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中國張海龍談GitHub的代碼托管那些事兒
前段時間由于獵豹瀏覽器搶票助手插件的影響,GitHub曾一度因流量太大而崩潰。在插件服務器轉移之后,原以為GitHub會恢復正常,沒想到居然被墻。這個對于技術人員來說非常重要的網站被墻,還引起青年導師李開復的極力呼吁讓其開放。可能名人效應,或者大眾力量,GitHub被墻幾天之后被重新開放。
在GitHub被墻事件之后,雷鋒網了解到國內有人在做類GitHub的代碼托管網站,他就是開源中國社區(qū)的張海龍。雷鋒網就此對他進行訪談,希望從一個開源社區(qū)創(chuàng)辦者的角度,解讀這個事情。
國內開源現狀
筆者在與張海龍交流期間,發(fā)現張海龍很真誠,“比較直腸子”。他在美國大學畢業(yè)后在Oracle工作兩年,在10年回到國內,在一年多前正式成立公司運營開源中國社區(qū)。筆者問起為何想回到國內,是否出于什么“對開源的熱愛”“為了國內開源的發(fā)展”等宏大的理想。張海龍說,就覺得在國外無法實現人生價值。至于開源中國社區(qū),是當時業(yè)余興趣運營的,后來慢慢做大了,才下決心成立公司運營。這些說法非常實在,但更顯其真實不浮夸。
聊到開源,目前國內的很多開源社區(qū),但并不是進行開發(fā),而是基于一個開源產品的討論,相互幫忙解決問題?;旧蠂獗容^流行大型的開源軟件國內都有相應的社區(qū),就像以前的BBS一樣。而綜合性的開源社區(qū)則有點漸漸微弱的感覺。硅谷動力是以前很有名的開源社區(qū),但現在不怎么運營了。開源力量則主要精力在培訓方面,做公開課。另外則是一些比較零散的用戶組,例如某某地方Linux用戶組這樣。
國內的開源環(huán)境確實還一般,國內的公司普遍都會有使用開源軟件,但基本上都是拿來主義,或者只做些修改。甚至有些公司直接剽竊宣稱為自己的原創(chuàng)。
當然國內也有許多個人開發(fā)者創(chuàng)作的開源軟件,但基本都是個人所為,創(chuàng)造的東西有許多同類型的作品。這就是重復造輪子了。開發(fā)者們沒有形成合力去開發(fā)一個大的項目,力量非常分散。筆者問到開源中國是否計劃發(fā)起開源愛好開發(fā)者去協作開發(fā)一些大型項目,張海龍表示這不是開源中國能做到的,這是一個社會問題。
GitHub被封意味著什么
GitHub在國內的用戶量比較大,尤其是對于能力或素質比較高的,外語能力比較好的技術人員。雖然這類技術人員來說翻墻不是難事。另外GitHub曾做過統(tǒng)計,其用戶群里中國用戶在人數上是排在世界第四位的。GitHub對于國內技術人員來說使用得還是比較多。
更為重要的是,GitHub上有大量的開源代碼,這些代碼對于技術人員的學習異常重要,另外國內技術人員還可以在GitHub上與國外工程師進行交流學習。這些對于國內技術人員在技術上與國外接軌很重要。GitHub被封意味著國內技術人員和國際脫軌,失去競爭力。網上有人說,封GitHub是軟件業(yè)的閉關鎖國,其損失難以估量。
張海龍透露,開源中國社區(qū)的類Github代碼托管網站已經在公司內部測試。國內需要一個類似GitHub的代碼托管網站嗎?開源中國社區(qū)的口碑還不錯,推出的產品都比較受歡迎。只要我們服務做得比較好,就肯定會有人用。而且這是社區(qū)用戶們主動跟我們提的需求,而不是說我們自己臆想出來的需求。
前面說過,事實上國內工程師中同樣有許多熱心的開源愛好者,但因為缺乏協作的氛圍和途徑,力量分散,重復造輪子的情況嚴重。事實上,開源中國社區(qū)網站本身就有代碼上傳和分享功能,但仍不具備像GitHub這樣的版本控制功能。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國內有我們自己的代碼托管之后,分享代碼和國內程序員的交流溝通都會方便得多。
我們不是要跟GitHub競爭去爭奪市場的,但國內使用GitHub確實比較不方便。且不說這次被墻的事情,平時國內訪問GitHub同樣不是很通暢。有些地區(qū)訪問總是會不太通暢。為什么許多國外網站在國內做不好,很大程度是本地化的問題。這涉及到使用習慣的問題。
以前我們不做這個事情,為什么現在做?因為以前我們覺得GitHub挺好的,夠用了,我們再做就是重復勞動。但后來我們發(fā)現GitHub相對國內用戶來說并不十分好用。我們的宗旨是把用戶服務好,而國內軟件開發(fā)方面確實有代碼托管的需求,而且就我們獲取的反饋來看,這個需求是很強烈的,不是未經驗證拍腦袋說想做就做。
需求就是市場
不講商業(yè)價值,有需求就是有市場嘛,我們就去做這個產品。思路挺簡單的。我們不試圖去和GitHub競爭,去取代GitHub。我們做好我們的服務,有需求的技術人員會使用我們的產品,喜歡GitHub的開發(fā)者繼續(xù)使用GitHub,這沒問題。
至于商業(yè)模式,開源中國社區(qū)目前的收入目前只是各種廣告,網站廣告、培訓廣告等。很多人關心開源中國,跑來問我們怎么賺錢,很多人甚至主動說要給我們捐款。開源中國社區(qū)有100萬用戶。“我們曾經想過捐款按鈕。你想100萬用戶每人每年捐一塊錢,一年就100萬,也是不少錢。但我總覺得這個模式太理想化,不大現實。”
至于代碼托管網站的商業(yè)開拓,張海龍更直言沒想過,并直接說會推出付費私有庫。“因為有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