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中的 dir 命令
我們大家都知道在 Linux 終端中查看文件夾中的內(nèi)容,可以使用 ls 命令。而且,這個命令應用廣泛,以至于很多用戶甚至都不知道還有一個 dir。
我們今天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很小眾的 dir 命令。
使用 dir 命令列出目錄內(nèi)容
dir 命令的語法如下:
下面我們來解釋一下其中的參數(shù):
- options:這些是可選參數(shù),可用于控制dir命令的輸出;
- Directory:需要列出內(nèi)容的目錄;
- Files: 需要列出的特定文件的列表。
dir 命令最基本的用途是列出當前目錄的內(nèi)容,最簡單的使用方式是不帶任何參數(shù)和選項,直接鍵入 dir,然后回車,默認就會列出當前目錄中的內(nèi)容:
區(qū)分顏色輸出
與 ls 命令不同,默認情況下 dir 命令的輸出沒有顏色的區(qū)分,但是可以添加 --color 選項令其使用不同顏色輸出內(nèi)容:
其顏色用于區(qū)分不同的文件類型,大致有如下幾種:
- 綠色:常規(guī)文件;
- 藍色:文件夾(目錄);
- 青色:符號鏈接;
- 紅色:斷開的鏈接;
- 黃色:設備文件。
使用長列表格式
我們可以在 dir 命令中使用 -l 選項以長列表格式顯示輸出,這將顯示權限、大小、時間戳等信息。
dir 命令還支持其他列表格式選項:
- -1:在單個列中列出信息;
- -C:按列,輸出信息;
- -m:以逗號分割列出信息。
當你想要快速生成其他程序或腳本可以使用的文件列表時,-m 選項特別有用。機器學習就是其中一個有用的例子。
顯示隱藏文件
在 LInux 中,以 點 . 開頭的文件是隱藏文件,默認情況下不顯示。
與 ls 命令相同,可以使用 -a 選項來列出所有文件(包括隱藏文件)。
如上圖所示輸出中,有兩個特殊的文件,分別是 . (當前目錄)和 ..(父目錄),這被稱為是偽文件。如果想要屏蔽這兩個特殊文件,可以使用 -A 選項:
顯示文件類型指示器
-F 選項是 classify (分類)的縮寫,在每個條目后附加一個字符以指示文件的類型。這些信息非常有用,尤其是當你想要快速識別某些類型的文件時。
如上圖所示,使用 -F 選項后,目錄后會有一個斜杠 /,除此以外,其他的字符還有:
- / 表示目錄;
- @ 表示軟鏈接;
- * 表示可執(zhí)行文件;
- | 表示FIFO(命名管道)。
還有一個 --file-type 選項,除了可執(zhí)行文件顯示 * 這一點以外,其他的跟 -F 功能相同:
?
--ignore 選項可以排除某些類型的文件如下圖所示,我們使用 dir 命令排除 .txt 文件和 temp 文件:
以可讀方式輸出
dir 命令還有一個 -h 選項,表示“人類可讀”。如果文件大小為1024字節(jié),則顯示為1K。類似地,如果文件的大小為1048576字節(jié),它將顯示為1M。此選項使用1000作為文件大小的基數(shù),而不是1024。在查看文件大小的時候,使用這個選項會很方便,可以將其與 -l 選項組合使用:
按文件大小顯示
使用 -S 選項可以將輸出按文件大小排序展示:
如下圖所示,最大的文件顯示在頂部:
實際上,從功能上來講,dir 命令與 ls 命令沒有什么實質(zhì)的區(qū)別,但是 ls 更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