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胎轉(zhuǎn)正的故事——Intel版本Mac OS X的起源
蘋果公司將 Mac 產(chǎn)品線從 PowerPC 處理器遷移到 Intel 的種種幕后故事。你知道嗎,我們曾經(jīng)差點有運行 Mac OS X 的索尼筆記本可用……
于是那家伙買了臺 Mac 電腦,格盤裝上 Windows XP,然后又套了一個 OS X 的皮膚。
現(xiàn)在我們經(jīng)常能夠聽到這樣的笑話,然而早年的情況卻完全不是這樣。幾年以前,如果你買了一臺 Mac 電腦,那基本意味著完全離開 Windows 和運行于其上的各種軟件。因為那個時候的 Mac 電腦使用 PowerPC 架構(gòu)處理器,而運行 Windows 系統(tǒng)則需要 Intel 處理器。
Mac OS X 與 Windows 這種“不共戴天”的情況一直持續(xù)到 2005 年的 WWDC 大會,在這次大會的開幕演講中,喬布斯宣布蘋果將把 Mac 電腦的處理器從 PowerPC 遷移到 Intel,從此以后,新 Mac 電腦用戶們可以輕松地用 Bootcamp 來安裝 Windows 系統(tǒng)。這一決策帶來了很多成果,其中之一便是 Mac 銷量和市場份額的大增。
現(xiàn)在回頭審視這段歷史,可以看到架構(gòu)遷移的決定出于多種動機。而這樣的架構(gòu)遷移之所以成為可能,則需要從開始于 2000 年的 Marklar 計劃談起。
被遺忘的備胎
2000 年,Mac OS X 尚未正式發(fā)布,PowerPC 處理器的各項指標(biāo)還顯著高于同時期的 Intel 處理器,大多數(shù) Mac 用戶都相信 PowerPC 處理器性能強勁,前途無量。喬布斯本人也經(jīng)常在各種演講中抨擊 Intel 的處理器又慢又差,甚至當(dāng)場用 Mac 電腦與同等級 Windows PC 操作同一套程序流程比較快慢以示自家產(chǎn)品優(yōu)勢明顯。
然而在蘋果公司內(nèi)部,Intel 版本的 Mac OS X 一直都作為一個后備計劃存在。這一方面是因為 Mac OS X 天生具有跨平臺潛力,其基底——喬布斯的 NeXTStep 系統(tǒng)——本身是可以在包括 Intel 平臺在內(nèi)的多個平臺上順利運行的;另一方面當(dāng)時 PowerPC 處理器和 Intel 處理器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二者之間差距越來越小,蘋果公司也必須對可能的意外結(jié)果做好以防萬一的準(zhǔn)備。
不過此刻蘋果公司的絕大多數(shù)員工都在一心一意為 PowerPC 處理器優(yōu)化 Mac OS X 系統(tǒng)。作為一個幾乎不可能用到的后備計劃,Intel 版本的 Mac OS X 處于無人問津的狀態(tài),曾經(jīng)有一兩名員工做出過一定的嘗試,但是當(dāng)時的移植版本發(fā)熱量巨大,只能勉強進(jìn)入基本圖形界面,卻無法運行任何圖形程序。隨著這一兩名員工的離職,這個后備計劃基本被遺忘了。
稱職的父親
2000 年,已經(jīng)在蘋果工作了 13 年的 John Kullmann 正在為搬回老家去遠(yuǎn)程辦公做著準(zhǔn)備。John Kullman 的兒子一歲了,把孩子帶回老家和他的爺爺奶奶住在一起是一個理想的選擇。然而,要離開公司所在地回老家去遠(yuǎn)程辦公,他必須放棄當(dāng)時所在的團(tuán)隊,而去找個一人即可完成的獨立項目來操作。
于是,John Kullmann 想到了那個幾乎被人遺忘了的 Intel 版本 OS X 移植計劃。他給上司發(fā)了一封信,提議由他來完成這項工作:
時間:2000 年 6 月 20 日星期二
發(fā)件人:John Kullmann (jk@apple.com)
收件人:Joe Sokol
主題:Intel
正文:
我想與您討論下是否可以由我來負(fù)責(zé)將 Mac OS X 移植到 Intel 的工作。
……
過去幾周我已經(jīng)在 Intel 平臺上做出了一些嘗試,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認(rèn)為移植工作很有意義。此外,>如果 Intel 版本的 Mac OS X 還比較重要的話,我想就由我來全職完成它好了。
JK
提議得到了批準(zhǔn)。John Kullman 開始著手這項工作,他在家里和辦公室各放置了三臺 Intel 處理器的 PC 電腦。然后開始頻繁往返于家和公司之間,為以后全職在家工作打基礎(chǔ)。有趣的是,這六臺 Intel 架構(gòu)的 PC 電腦都是他從一個裝機商朋友那里買來的,因為他無法通過蘋果公司的內(nèi)部流程獲得預(yù)裝 Windows 的電腦,他也不能讓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項目。
蘋果內(nèi)部 IT 部門的人員要求 John Kullman 為辦公室的三臺電腦取名,John 命名完兩臺機器之后實在想不出第三個名字了,于是他的妻子建議將第三臺電腦命名為“Marklar”,這是流行美劇《南方公園》里一個外星種族的名字。從此以后,這個將 Mac OS X 移植到 Intel 平臺的計劃就被叫做 Marklar 計劃了。
“把店里最貴的那臺索尼 VAIO 買下來!”
十八個月過去了,到了 2001 年 12 月,John Kullman 的上司讓他展示一下自己的工作成果,以便評估下一年度的預(yù)算和工資情況。于是 John Kullman 在自己的辦公室里進(jìn)行了展示,他啟動一臺 PC 電腦,屏幕上出現(xiàn)了熟悉的 Mac OS X 啟動畫面。
上司被如此順利的演示震驚了,沉默了片刻之后,他告訴 John Kullman:“你稍等,我馬上就回來。”然后他跑出辦公室,幾分鐘后,他帶著 Mac OS X 業(yè)務(wù)主管 Bertrand Serlet 趕回來了。
Bertrand Serlet 又觀看了一遍啟動過程,然后問 John Kullman:“讓 Mac OS X 系統(tǒng)運行在索尼 VAIO 電腦上需要多久?兩個月?三個月?”
John Kullman 底氣十足地回答說,何須兩三個月,最多兩三個小時。
于是 Bertrand Serlet 帶著 John Kullman 等人趕緊跑去附近的一家電腦大賣場,二話不說就把店里最貴的那臺索尼 VAIO 買了下來。當(dāng)天晚上七點半,這臺剛買來的 VAIO 可以正常運行 Mac OS X 了。
第二天一早,史蒂夫·喬布斯乘飛機前往日本,去與索尼的總裁洽談在 VAIO 筆記本產(chǎn)品線上預(yù)裝 Mac OS X 的問題 。
嚴(yán)格保密
喬布斯出發(fā)前往日本之后,Bertrand Serlet 與 John Kullman 進(jìn)行了一次談話,告訴他絕對不能向任何人透露這個秘密項目的存在。John Kullman 可以繼續(xù)在家遠(yuǎn)程辦公,但是他的家必須進(jìn)行改造,以符合蘋果嚴(yán)格的保密要求。
Bertrand Serlet 甚至告訴 John Kullman,盡管連這個秘密項目的代號都是他妻子所取,但是他的妻子必須忘記所有關(guān)于這個秘密項目的信息,并且他再也不能向妻子透露任何關(guān)于這個項目的信息,直到未來有一天這個項目被公之于眾為止。
蘋果與索尼之間終究還是沒有談攏。但是這個后備計劃卻得以順利存活并不斷壯大起來。2002 年 1 月,又有兩名員工被指派到 Marklar 計劃中,2002 年 10 月員工力量進(jìn)一步壯大。但是這個項目一直得到了很好的保密,直到三年之后喬布斯在 WWDC 2005 上正式宣布向 Intel 平臺遷移的計劃,驚訝的人們才知道原來蘋果已經(jīng)秘密進(jìn)行移植計劃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