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安全認證:從根本上防止信用卡被克隆
在介紹量子安全認證之前,我們先來想象一個情景:假如你有10個保齡球,把它們徑直扔向地板后,猜猜最后這些保齡球都會落在哪兒?結論自然顯而易見——我們根本預判不到。
科普
EMV標準:由國際三大銀行卡組織–Europay(歐陸卡,已被萬事達收購)、MasterCard(萬事達卡)和Visa(維薩)共同發(fā)起制定的銀行卡從磁條卡向智能IC卡轉移的技術標準,是基于IC卡的金融支付標準,已成為公認的全球統(tǒng)一標準。
美國光學學會:成立于1916年,通過專業(yè)的出版物、學術會議和各種活動在世界范圍內(nèi)促進光學和光子學知識的發(fā)展、應用和傳播。OSA已經(jīng)擁有超過106,000位會員,遍及134個國家,包括光學和光子學領域的科學家、工程師、教育工作者、技術人員和商界精英等。
量子安全認證原理
荷蘭Twente大學和Eindhoven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jīng)研究出了可以保護信用卡和護照不被克隆或者冒用的方法,他們在特殊材料的卡背后使用了光子跳躍技術,由于每個光子的位置形態(tài)同樣是無法預判的,每張卡因此都持有獨特的認證防護。
這種技術稱為量子安全認證(QSA):
在一定條件下,特殊材料的支付卡背后每個獨立光子的運動都具有不可復現(xiàn)性,單個光子有可能表現(xiàn)出異常的行為,所以每個支付卡都因此變得獨一無二。
Twente大學的研究人員Pepijn Pinkse在一篇報告中闡述了量子力學的相關應用。基于以上的原理,光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密信息,保證信息不被輕易破譯。
智能芯片也不夠安全
想要克隆磁條卡非常容易,所以如萬事達、Visa以及美國運通等信用卡公司正在推動美國支付行業(yè)采用歐陸卡/萬事達卡/Visa卡(EMV)標準——EMV智能卡使用了嵌入式芯片,而不是傳統(tǒng)磁條來存儲持卡人數(shù)據(jù)。
美國光學學會表示,盡管基于歐陸卡/萬事達卡/Visa卡(EMV)標準的保護措施已經(jīng)做得很不錯了,但是黑客還是可以訪問存儲卡里的信息并可以對數(shù)據(jù)進行復制或模擬。
量子安全認證:從根本上防止信用卡被克隆
量子安全認證提供了一個幾乎可以完全杜絕黑客克隆信用卡和借記卡的防護方法,但如果支付卡采用了QSA技術,試圖竊取里面的用戶數(shù)據(jù)只會導致讓卡報廢。該方法可用于身份認證或借記卡和信用卡的鑒別。政府大樓、銀行、以及借記卡一類身份認證,完全可以由量子力學技術來做安全保護。由于光的量子特性,任何試圖篡改量子安全(QSA)認證的行為都會破壞信息的完整性。
在之前針對塔吉特、家得寶等美國零售企業(yè)的攻擊事件中,數(shù)以億計的支付卡遭到黑客竊取,這使得許多銀行和金融機構造成了巨大損失。目前美國的支付卡絕大多數(shù)沿用的仍是幾十年前的磁條技術,而許多國家已經(jīng)開始使用新的芯片技術和PIN碼技術。
量子安全認證由于其技術實現(xiàn)的簡單和廉價,推廣起來也相對容易。
參考來源:securityintellig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