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xù)航強勁且輕薄 清華同方鋒銳S40H評測
輕薄續(xù)航是S40H的亮點
清華同方筆記本最讓大家所熟悉的想必就是“鋼鐵俠”了,這系列筆記本主打高性能高性價比,而在前不久該系列 X46H 的新平臺硬件升級版 X46F,我們對其進行了相關評測,搭配全新 22nm 英特爾 Ivy Bridge 處理器以及開普勒 GT 650M 獨立顯卡,讓各位初次見識到今年硬件發(fā)展的新趨勢。
那么應對輕薄便攜筆記本市場,清華同方有沒有相應的產(chǎn)品呢?當然有,這也就是繼高性價比產(chǎn)品之后的輕薄系列——鋒銳 S40H。

清華同方鋒銳 S40H 評測
清華同方鋒銳 S40H 的產(chǎn)品特點十分明確,那就是輕與薄。該機的整機厚度能夠控制在 20mm 以內,而重量則能控制在 2kg 以內,對于移動辦公的便攜需求,鋒銳 S40H 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

清華同方鋒銳 S40H
該機采用英特爾 32nm 低電壓平臺,搭載酷睿 i3 2367m 處理器并且沒有獨立顯卡配備,因此該機續(xù)航方面的表現(xiàn)也比較出色,這也是這款筆記本的另一大亮點,就是擁有持久的電池續(xù)航能力。那么,就這樣一款既輕又薄且續(xù)航持久的 S40H 到底有怎樣的設計和怎樣的整體表現(xiàn),請看下文。#p#
窄邊框霧面屏巧克力鍵盤
●窄邊框霧面屏巧克力鍵盤
清華同方鋒銳 S40H 采用了磨砂處理的全金屬機身,身為 13 英寸機型卻配備了 14 英寸屏幕,這得益于窄邊框設計,這樣的設計不僅外形美觀而且比較實用。這塊屏幕擁有 1366×768 的高分辨率,且表面采用霧面磨砂處理,能夠有效起到防眩光作用,在光線較多的場合也能夠清晰顯示。

較窄邊框霧面屏
鍵盤按鍵依舊是大家熟悉的懸浮式巧克力設計,這樣類似蘋果筆記本的按鍵顆粒造型已經(jīng)被大部分用戶所接受,按鍵尺寸與手指剛好貼合,圓角收邊再加上表面磨砂處理使得打字錄入文字快速而準確,減少了誤觸的幾率,按鍵鍵程與反饋感較為適中,符合絕大多數(shù)用戶的使用習慣。

懸浮式巧克力鍵盤
清華同方鋒銳 S40H 的手腕放置部位采用了金屬拉絲處理,而觸摸板部分磨砂噴涂細膩而有質感,而且手掌經(jīng)常接觸后也不會有沾染指紋的問題。該機左右掌托上也相對簡潔,并且貼有一些筆記本上常見的標簽等相關粘貼物。

金屬拉絲掌托及磨砂觸摸板


電源開關、功能指示燈及麥克風
該機的電源開關被安放于 C 面右上部分,緊挨著電源鍵是 3 個功能指示燈,從左往右分別是大小寫鎖定指示燈、硬盤狀態(tài)指示燈以及無線網(wǎng)絡狀態(tài)指示燈。該機配有網(wǎng)絡攝像頭不過麥克風沒有被安放于攝像頭邊上,而在藏身于鍵盤 Shift 按鍵邊上。#p#
輕薄本接口厚度與重量
●輕薄本接口厚度與重量
接口配置方面,清華同方鋒銳 S40H 設有的接口還是比較全面的。在機身左側,從左往右依次是電源接口、RJ-45 接口、兩個 USB2.0 接口以及一個音頻接口。從機身左側我們沒有看到散熱口,整體布局也比較簡潔。

機身左側接口
而在機身右側我們依然沒有發(fā)現(xiàn)散熱通風口,在這里有的是 VGA 視頻輸出接口、HDMI 高清接口、一個 USB2.0 接口以及一個多合一讀卡器。機身右側接口與左側接口的布局大致相同,偏后端設計。

機身右側接口
而該機的散熱通風口被設計在屏幕下方,也就是兩個轉軸中間部分。實際上,這樣的設計并不妥當,由于該機屏幕轉軸為下沉式設計,在完全打開屏幕的情況下會對整機散熱造成一定影響。

散熱通風口
一個面值為一角的人民幣硬幣的直徑是 19mm,而同方 S40H 的整機厚度僅僅比這個直徑多出一點,可以說這款 14 英寸的筆記本是比較輕薄的,至于重量多少,下面將進行稱重。

厚度僅僅比一角人民幣硬幣直徑多一些


單機重量:1.769kg 旅行重量:2.096kg
對于普通 14 英寸筆記本電腦而言,機身重量控制在2.2kg就算是比較輕便的,而輕薄本鋒銳 S40H 則控制在了 2kg 以內,我們通過電子秤對其進行了稱重,可以看到,這款機器帶電池重量僅為 1.769kg,旅行重量也只有 2.096kg,在保證了屏幕尺寸的同時,又能夠比較輕便,這是清華同方鋒銳 S40H 值得稱道的地方。#p#
低電壓平臺性能滿足日常
●低功耗平臺整機性能測試
在硬件配置方面,本次拿到的這款清華同方鋒銳 S40H 配備了 32nm 制程工藝的英特爾酷睿 i3 2367M 雙核低電壓處理器,搭載英特爾 HM65 芯片組,配置了日立 500G 5400 轉硬盤,以及單條 4GB DDR3 1333MHz 高速內存,顯卡方面該機型采用了處理器自帶的英特爾 HD 3000 核芯顯卡。

整機配置一覽
在性能測試開始之前,我們首先通過 AIDA 64 的 CPUID 工具來看看這顆英特爾酷睿 i3 2367M 處理器的基本信息,它基于 32nm 制程工藝,核心代號為 Sandy Bridge,初始主頻為 1.4GHz,共享的三級緩存為 3MB,整體TDP為 17W,支持超線程技術與最新的 AVX 指令集。

i3 2367M 處理器參數(shù)
了解了處理器的基本信息之后,我們采用 CINEBENCH R10 這款軟件對其性能進行了評估,該軟件能夠對處理器的單核和多核性能給出直觀的評分,這顆酷睿 i3 2367M 處理器較慢的完成了全部的測試內容,最終其單核獲得 2094 分,多核獲得 4858 分,屬于移動處理器的低功耗入門級。

CINEBENCH R10 處理器性能測試

硬盤性能測試
這款鋒銳 S40H 配備了一塊日立 500G 5400 轉硬盤,我們通過 HD Tune 對其性能進行了測試。從測試結果截圖中我們看到,這款硬盤平均傳輸速率為 74.9MB/秒,最高傳輸速率為 99.4MB/秒,而最低傳輸速率為 11.9MB/秒,再加上 20.7 毫秒的存取時間,其整體性能表現(xiàn)一般。#p#
鋒銳S40H續(xù)航能力是亮點
●低功耗續(xù)航能力測試
為了測試清華同方 S40H 這款輕薄本的續(xù)航能力,我們選擇的測試軟件是 PowerMark ,它和 PCMark、3DMark 一樣,也是由 FutureMark 公司開發(fā)推出的。它會持續(xù)不斷的循環(huán)運行一組測試腳本,其中包括四種常見應用:上網(wǎng)瀏覽,文檔處理,視頻播放,3D 游戲,從而盡可能的貼近絕大多數(shù)用戶的實際使用情況。

POWERMARK 續(xù)航測試程序
考慮到通常用戶在需要延長筆記本的續(xù)航時間時,會把電源管理設置為省電模式,因此我們在測試之前也是如此設置,同時禁止筆記本在一段時間后自動降低亮度,禁止關閉屏幕背光,禁止自動睡眠。與此同時,我們讓 WiFi 保持在開啟狀態(tài),從而模擬出用戶的真實使用狀態(tài)。

測試截圖:工作界面

清華同方 S40H 續(xù)航能力:5小時38分鐘
最終的測試結果為 5 小時 38 分鐘,由此可見,這款清華同方超極本鋒銳 S40H 可以在中低負荷的工作狀態(tài)下,持續(xù)運行將近六個小時。整體的續(xù)航表現(xiàn)還是不錯的,低電壓平臺的運用讓這款輕薄的續(xù)航能力位列前茅。#p#
輕薄的散熱能力有待考驗
●整體散熱性能測試
對于一款普通筆記本來說,散熱性能表現(xiàn)是大多數(shù)用戶所關注的。而對于一款輕薄本來說,散熱性能表現(xiàn)就更加的重要,能否成為一款合格的輕薄本,除了機身厚度與重量外,散熱也是關鍵。
散熱性能測試其實對超極本來說是最大的考驗,本身機體內部空間已經(jīng)的十分狹小,再加上發(fā)熱量較大原件,散熱通暢性就成了考驗一款筆記本內在的真功夫了,按照慣例我們采用了 FurMark 軟件使這款機器在高負載狀態(tài)下運行。

散熱性能壓力測試(環(huán)境 28℃)
經(jīng)過接近三小時的時間,處理器溫度上升到了 75℃,核心溫度也分別達到了 75℃ 和 72℃,而核芯顯卡的溫度達到了 90℃。單從傳感器溫度來看,對于這款輕薄本來說,這樣的散熱效率還是相當不錯的。

正面溫度分布圖

底部溫度分布圖
通過熱成像儀,我們對機身 C 面和 D 面進行表面溫度測試。其中,與用戶最常接觸的鍵盤部分最高溫度僅為 58.8℃,機身底部最高溫度為 64.0℃。而從熱分布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紅色區(qū)域溫度最高,對于鍵盤表面來說,紅色區(qū)域集中在鍵盤右上方散熱窗位置,而底部則是對應的散熱口位置。除了散熱通風口位置的溫度較高以外,其他部分比如掌托等位置的溫度都比較舒適。
●評測總結
清華同方鋒銳 S40H 秉承輕薄至上的優(yōu)點,輕薄機身便于攜帶,再者強勁的續(xù)航也為出門攜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該機外觀趨于商務化,整機外殼的設計制作比較注重細節(jié),這種較為上乘的做工水準也奠定了這款筆記本定位的基礎。
雖然整體性能表現(xiàn)不及中高端筆記本,但其持久的續(xù)航能力是其他筆記本無法匹敵的,畢竟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該機售價不到4000元,單從性能與價格考慮,確實不近人意,但是就輕薄且持久續(xù)航的筆記本來說,這個價格還是相當有誘惑力的。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