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損失竟然是交出贖金的20多倍!
戴爾科技提出建立備份、容災和Cyber Recovery多重數據保護的最佳數據保護能力模型
中了勒索病毒
以為忍痛交了贖金就完了?
其實,這只是冰山一角
據相關統計
遭遇勒索病毒導致的宕機、
業(yè)務停頓、遭遇訴訟、聲譽受損等
其連帶損失將是贖金的23倍以上
糟糕的是,今后還可能再次成為攻擊目標
病毒同樣在虛擬世界肆虐
新冠病毒成了2020年最大的黑天鵝,不僅打亂了世界的腳步,還奪去眾多鮮活的生命。然而,在人類世界遭遇新冠病毒肆虐之時,IT世界的勒索病毒制造者們也沒停下貪婪的腳步,反而更加猖獗。據相關統計,新冠疫情最嚴重的今年2-3月期間,勒索病毒攻擊增長了40倍。
據美國大型電信服務商Verizon公司的《Data Breach Investigations Report 2020》(該報告調查了涵蓋16個不同行業(yè)和四個世界地區(qū)組織,分析了創(chuàng)紀錄的157525起信息安全事件)表明,有超過60%的網絡攻擊是以勒索金錢為動機的,有接近60%的網絡攻擊是有組織的犯罪活動。
這些網絡攻擊除了來自組織外部的,也有來自組織內部的,來自組織內部的攻擊占比從2015年的約20%增長到2019年的約30%。從互聯網上,我們也看到國內的企業(yè)、政府、醫(yī)院、學校等組織遭遇勒索病毒攻擊的事件層出不窮。
組織會遭受怎樣的損失?
勒索病毒本質上是通過綁架用戶的文件(從機密信息到普通信息的一切內容),從而以匿名方式取得贖金。如果沒有做好相關的數據保護,一旦遭遇勒索病毒攻擊,就只能通過支付贖金恢復數據訪問。
支付的贖金數額,勒索者會視組織的支付能力不同而開價不同。網絡犯罪分子在收到贖金后還不見得一定會履行承諾并提供密鑰。如果勒索病毒代碼存有缺陷,那么即使組織擁有解密密鑰,數據也可能永遠無法恢復。文件解密后,也可能無法正常使用。
據相關預測,至2021年,全球遭受勒索病毒攻擊的損失將高達200億美金。
備份數據是勒索病毒的重要目標
勒索病毒的終極目標是贖金,想讓用戶支付贖金,就必須同時綁架用戶重要的生產數據和備份數據。如果攻擊的是用戶無關緊要的系統,用戶將可能不支付贖金。如果攻擊的是用戶重要的生產系統,但用戶的備份數據完好無損,通過備份數據仍可以恢復數據,用戶也不會支付贖金。
因此,為了讓用戶乖乖交出贖金,備份數據也成了勒索病毒的重要攻擊目標。
通用備份系統
為什么不能抵御勒索病毒攻擊
通用備份系統中的備份服務器索引目錄文件、備份介質服務器(或叫媒體服務器)所掛載的文件系統,以及備份目標(包括磁盤系統、磁帶系統、云等),都是勒索病毒的攻擊目標。
其中,備份服務器是最容易受到攻擊的環(huán)節(jié),被攻擊后,備份索引目錄文件將遭到破壞,即使有備份數據,也無法恢復用戶數據。介質服務器是第二個容易受到攻擊的環(huán)節(jié),一旦遭到攻擊,掛載在介質服務上的文件、備份數據都可被破壞或擦除。
同時,為了達到巨大破壞后勒索贖金,勒索病毒通常會有一個潛伏期,潛伏期內,用戶很難發(fā)現系統已經中勒索病毒。磁帶、普通磁盤、備份一體機以及云等備份目標在勒索病毒潛伏期內都無法及時發(fā)現數據異常。
因此,通用備份系統不能防止勒索病毒攻擊。
如何做才能夠有效防御?
請記住,并非所有防病毒軟件都可檢測每一類病毒或勒索病毒。
勒索病毒通過不斷修改勒索病毒代碼以使自身不被檢測到。普通防御措施中,組織的軟件(操作系統軟件、應用軟件、以及防病毒軟件)保持廠商推薦的最新版本,避免勒索病毒通過未修復的漏洞進行攻擊。內外網分開,嚴格的防火墻策略,嚴禁未經授權的訪問等等。這些都是最基本的防御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勒索病毒攻擊。
但請注意,對于有組織的、內外結合的且以勒索贖金為目的勒索病毒攻擊,這些基本措施是很難完全有效的!
國家保密局官網轉載了《保密科學技術》雜志2018年12月刊的文章,文章中提到防范勒索病毒需要系統治理,構建多層防御。特別指出了可參考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發(fā)布的旨在幫助遭受勒索病毒攻擊的企業(yè)恢復數據的專門指南,構建防御體系。
在NIST網絡安全參考架構中,包含了識別、保護、檢測、響應和恢復等五個環(huán)節(jié),五個環(huán)節(jié)是一個整體,相輔相成,構成一個多層次的防御體系。其中保護環(huán)節(jié)是最容易被用戶疏忽的環(huán)節(jié)。如前面談到,僅僅依靠通用的數據備份系統是無法防止勒索病毒攻擊的。
因此,保護是NIST架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又是最容易被用戶忽視的一環(huán)。只有保護有效,才能在遭受勒索病毒攻擊后,進行有效的恢復。NIST網絡安全參考架構如下圖所示▼
什么樣的數據保護
能夠在病毒攻擊后恢復數據?
我們看到,在NIST網絡安全參考架構中,保護變成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如何才能有效保護數據呢?基于數據保護的最佳實踐,戴爾科技提出了建立備份、容災和Cyber Recovery多重數據保護的最佳數據保護能力模型,即:
❶ 對所有業(yè)務相關的數據都要進行本地備份,做到最基本的保護。
❷ 對關鍵業(yè)務數據,除了本地備份外,還要做到異地容災,防止站點級別的災難。
❸ 對于至關重要的數據,除了建立本地備份和異地容災外,還需要建立防止勒索病毒的Cyber Recovery Vault數據避風港,防止數據被勒索病毒綁架后,需要付出巨大代價恢復數據。
怎樣建立完善的Cyber
Recovery Vault數據避風港?
組織要建立完善的Cyber Recovery Vault數據避風港,可以遵循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優(yōu)化已有的備份系統,包括:
❶ 優(yōu)化備份系統的第一招,叫“離”,即備份服務器盡量遠離容易受勒索病毒攻擊的平臺,具體措施包括選擇不容易受勒索病毒感染的操作系統,及時修復軟件漏洞,保持最新的操作系統補丁等。同時,備份索引必須在備份作業(yè)完成后自動備份到備份設備。防止備份服務器被勒索病毒綁架后,備份索引丟失而無法恢復數據。
❷ 優(yōu)化備份系統的第二招,叫“舍”,即備份過程必須通過重復數據刪除技術,舍去大量重復數據,提高備份效率,確保最高效的方式快速完成備份,以便為接下來將備份數據復制到Cyber Recovery Vault數據避風港做好準備。
❸ 優(yōu)化備份系統的第三招,叫“斷”,即斷開備份主機與備份儲存的直接聯系,最大程度地避免備份主機及備份數據同時被勒索病毒感染。這里的“斷”,指的是只能通過專用協議才能訪問,不能通過NFS、CIFS、ISCSI/FC等通用協議直接讀寫,通過專用的協議,可做到傳輸加密,備份數據加鎖等功能。
第二步:建立Cyber Recovery Vault數據避風港,包括:
❶ 在上一步優(yōu)化備份系統的的基礎上,將數據快速復制到Cyber Recovery Vault數據避風港,同時利用Air Gap技術設置自動的網絡彈性隔離,通過Air Gap技術,使得數據中心與Cyber Recovery Vault數據避風港之間的連接只有在數據復制期間連通,其他時間網絡自動斷開,且所有的網絡訪問都是從Cyber Recovery Vault數據避風港單向發(fā)起訪問,最大限度地減少網絡攻擊入侵Cyber Recovery Vault數據避風港的風險。
❷ 數據復制到Cyber Recovery Vault數據避風港后,對數據進行快照拷貝,并鎖定數據,在鎖定期間,不容許篡改!這一招可簡單稱為“鎖”。
❸ 數據鎖定后,還需要對數據進行掃描,通過AI/機器學習等算法,偵測數據是否完整,是否被破壞或者加密,形成分析報告。這一招可簡單稱為“偵”。
Cyber Recovery Vault數據避風港架構示意圖如下所示▼
通過以上兩個步驟,可以說已經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Cyber Recovery數據避風港?;谇懊嫣岬降淖罴褦祿Wo能力模型,戴爾科技集團建議企業(yè)級用戶建立覆蓋備份、容災、Cyber Recovery全方位的數據保護。通過戴爾科技集團業(yè)界領先的數據保護套件DPS suites和專用備份設備PowerProtect DD或者備份一體機IDPA進行構建。
下圖顯示了戴爾科技集團全面數據保護解決方案體系結構概覽。這個體系完美契合前面所討論的最佳數據保護能力模型,亦具備“斷”、“舍”、“離”、“鎖”、“偵”等特點,完全符合NIST網絡安全架構的最佳實踐,可幫助企業(yè)級客戶有效抵御勒索病毒攻擊、內部惡意刪除、數據中心災難等,為企業(yè)的發(fā)展保駕護航。
與其“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繆”,面對來勢洶洶的勒索病毒,組織只有建立更完備的數據安全策略,拋棄一切遭遇不可能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幻想,腳踏實地做好數據保護,遵循最佳數據保護能力模型,建立起備份+容災+Cyber Recovery的多重數據保護系統,才能在防不勝防的風險中確保組織的數據安全。
戴爾科技集團Cyber Recovery網絡恢復軟件及服務,提供了業(yè)務彈性和從勒索病毒攻擊中的數據恢復能力。創(chuàng)新的自動化、工作流程和安全分析工具,結合分層的數據保護方法,能夠確保關鍵數據的重要副本被隔離但仍然可用,使企業(yè)免遭各種惡意網絡攻擊的威脅,支持企業(yè)盡快恢復業(yè)務流程。
讓身處數字時代的企業(yè)能夠能把數據保護主動權握在手中,為數據驅動價值構筑安全防線。
相關內容推薦:戴爾易安信現代化的 VMware 數據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