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爾手機可值得期待
熟悉PC市場的人都知道戴爾曾經進軍過PDA市場,在掌上電腦市場也一度略領風騷,和Palm、惠普等傳統(tǒng)的PDA廠商分庭抗禮。但是隨著掌上電腦市場的逐漸沒落,戴爾也慢慢退出了PDA市場。不過和其他的掌上電腦廠商開始逐漸轉型手機市場不同的是,戴爾一直沒有進一步動作。市場也一直預測戴爾會推出自己的智能手機產品,戴爾也多次有意無意地提到這個意向,但直到現(xiàn)在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這和蘋果當初不斷跳票iPhone手機是不同的,因為蘋果早就決定要推出iPhone,但一直因為產品不能在預定時間推出從而激發(fā)了人們更多的期待,這也是蘋果營銷宣傳的一個策略,因為不斷地跳票也正好吊足了蘋果粉絲的期待。但是戴爾沒有這種市場預期,人們對戴爾在手機市場的研發(fā)能力并不關注,或者說沒有這種信心,因此戴爾希望造一點聲勢基本是一種奢望。
更主要的還是戴爾對手機市場沒有多少信心,同時也沒有更多的創(chuàng)新技術能夠使人們眼前一亮,這才是戴爾猶猶豫豫不能果斷進軍手機市場的根本原因。畢竟,戴爾不是蘋果,邁克爾·戴爾也不是史蒂夫·喬布斯。既然這樣,那么戴爾推出自己的智能手機也不過是擴張自己的一個應用產品層面罷了,是不會給戴爾帶來更多的市場機會的,這一點根本無法和iPhoto對蘋果的意義相提并論。
當前的手機市場,尤其是智能手機市場,除了傳統(tǒng)的手機廠商之外,更多的PC廠商、互聯(lián)網廠商包括一些其他廠商紛紛涌入。比如RIM黑莓、微軟Windows Mobile、谷歌Android為市場增添新的活力。當然蘋果的作用更不必多提。在這個市場,一些PC廠商希望能夠借助自己的渠道能力和代工的手機門檻也快速地切入到這個市場,在移動市場發(fā)展迅猛之際撈得屬于自己的一桶金也無可厚非,但選擇的時機不合適,那么一切皆是枉然,尤其是在金融危機全面爆發(fā)之后,這種企圖更應該壓一壓。
市場對戴爾推出智能手機也并不看好。投行考夫曼兄弟(Kaufman Bros)的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透露,戴爾已經將其智能手機的原型交給電信運營商AT&T及Sprint Nextel測試,但對方認為產品不具備太大的創(chuàng)新,所以不敢興趣。美國《商業(yè)周刊》網絡版也指出,戴爾進軍智能手機市場“面臨巨大的障礙”,因為這一市場已經有些擁擠,建議戴爾推出小型上網設備或收購Palm。對于收購手機廠商,邁克爾•戴爾表示,和PC廠商一樣,他對此不太感興趣。
戴爾將證實會推出“小屏幕的移動互聯(lián)網設備”。其實,如果戴爾在上網本和智能手機之間能推出一款新的應用產品的話,那絕對會在市場掀起一股浪潮,不過戴爾好像沒有這個計劃。在智能手機市場,戴爾沒有微軟、蘋果、谷歌、Palm那樣可以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統(tǒng),也不會如蘋果那樣有自己的特立獨行,自己在功能和時尚應用上沒有突破,又如何能夠作為一種拳頭產品推向市場?而如果僅僅當作是自己的一個產品類型的話,那么將很難有所作為。
市場有分析師認為:“戴爾選擇此時對外證實即將進軍智能手機的消息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受到金融海嘯影響,戴爾的PC訂單量在全球范圍內出現(xiàn)大幅下滑,僅在2008年第四財季凈利潤就下滑48%,同時銷售額也下滑至134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回落16%,此時證實進軍智能手機的消息可以挽回部分投資者的信心;二是從公司運營的角度而言,新產品的推出一定程度可以彌補訂單下滑的損失?!?/P>
綜合所述,戴爾如果推出智能手機也不會取得什么成效,恐怕連自己當初在PDA市場的那點影響也達不到。與其這樣,戴爾還不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熟悉的市場和產品上,起碼這樣更有針對性。當然,手機市場,無線設備和網絡的融合已經越來越緊密,在傳統(tǒng)的PC之外,尋找到更多的市場機會也是戴爾擺脫金融危機影響的一個突破口。只是手機不是那種有效的突破口,戴爾還應三思后行。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