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拯救蘋果?報道稱Mac或很快過渡到ARM處理器
Apple Insider 報道稱,蘋果或很快讓 Mac 用上 ARM 處理器。但其實 30 年來,兩家公司早已通過多種方式達成了緊密的合作,甚至幫助蘋果度過了歷史上的一段黑暗時期。有關 Mac 將過渡到 ARM 平臺的傳聞已持續(xù)差不多十年,尤其在蘋果在 ARM 知識產(chǎn)權基礎上、為 iPhone / iPad 等設備開發(fā)的 A 系列芯片取得巨大成功之后。
作為一家以芯片架構設計為立身之本的企業(yè),ARM 起源于英國一家名叫 Acorn 的公司。盡管在美國的知名度不高,但它在老家的聲望卻頗高。
隨著計算機行業(yè)在 1980 年代開啟了精簡指令集(RISC)和復雜指令集(CISC)的雙線發(fā)展,兩者在性能和功耗等方面有了不同的應用思路。
但其實早在 1980 年代后期,蘋果就已經(jīng)與 Acorn 展開過合作,并于 1990 年 11 月 27 日與芯片制造商 VLSI Technologies 共同成立了一家名叫 Advanced RISC Machines Ltd. 的公司。
蘋果出資 300 萬美元收購了該公司 43% 的股份,旨在設計一款 ARM 處理器,以用于名叫“牛頓”(Newton)的“平板電腦”上。
雖然 1993 年推出后并沒有大獲成功,但 Newton 還是為雙方積累了大量的經(jīng)驗。同時 ARM 開始尋求拓展業(yè)務,攜手德州儀器(TI)說服了諾基亞采用,于是我們在 1994 年迎來了 Nokia 6110 的發(fā)布。
2001 年問世的 iPod 播放器,同樣基于 ARM 芯片平臺打造,此后蘋果還在 AirPort 無線設備和 iPhone 等設備中使用了 ARM 處理器。
每一代 iPhone 都使用了特別設計的 A 系列處理器,使之在與 Android 等競品的征戰(zhàn)中一直處于優(yōu)勢地位。
雖然蘋果曾考慮在 2000 年代中期與芯片巨頭英特爾加深合作,但 iPhone 最終還是沒能用上“Intel Inside”,而是靠著 ARM 設計的芯片架構得到了拯救。
蘋果被迫選擇與三星或臺積電合作制造 A 系列芯片,但在多年的埋頭苦干之后,英特爾也眼睜睜地看著 ARM 在物聯(lián)網(wǎng)等領域不斷開疆擴土。
得益于在移動設備行業(yè)的優(yōu)勢地位,可以說 ARM 第三次拯救了蘋果。即便是入門級的 iPhone SE,其體驗仍超越許多昂貴的 Android 競品。
兩者的差異在 2013 年變得更加明顯,因為蘋果為 iPhone 5s 配備了業(yè)內(nèi)首款 64-bit(A7)芯片,且這種優(yōu)勢被一直保持到了今天。
積累了大量的處理器設計開發(fā)經(jīng)驗之后,蘋果顯然已經(jīng)獲得了巨大的回報,甚至有望在 Mac 設備上再現(xiàn)輝煌。
iPhone 和 iPad 中使用的蘋果定制 ARM 處理器,已經(jīng)證明了其具有強大輕快的性能。展望未來,該公司很可能在 Mac 產(chǎn)品線上與英特爾保持疏離,并換成基于 ARM 的硬件方案。
近年來,英特爾已因嚴重落后于自己的處理器開發(fā)路線圖而飽受消費者的詬病,同時性價比優(yōu)勢也被橫空出世的 AMD 銳龍擠兌得相當尷尬,這或許有助于蘋果加速 Mac 的“去英特爾化”。
如果蘋果做好了在本月的 WWDC 2020 開發(fā)者大會上發(fā)布 ARM Mac 的準備,那新機最快有望在 2020 年底前正式發(fā)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