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海外安全事件回顧(2014.10.27-11.02)
黑客的入侵是否可能威脅到人身安全,甚至導致大規(guī)模的人員傷亡呢?超過60%的人認為,在下一個十年你就可能看到這樣的事件發(fā)生。
網絡攻擊對機構和企業(yè)會造成聲譽和財產上的損失,甚至威脅到國家的安全,這都是毋庸置疑的共識。不過,黑客的入侵是否可能威脅到人身安全,導致人員傷亡呢?業(yè)界一直缺乏對此結論性的評估和預測,似乎大家都在有意規(guī)避這個話題。那么,網絡攻擊真的會威脅到人的生命安全嗎?
十年前的預測
10月29日,美國著名的Pew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與Elon大學公布了一項歷時10年的關于互聯(lián)網安全威脅的 “研究”成果。與其說是“研究”,不如說是“預測”。在2004年9月,Pew和Elon的研究團隊向眾多學者、技術專家、企業(yè)管理者和對安全感興趣的業(yè)界人士發(fā)出了一份有24個問題的調查問卷。這24個問題涉及從2005年到2014年期間互聯(lián)網安全發(fā)展的預測。今年正好十年過去了,Pew和Elon的研究團隊像打開“時間膠囊”一樣審視當初對24個問題預測,并與過去10年中發(fā)生的真實安全事件進行了比較。令人感到驚訝的是,當初的很多預測都實現(xiàn)了(關于預測問題請查詢:http://www.pewinternet.org/2005/01/09/the-future-of-the-internet-i/)。
當然,十年前的預測并不是本文的主題,只是一個引子。在打開“時間膠囊”的同時,Pew和Elon又以相同的形式進行了下一個十年,即到2025年之前的互聯(lián)網安全進行了預測。預測中有一條內容讓研究人員感到震驚——61%的調研對象認為在未來十年內會發(fā)生因網絡攻擊導致重大人員傷亡的事件(http://www.pewinternet.org/2014/10/29/cyber-attacks-likely-to-increase/#)。
迄今為止,還沒有發(fā)生過因黑客攻擊直接導致人員傷亡的事件。Pew和Elon的研究性調研,恰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術界和商界對本文一開始的那個問題——網絡攻擊是否會威脅到人的生命安全的普遍觀點。不幸的事,結論是悲觀的——Pew和Elon將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未來場景展示在所有人的眼前。
其實,認為黑客入侵會威脅到人身甚至生命的預測早已有之。在2011年12月,來自殼牌石油公司的Ludolf
Luehmann在多哈舉辦的World Petroleum Conference大會上稱,“It will cost lives and it will cost production, it will cost money, cause fires and cause loss of containment, environmental damage – huge, huge damage.” (網絡攻擊會帶來人員生命的損失,生產的損失。。。。。非常巨大的損失)(http://www.bbc.com/news/technology-16137573)。不知道Luehmann是不是第一個在國際性大會上公開預測黑客入侵會造成人員傷亡的人。
有趣的是,在之后媒體對殼牌石油公司的采訪中,殼牌官方并沒有對Luehmann的言論發(fā)表任何評論。也許當時的輿論環(huán)境比較敏感:震網病毒(Stuxnet)事件曝光僅過去一年,同時在一個月前(即2011年11月)剛剛發(fā)生了Duqu病毒事件。不管怎樣,Luehmann對于黑客造成人身傷害的設想還是多少讓人有些感到恐怖:“If anybody gets into the area where you can control opening and closing of valves,or release valves, you can imagine what happens”(如果一個人進入了一個區(qū)域,而你可以控制打開和關閉(通向那個區(qū)域)的閥門,你可以想像對于其中的那人意味著什么)。如果沒看明白,想象一下輸油管道的場景。其中的那個“你”就是一個黑客。
除了能源領域,在其他很多領域都存在類似的風險;事實上,也確實發(fā)生過很多令人后怕的安全事件。比如在交通領域,去年10月份,連接以色列Haifa市南北、用于緩解地中海港口擁堵的Carmel隧道由于信號燈被黑客控制,導致20分鐘交通中斷,第二天隧道中斷更是長達8個小時(http://www.itproportal.com/2013/10/28/the-reality-of-cyber-warfare-hits-home-israeli-road-system-taken-down-by-trojan/)。在今年5月份,在美國發(fā)生過高速公路電子公告牌內容被篡改的情況
(http://www.hackersnewsbulletin.com/2014/05/funny-hacker-hacked-five-road-signs-display-advertisement-twitter-account.html)(如下圖)??梢栽O想,一旦黑客控制交通信號燈或任意修改電子公告牌的內容,本來應該顯示紅燈的路口顯示可以通行的綠燈,本來被限速的80KM/h道路標示被篡改為120KM/h,本來因道路整修作業(yè)而關閉的道路被開放,其導致的結果很可能是車毀人亡。
在醫(yī)療領域,黑客入侵對人身安全的威脅將更為直接。在2013年6月,美國FDA稱所有醫(yī)院使用的關鍵醫(yī)療監(jiān)控系統(tǒng)都存在被入侵和利用的可能,一旦這些設備被黑客入侵,將威脅到病人生命安全。這也是FDA第一次要求設備廠商提供明確的說明闡述如何解決安全的問題,并要求醫(yī)院拒絕對無法提供明確闡述廠商系統(tǒng)的采購。(http://www.washingtonpost.com/national/health-science/facing-cybersecurity-threats-fda-tightens-medical-device-standards/2013/06/12/b79cc0fe-d370-11e2-b05f-3ea3f0e7bb5a_story.html)。
在更為敏感的軍事領域,因網絡攻擊造成人員傷亡更是不堪設想。在美軍《3-38號戰(zhàn)地網絡電磁行動手冊(2014版)》中(https://armypubs.us.army.mil/doctrine/index.html ),網絡空間作戰(zhàn)是網絡電磁三位一體戰(zhàn)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對抗來自網絡的攻擊威脅是美軍戰(zhàn)地指揮官必須具備的能力。
美軍之所以如此重視網絡空間戰(zhàn)場正是體現(xiàn)了該戰(zhàn)場的重要性,是涉及生死攸關的大事。未來的戰(zhàn)場,來自敵人的攻擊一方面是飛機大炮等常規(guī)威脅,還將面對來自網絡空間的攻擊。戰(zhàn)場指揮和控制系統(tǒng)本身就是一個網絡,黑客會嘗試通過網絡入侵這些系統(tǒng)來干擾、控制和破壞對方的作戰(zhàn)系統(tǒng)。一旦黑客入侵成功,損失很可能不僅僅是某一個作戰(zhàn)單元,或是某一支作戰(zhàn)部隊,而是整個戰(zhàn)場的指揮權和控制權。到那時,因此導致的人員傷亡也就不是幾個,幾十個,而是成千上萬。
當然,預測就是預測,在未來的10年里,是否真如Pew和Elon調研中61%的人猜想的那樣會發(fā)生因黑客攻擊導致大規(guī)模人員傷亡的情況,我們還要拭目以待。如果到了2025年再次打開“時間膠囊”的那一刻,事實證明上述猜測是杞人憂天,那是再好不過的——畢竟人世間沒有任何一件事物比生命還要寶貴。
最后,對一些朋友私下提出的一個共性問題做一個統(tǒng)一的回答——為什么上周發(fā)生了那么重大的安全事件,而“一周海外安全事件回顧”(以下簡稱“一周回顧”)里只字未提?關于這個問題的回答首先需要明確一下“一周回顧”的定位。“一周回顧”不是海外安全大事記,更不是大事榜,而更多希望分享給大家是一些有趣的但是并非被公眾普遍關注的安全事件,有些事件甚至可能被忽略,但并不影響這些事件深遠的影響力。當下不是焦點,未必將來不是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