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pace新任CEO應做好十件事
美國知名科技博客杰森·卡拉坎尼斯(Jason Calacanis)23日撰文稱,有消息稱MySpace聯合創(chuàng)始人克里斯·德沃夫(Chris DeWolfe)將辭去該網站CEO一職,MySpace的未來將因此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無論誰出任MySpace新任CEO,要想重新給這家社交網站注入活力,都應做好以下十件事。
1.收購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是有史以來人類創(chuàng)建的最偉大的廣告平臺,因為它們可以在任何時間準確地捕捉用戶的內容。要想使用搜索引擎,你必須先向里面輸入內容,然后才能搜索。這意味著你不知不覺中將一個人的意圖同廣告主的信息聯系起來。我們可以與社交網站做個比較,你在社交網站需要登陸,網站還會發(fā)給你通訊信息菜單,其中包括對信息做出回應,尋找新朋友,與現有朋友聯系等等。
就廣告主而言,社交網站是離聊天室、即時信息和電子郵件最近的平臺。換言之,與在搜索引擎中購買關鍵詞這樣的廣告戰(zhàn)略相比,社交網站中的廣告顯然更具挑戰(zhàn)性。什么又是MySpace合乎情理的戰(zhàn)略呢?答案很簡單,購買一家搜索引擎,不斷向其注入流量。偶爾,用戶會離開社交網站,搜索他們感興趣的內容。
所以,為何不創(chuàng)建你自己的搜索品牌,吸引從MySpace流向谷歌的那5%的用戶呢?如果它是高品質的搜索引擎,許多用戶當然會在此停留。多年來我一直在說,MySpace和Facebook會增加搜索引擎功能,隨著MySpace與谷歌的合作結束,現在是MySpace向搜索引擎投入巨資的時候了。
對這種戰(zhàn)略還沒把握?你可以查看一下雅虎、AOL和微軟從電子郵件獲得的流量,以及其中有多少流量最終轉化為他們別的服務的數據。我在任職AOL期間最受震動的一件事是,他們的大部分流量來自于使用AIM和電子郵件等通訊工具的用戶,而這些通訊工具的廣告價值極低。
2.承認在同Facebook較量中敗下陣來
讓我們勇敢面對事實吧:Facebook是一個比MySpace更好的互聯網平臺。要想趕上Facebook的服務,MySpace還有大量工作要做。但是,Facebook和MySpace現在都癡迷于發(fā)展手機業(yè)務。至于翻譯?在美國,大家都在爭奪Mobile SNS(社交網絡服務)。
我前不久去了趟日本,此行讓我明白了一件事,絕大多數社交網絡活動都集中于手機上,而非個人電腦。目前尚未有人創(chuàng)建***版iPhone(手機上網)和黑莓的社交網絡工具,盡管有人開始從這方面入手。結合了社交圖的地理定位工具是社交網絡的“圣杯”。MySpace應該建立一個移動業(yè)務團隊,并嚴格按照移動頁面訪問量,對他們進行獎懲。
3.全力進軍國際市場
現在,創(chuàng)建***個真正的全球性社交網站面臨著難得的良機,Facebook正朝著這個目標有條不紊地邁進。不過,迄今,還從來沒有一個命名空間服務(如登錄系統(tǒng))具有全球足跡,從來沒有。此時,給全世界所有人創(chuàng)建全球性聯絡簿(rolodex)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因為從未有人嘗試過。
這是Facebook的投資者和管理層有時產生錯覺的原因:他們確實相信自己可以建立這種全球性登錄系統(tǒng),或聯絡簿/命名空間。作為新聞集團旗下子公司,MySpace擁有一些高品質國際資產,他們必須像Facebook一樣,找到一條使擁有MySpace賬戶成為全世界每一個人的必不可少工具的道路。
4.創(chuàng)建MySpace平臺應力求并行
在進入類似MySpace這樣令人垂涎三尺的公司后,你不能對其平臺和技術采取一些過激舉措,理由很明顯:這么做無疑是在拿一家營收即將突破10億美元大關的公司前途冒險。MySpace需要利用一支全新的技術團隊,構建一個全新的平臺,這支新的技術團隊應與MySpace Classic團隊并行。顯而易見,這對當家人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極高要求,原因在于:在管理兩個技術團隊的同時,他還需要創(chuàng)造一條通道,讓兩個平臺實現合并。這兩個團隊服務于3個不同的“主人”,即過去、現在以及未來。
AOL收購Weblogs,Inc.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因為我們創(chuàng)建了Blogsmith平臺。在為Weblogs,Inc.的未來提出設想時,我便堅持認為我們應該創(chuàng)建自己的平臺,原因在于:當時類似Moveable Type這樣的博客工具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不可擴展。
由于堅持創(chuàng)建我們自己的平臺,很多人將批評的矛頭指向了我,在他們看來,我們是一家編輯公司,應當將這項功能外包。從很早的時候,我的心里就很清楚,這家公司應該具備3個可以用來“自衛(wèi)”的組成部分,即平臺、品牌以及與博客作者建立的合作關系。就這樣,我們集中精力創(chuàng)建了一個功能強大的平臺,并刊登一些最專注的博客作者撰寫的熱門博客。
MySpace也面臨著同樣的選擇。他們需要意識到,他們的平臺與他們的社區(qū)同樣重要。事實上,二者之間應該是一種共生關系。在很長一段時期里,MySpace的主要精力都用在構建他們的社區(qū)上而不是升級自身的平臺。現在已到了讓MySpace成為一家靠產品和平臺驅動的公司的時候了,在此過程中,他們還應維持社區(qū)的現有面貌。
5.集中打造一項大規(guī)模的社交與休閑游戲業(yè)務
馬克·皮恩庫斯(Mark Pincus)用Zynga做到了這一點。雖然他并不希望我過多地談論Zynga,但與之有關的消息早已經傳開了。他的Zynga賺了大錢并且擁有數量驚人的用戶。即使不是一個天才,你也能意識到社交網站上的休閑游戲能夠獲得巨大成功。
和你一起玩***10個游戲的人是誰,是陌生人還是朋友?毫無疑問,絕大多數人都喜歡和好友一起玩撲克、籃球、Scrabble(一種拼字游戲)或者視頻游戲。如果在玩游戲前,你們還沒有成為朋友,那在游戲過后,你們一定會加對方為好友。
6.創(chuàng)造MySpace的虛擬貨幣
亞洲的SNS服務絕大多數收入是通過銷售歌曲、化身以及游戲物品獲取的。美國也正出現這種趨勢,在利用這種趨勢上,MySpace顯然站在最有利的位置。MySpace應允許用戶購買MySpace幣并用這些虛擬貨幣購買背景、視頻、mp3以及視頻游戲。MySpace幣應歸入我上面提到的休閑游戲業(yè)務。在玩Texas Hold 'Em Games或者Scrabble時,用戶可以將MySpace幣作為賭注。
如果我是MySpace,我就會收購一家社交網游戲公司,或者一家現有的基于網絡并且游戲尚未“移植”的休閑游戲公司,這么做顯然能夠獲得一個更為理想的收購價格。MySpace可以制定以下規(guī)則:活躍用戶每月可自動獲得一枚MySpace幣。用戶將一首MP3放在主頁上需要拿出一枚金幣,下載MP3格式的價格則為10枚金幣。你可以用1美元購買10 枚金幣。5 枚金幣可以注冊加入Scrabble或者為自己的頁面購買一個蝙蝠俠背景和主題。
也就是說,讓所有吸引人的東西貨幣化,正如CyWorld和 魔獸世界所做的那樣。SNS服務在美國的表現能否像在亞洲那樣出色?沒有人知道答案,但這也說明它擁有巨大的潛在上升空間。
7.MySpace應與合作伙伴推出完全成熟的電子郵件服務
MySpace應與微軟、谷歌或者雅虎合作,推出自己的一款“白標版”郵件軟件。到那個時候,每一個MySpace用戶都會立即申請獲得usersname@myspace.com郵箱,享受優(yōu)秀的郵件服務。在打造屬于自己的郵件服務上,MySpace應與其中一家提供郵件服務的大型公司合作并共享廣告收入。我們不妨想象一下,Myspace上的樂隊屆時將有多少申請獲得bandname@myspace.com郵箱,數字一定會令我們大吃一驚。據我所知,這件事情已處于進行時并且進展順利。
8.應基于獨特訪客和頁面訪問量推出團隊獎勵計劃
MySpace可能已經采取這一舉措,但在進行清算和重新制定薪酬標準——任何新CEO都會這么做——時,新CEO應該格外注意一點,即讓所有薪酬均建立在增長基礎上。我相信新聞集團非常關注所謂的“底線”。新聞集團已經從MySpace身上獲取了太多東西,不應試圖壓榨MySpace的利潤空間。
他們的目標應該是,朝著將MySpace打造成營收過10億美元的道路前進。就職于AOL期間,AOL的特德·雷恩希斯(Ted Leonsis)就一直鼓勵我們的團隊實現這一目標。此外,Facebook的馬克·扎克博格(Mark Zuckerberg)也面臨這樣的任務。我非常確信,***家成為“營收過10億俱樂部”成員的公司將是Facebook。這家公司的營收將率先達到10億美元,現在的市值已高達500億美元。
9.多與MySpace人溝通 不管是高層還是普通員工
首先提一個嚴肅的問題,有誰知道MySpace的高管以及普通員工現在正想些什么?他們可能看著好友利用Twitter的新玩意將信息發(fā)布到Facebook上。他們也一定很想知道,MySpace是否會走上與Friendster和AOL同樣的道路。作為局內人,他們也有理由這么想。
MySpace需要每月向其用戶推出新產品和新服務。對于類似史蒂夫·凱斯(Steve Case)寫給AOL員工的信或者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的基調演講那樣的宣告,MySpace人應該迸發(fā)出一種緊迫感和興奮感。新CEO必須學會與MySpace員工打成一片,彼此之間緊密合作,不管他們是高管也好,普通員工也罷。
10.收購或創(chuàng)建高價值內容網站
沒有人知道,我們差點就把Weblogs Inc.賣給新聞集團。直到我們與AOL簽約的那一天,他們也最終選擇放棄。對于Autoblog、Engadget、Cinematical、TVSquad 以及Joystiq 這些網站來說,如果能夠被MySpace收購,將是一個非常好的歸宿。
當你提到“MySpace用戶”的時候,你實際上已經把“所有美國人”包含在內。收購或創(chuàng)建一家擁有關于汽車、小器具、八卦、電視節(jié)目以及電影等高價值內容的內容網站,是MySpace的必然選擇,這是無需動腦子就能想明白的事情。
一旦建立起一個由利基內容網站構成的網絡,你的廣告人員便可采取向上銷售的方式,向MySpace 廣告客戶展開攻勢,或利用利基網站將MySpace推向廣告客戶。這些網站一定會發(fā)揮作用,我對此深信不疑,原因很簡單:我曾與世界上25家***廣告客戶洽談業(yè)務,他們都希望購買Enagadget 和Autoblog 的廣告,此外,我也見識過AOL 的廣告銷售人員如何用向上銷售的方式,向廣告客戶推銷AOL汽車頻道以及科技頻道。利基網站的誘人程度甚至超過“母艦”本身,這些網站畢竟是由內行人來打理。
結論
MySpace團隊在打造新千年一個偉大品牌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時至今日,MySpace以及所有社交網站的故事可能進入第二篇章或者第三篇章。與過去相比,未來的MySpace將擁有更大上升空間,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讀者必須意識到,這些建議只是我的頭腦中***蹦出的想法,顯而易見,除了所建議的這些事情外,MySpace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這只是一個過去15年來一直在互聯網行業(yè)打拼的人所能給出的***見解,對于擺在MySpace面前的挑戰(zhàn)和機會,他考慮了很多很多。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