,要用 ubuntu 當桌面,centos 做服務器,要用 fedora 當桌面,SuSE 做服務器,SuSE 做桌面,連查詢發(fā)行版名字的成本都沒有。。。

責任編輯:張浩 來源: LinuxIDC.com
相關推薦

2019-02-27 08:26:06

算法大數(shù)據(jù)社交

2009-03-13 16:39:16

Linux開源改變

2015-02-04 14:36:07

格式串漏洞Ghost漏洞安全漏洞

2013-03-05 10:05:52

2011-06-10 10:11:44

2022-11-07 19:08:28

transform屬性瀏覽器

2013-07-24 15:29:24

思科Sourcefire思科收購Sourcef

2009-03-12 15:25:50

firefox火狐

2021-08-02 22:31:24

Go語言Append

2009-09-07 15:56:16

2010-06-02 16:22:58

2013-08-02 14:27:28

2021-10-08 08:55:23

FacebookBGP工具

2010-05-14 00:19:43

2017-09-26 10:00:15

前端JS語法

2015-08-21 14:25:27

2012-11-13 10:27:49

雙十一技術討論

2020-04-09 15:26:55

間諜軟件NSOFacebook

2009-12-09 10:21:40

2009-01-18 16:33:09

pureXMLDB2 pureXMLXML
點贊
收藏

51CTO技術棧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