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一文搞懂路由器2.4G和5G的區(qū)別,以及雙頻合一模式

開發(fā) 前端
顧名思義,所謂雙頻合一就是一臺路由器僅能夠支持2.4GHz的信號,也能夠支持5GHz的信號。市面上很多千兆路由都有這個功能了,還可以將兩種頻段模式的WiFi名字設置為同一個。

大家好,我是IT售前工程師Bernie.

本文我們一起探討下無線網連接中2.4G和5G的區(qū)別,歡迎閱讀。

我們知道,無線路由器是平時生活和工作中最常見不過的一個無線設備,通過它我們的手機、筆記本、智能電視、攝像頭等,都可以接入互聯(lián)網。

其實WiFi在1998年就開始使用了,當時僅僅是在歐美地區(qū)小范圍使用,我們國家在2008年開始普及WiFi。到目前為止,按照WiFi的頻率分為2.4Ghz和5GHz兩種。其中,2.4GHz這個頻段是最早應用的,也是使用最多的。

802.11協(xié)議是IEEE802標準委員會制定的無線局域網標準。它定義了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的信號傳輸服務和協(xié)議簇。

在單通道模式下,2.4G的接入速度是72Mbps,對應的是802.11b、802.11n、802.11g協(xié)議。而5G頻段的網絡接入速度是433Mbps,對應802.11a、802.11n、802.11ac協(xié)議。

2.4G 頻段

2.4G的中心頻率范圍是2.412~2.484GHz,在總共14個頻道中,每個相鄰頻道的中心頻點間距是5Mz,并且相鄰的多個頻道有一定的重復。另外,信道的實際寬度是22MHz(2MHz為隔離頻帶、20MHz為有效帶寬)。

當然也有一些互不干擾的信道,比如:第1、6、11,第2、7、12,和第3、8、13頻道。

14個頻道中,1-13頻道屬于中國的可用區(qū),各個國家會根據自身的安全考慮開放不同的信道,比如美國的信道就是1-11。

與5G信號相比,2.4G的頻道寬度很窄,就像是一條一條的窄的馬路。在這些窄窄的馬路上,跑著大卡車、小汽車,也有電瓶車、手推車、自行車等等。所以,2.4G的通行效率就比較低了。

這也倒不是說2.4G一無是處,其實相較于5G信號來說,2.4G信號的突出優(yōu)勢是:由于信號波較長,它傳的更遠、反射和繞射的能力比較強。當然,波長越長也越容易受到干擾。

所以,2.4G適合遠距離、低密度覆蓋的場景,或者障礙物比較多的場景。比如,在醫(yī)院等地方就適合用2.4G,借助于較強的穿墻能力,可以給每個病房提供的較好的質量的WiFi信號。

5G 頻段

技術的進步,讓我們今天可以使用5GHz的WiFi頻段了。

特別說明一點:這里說的5G跟5G技術不是一碼事兒,本文講的5G是WiFi的5GHz頻段,華為領銜的5G技術是指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大家不要弄混淆了!

下面是5GHz的頻道分布圖,

5G的WiFi信號范圍是5150MHz~5825MHz,一共有201個信道。201個信道里能夠真正被WiFi協(xié)議所使用的信道其實很少。因為各個國家出于安全等因素的考慮,不會全部放開使用。

在我國,大概會使用第36、40、44、48、52、56、60、64、149、153、157、161和165這13個信道,提供5GHz的WiFi信號輸出。

當前,相比于2.4G的20M有效信道帶寬,5G可以提供40M的有效信道帶寬(主信道20M,另外20M作為輔助信道)。

與2.4G相比,我國采用的13個信道是沒有像2.4G一樣彼此相交重復的。這樣的話,優(yōu)勢就比較明顯了,沒有2.4G那么混亂。如果說2.4G是一個個混雜了汽車、自行車、手推車的窄馬路,那么,5G的WiFi就是一條條高速公路。

那么,5G模式的WiFi一定比2.4G好?

No!

與2.4G相比5G波長短,所以不易受到干擾,傳播速度也快、帶寬大、連接多個設備不容易掉線。但是,5G信號弱,抗衰減能力差,比如同樣穿過一堵墻之后,2.4G信號的WiFi明顯比5G信號的WiFi信號要好很多。

所以像體育場館、車站、大會議室這樣的高密度接入場景,特別適合使用5GHz的WiFi信號。

路由器雙頻合一

顧名思義,所謂雙頻合一就是一臺路由器僅能夠支持2.4GHz的信號,也能夠支持5GHz的信號。市面上很多千兆路由都有這個功能了,還可以將兩種頻段模式的WiFi名字設置為同一個。

在開啟雙頻合一的模式后,像手機、電腦會自動連接5G頻段;像掃地機器人、冰箱、風扇、熱水器等智能家用電器一般只支持2.4G,所以會自動連接2.4G頻段。

貌似現(xiàn)在這個雙頻合一的功能并不是很好用,在打開雙頻合一的模式后,他們可能連不上網。這就很尷尬。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設備的升級,雙頻合一是一個大趨勢。

總結

以上是關于路由器WiFi信號的兩種模式2.4G和5G頻段的相關介紹。

文章出自:IT一指禪,如有轉載本文請聯(lián)系【IT一指禪】今日頭條號。

責任編輯:武曉燕 來源: 今日頭條
點贊
收藏

51CTO技術棧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