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Ubuntu老用戶對Ubuntu手機系統(tǒng)的評價
Ubuntu將要推出Ubuntu for Phones, 以此進入移動操作系統(tǒng)領域,讓本來已經(jīng)火熱的手機系統(tǒng)競爭更加激烈。在蘋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安卓已經(jīng)占駐了絕大分部市場的今天,Ubuntu的移動系統(tǒng)有些遲到,而且現(xiàn)在也不過是宣布要推出,真正到消費者手中的產(chǎn)品還要等到2014年,誰知道一年后的移動設備市場將會是什么樣子?
作為一名Ubuntu桌面系統(tǒng)的老用戶,我總感覺Ubuntu喜歡跟風,早些年為了上網(wǎng)本推出一款上網(wǎng)本系統(tǒng)Ubuntu Moblin Remix,***不了了之。后來Android大火后,又搞了一個Ubuntu Android, 我甚至是從記憶中翻出來Ubuntu還搞過這么個東西。到現(xiàn)在Ubuntu又搞個完全Ubuntu化的手機操作系統(tǒng)。市場還歡迎這位遲到的選手嗎?它的前景能有多樂觀呢?
相比硬件配置和操作系統(tǒng)相對規(guī)范的臺式機,移動設備領域依然處于“嬰兒期”,從這個意義上,Ubuntu Phone和Windows Phone甚至Firefox OS的出現(xiàn)還可以為市場的第三把交椅爭一爭,多一些競爭對消費者不是壞事。比起簡單傻瓜化的iOS iPhone之流,總還是有些Geek用戶喜歡真正的自定義、更加透明的配置、更加開源化的折騰,反正人生在于折騰。甚至總有些用戶以此來標明自己與使用著Android或者iPhone的父母和朋友們的不同,也許Ubuntu Phone正是為這部分用戶推出,這也滿足Ubuntu創(chuàng)始人Mark Shuttleworth的愿景,某天坐在火車上,看到旁邊的家伙用的正是自家推出的Ubuntu手機系統(tǒng)。
從Mark Shuttleworth的演講中可以看出,這款手機操作系統(tǒng)基本上是一個“桌面/移動”設想,我個人的理解是把桌面版的Ubuntu搬進手機,把手機版的Ubuntu放大到桌面,并試圖實現(xiàn)無縫轉(zhuǎn)換。這也正是蘋果iOS和Mac, 微軟的Windows 8和Windows Phone 8要進行的融合。事實上,Ubuntu最近兩年來的Unity界面也是為今天的Ubuntu for Phone作鋪墊,下一個Ubuntu LTS版本Ubuntu 14.04據(jù)說將要實現(xiàn)這種徹底的整合,一個發(fā)行版任意安裝在臺式機或者手機設備上,整體而言是個不錯的點子。
然而,至少從現(xiàn)有的條件來看,移動設備和臺式機設備之間有著天然的不同,輸入方式、輸出屏幕尺寸、CPU功耗、移動計算需要的電量供應,決定了這種整合之艱難。比如時下幾乎所有智能手機那雞肋式的電池使用時間,Ubuntu for Phone能解決嗎?我甚至看到Ubuntu Phone在高端設備中將采用Intel的Atom芯片,這么看來Intel任重而道遠。至于Mark Shuttleworth關于HTML5和原生應用之間的取舍,我不懂開發(fā),但直覺告訴我未必有那么簡單。因為我們看到完全原生應用之路的iOS和至今還遙遙無期完全HTML5之路的Firefox OS.
另外一個問題,移動設備的系統(tǒng)中涉及到大量的專利技術,專利技術的本質(zhì)是限制對手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在大腕Google Android都面臨與蘋果iOS之間諸多專利之爭的現(xiàn)實下,Ubuntu for Phone將來如果大行其道后,這些非開源公司能坐視不管嗎?Ubuntu for Phone又是否有足夠的財力和精力來應付這些爛事?
Linux桌面系統(tǒng)從開始到今天,市場占有率不足2%,到如今Ubuntu要進入移動領域,其前景很難說有多樂觀,這其中不僅僅是個技術性問題。作為一名對Unity界面非常不滿的Ubuntu桌面老用戶,我對Ubuntu for Phone的出現(xiàn)表示歡迎,但對其前景抱著謹慎樂觀的態(tài)度,雖然我看到不做核心系統(tǒng)而只做硬件裝配的中國手機廠商似乎在歡呼雀躍。
移動領域很重要,不過,Mark Shuttleworth先生, 請不要相信那些天天喊著“桌面已死”的人士,只須問他們一句:你們那些“桌面已死”的文章是在手機等移動設備上打出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