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驗收大樓綜合布線系統(tǒng)的規(guī)范要求
本文向大家介紹大樓綜合布線系統(tǒng)的驗收規(guī)范,可能好多人還不了解大樓綜合布線系統(tǒng),沒有關系,看完本文你肯定有不少收獲,希望本文能教會你更多東西。
1. 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大樓綜合布線系統(tǒng)的定義、分類、綜合布線系統(tǒng)基本要求、技術指標、檢測驗收方法以及檢測驗收結論判定。
本標準對大樓綜合布線系統(tǒng)傳輸性能的檢測項目及指標的規(guī)定適用于100Ω非屏蔽雙絞線電纜以及62.5/125μm多模光纜和8/125μm單模光纜。屏蔽雙絞線電纜或其他線纜的檢測參照執(zhí)行。本標準適用于建筑物綜合布線系統(tǒng)的檢測驗收。
2. 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版本的可能性。
GB/T 8401-1987 光纖傳輸特性和光學特性測試方法
GBJ79-1985 工業(yè)企業(yè)通信接地設計規(guī)范
ECSC72:95 建筑物與大樓綜合布線系統(tǒng)工程設計規(guī)范
ISO/IEC 11801:1995 信息技術——用戶大樓綜合布線
ANSI/TIA/EIA-586-A:1995 商用樓通信布線標準
ANSI/TIA/EIA-586-A-1:1997 4對100Ω布線傳輸延遲及延遲偏離技術要求
ANSI/TIA/EIA-586-A-2:1998 商用樓通信布線標準補充文件
ANSI/TIA/EIA-586-A-3:1998 捆綁和混合線纜的技術要求
ANSI/TIA/EIA-586-A-4:1999 非屏蔽雙絞布線系統(tǒng)的模塊化快接跳線近端串擾測量方法和要求
ANSI/TIA/EIA-586-A-5:1999 4對100Ω超五樓布線傳輸補充指南
ANSI/TIA/EIA-589-A:1998 商用樓通信路由和空間標準
ANSI/TIA/EIA-606:1993 商用樓通信設施管理標準
ANSI/TIA/EIA-607:1994 商用樓通信接地和匯聯(lián)要求
ANSI/TIA/EIA TSB-67:1995 非屏蔽雙絞線電纜布線系統(tǒng)現(xiàn)場測試傳輸性能規(guī)范
3. 定義
本標準采用下列定義。
3.1. 綜合布線系統(tǒng)
由通信電纜、光纜及各種連接硬件等構成的用以支持語音、數據、圖象、視頻通信的弱電布線系統(tǒng)。綜合布線系統(tǒng)一般可劃分為六個子系統(tǒng)(參見CESC72:95):工作區(qū)子系統(tǒng)、水平布線子系統(tǒng)、垂直布線子系統(tǒng)(干線子系統(tǒng))、管理子系統(tǒng)、設備間子系統(tǒng)及建筑群布線子系統(tǒng)。
3.2. 工作區(qū)
用戶使用終端設備的地方。
3.3. 工作區(qū)子系統(tǒng)
由終端設備到信息端口的連線組成。
3.4. 水平布線子系統(tǒng)
由樓層配線架、信息端口以及其間的電纜、光纜等組成的布線系統(tǒng)。
3.5. 垂直布線子系統(tǒng)(干線子系統(tǒng))
由建筑物配線架以及連接建筑物配線架和各樓層配線架的電纜、光纜等組成的布線系統(tǒng)。
3.6. 管理子系統(tǒng)
由交連、互連與I/O組成。
3.7. 設備間子系統(tǒng)
由設備間電纜、連接器等硬件組成。
3.8. 建筑群布線子系統(tǒng)
由建筑群配線架以及連接建筑群配線架和各建筑物配線架的電纜、光纜等組成的布線系統(tǒng)。
3.9. 配線架
電纜、光纜及元件進行端接與連接的裝置。
3.10. 配線間
放置配線架和通信設備的空間。
3.11. 轉接點
因型號、規(guī)格不同或因布線環(huán)境的要求進行電纜、光纜轉接的地方。
3.12. 衰減
信號通過一段傳輸距離之后其幅度減小的程度,單位為分貝(dB)。
3.13. 近端串擾
給定頻率的信號從一對雙絞線輸入時在同一端的另一對雙絞線上信號的感應程度,單位為分貝(dB)。
3.14. 基本鏈路
水平布線子系統(tǒng)的一種測試模式(圖1)。測試儀表始端線接在工作區(qū)的信號端口,末端線接在樓層配線架上。
3.15. 信道
水平布線子系統(tǒng)的一種測試模式(圖2)。測試儀表直接連接到工作區(qū)大樓綜合布線系統(tǒng)和設備電纜上。
3.16. 特性阻抗
電纜無限長時該電纜所具有的阻抗。由導體尺寸、導體間的距離以及電纜絕緣材料特性等物理參數決定,單位為歐姆(Ω)。
3.17. 遠端串擾
給定頻率的信號從一對雙絞線輸入時在另一端的另一對雙絞線上信號的感應程度,單位為分貝(dB)。
3.18. 等效遠端串擾
遠端串擾與受串擾線對衰減的差,單位為分貝(dB)。
3.19. 傳輸延遲
電信號沿電纜長度傳輸時的時間延遲。
3.20. 延遲偏離
各線對的傳輸延遲之差。
3.21. 額定傳輸率
信號在電纜中傳輸速度與光速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3.22. 衰減串擾比
用分貝(dB)表示的近端串擾與用分貝(dB)表示的衰減的差值。
3.23. 回波損耗
傳輸信號功率與電纜阻抗異常導致的反射信號功率的差值,單位為分貝(dB)。
3.24. 綜合近端串擾
綜合近端串擾是指某線對受其他線對綜合的近端串擾影響,用分貝(dB)表示。
3.25. 綜合等效遠端串擾
綜合等效遠端串擾是指某線對受其他線對綜合的等效遠端串擾影響,用分貝(dB)表示。
3.26. 綜合衰減串擾比
綜合衰減串擾比是指某線對的衰減與其他線對對其綜合近端串擾之比,用分貝(dB)表示。 #p#
4. 大樓綜合布線系統(tǒng)應用分類
4.1. A級:低頻應用,支持A級應用的雙絞線電纜布線傳輸頻率必須達到100kHz。
4.2. B級:中比特率數據傳輸應用,支持B級應用的雙絞線電纜布線傳輸頻率必須達到1MHz。
4.3. C級:高比特率數據傳輸應用,支持C級應用的雙絞線電纜布線傳輸頻率必須達到16MHz,對應于3類布線子系統(tǒng)。
4.4. D級:甚高比特率數據傳輸應用,支持D級應用的雙絞線電纜布線傳輸頻率必須達到100MHz,對應于5類布線子系統(tǒng)。
4.5. E級:甚高比特率數據傳輸應用,支持E級應用的雙絞線電纜布線傳輸頻率必須達到250MHz,對應于6類布線子系統(tǒng)。
4.6. 光纖級:高和甚高比特率數據傳輸應用,光纖布線傳輸頻率必須達到10MHz以上。
5. 大樓綜合布線系統(tǒng)系統(tǒng)基本要求
5.1. 綜合布線系統(tǒng)的設計所采用的線纜和連接硬件等必須符合CESC72:95、ISO/IEC 11801:199***NSI/TIA/EIA-568-A:1998、ANSI/TIA/EIA-568-A-1:1997、ANSI/TIA/EIA-568-A-2:1998、ANSI/TIA/EIA-568-A-3:1998、ANSI/TIA/EIA-568-A-4:1999及ANSI/TIA/EIA-568-A-5:1999的規(guī)定。
5.2. 通信路由及空間的設計可參照ANSI/TIA/EIA-569-A:1998執(zhí)行。
5.3. 綜合布線用于通信及辦公自動化時,每個工作區(qū)必須配置兩個以上信息端口,其中至少有一個5類信息端口(5類布線子系統(tǒng))。
5.4. 綜合布線在各配線區(qū)必須實行交叉連接(跳線)(I/O設備除外)。
5.5. 水平布線子系統(tǒng)中,基本鏈路的長度必須小于或等于90m。線纜的類別必須與信息端口兼容。
5.6. 垂直布線子系統(tǒng)可采用雙絞線電纜或光纜。光纜長度必須小于或等于500m,用作高速信號傳輸的雙絞線電纜物理長必須小于或等于90m。
5.7. 水平布線子系統(tǒng)中,樓層面積很大的情況下可設兩個以上水平布線子系統(tǒng),某些規(guī)模較小的布線系統(tǒng)可不按樓層設置水平布線子系統(tǒng)或僅在樓層配線架進行垂直布線與水平布線的轉接。垂直布線子系統(tǒng)中,樓層面積很大的情況下可采用多垂直布線子系統(tǒng)。
5.8. 建筑群布線子系統(tǒng)中,用作高速信號傳輸的雙絞線電纜物理長度必須小于或等于90m。采用光纜布線時,多模光纜長度必須小于或等于1500m,單模光纜長度必須小于或等于2500m。
5.9. 綜合布線系統(tǒng)采用的屏蔽措施時必須有良好的接地,接地方法可參考GBJ79-198***NSI/TIA/EIA-607:1994執(zhí)行。單獨設置接地時接地電阻必須小于或等于4Ω,聯(lián)合接地時接地電阻值必須小于或等于1Ω。對于屏蔽雙絞線電纜布線必須保證整個布線系統(tǒng)的屏蔽層全程連續(xù),任意兩個接地點的電位差必須小于或等于1Vrms,否則應采用光纜或非屏蔽雙絞線電纜布線。
5.10. 綜合布線系統(tǒng)與公共通信網的接口位置、必要的設備和所接的通信終端設備均應符合國家或地方通信主管部門的有關規(guī)定。
5.11. 大樓綜合布線系統(tǒng)的管理
5.11.1. 綜合布線系統(tǒng)的管理可參照ANSI/TIA/EIA-606:1993執(zhí)行。
5.11.2. 綜合布線系統(tǒng)信息端口,各配線架雙絞線電纜與配線連接三硬件交接處必須有清晰、***的編號。信息端口與它在相應樓層配線架內交接處的編號必須一致,上一級配線架與下一級配線架內相應交接處的編號也必須一致。信息端口與電纜的類別也應標明。
5.11.3. 不同區(qū)域的雙絞線電纜配線架應根據不同用途標柱不同的色標。色標必須清晰、***,便于區(qū)分。整個系統(tǒng)的色標必須一致。
5.11.4. 光纜布線各配線架內光端口也必須編號。上下級配線架內相應端口的編號必須一致。光纜類別(多模或單模)也應標明。
5.11.5. 當配線區(qū)位于樓層電信間時應對配線架和其他配線連接硬件采取防塵措施。
5.12. 大樓綜合布線系統(tǒng)的文檔
綜合布線系統(tǒng)的文檔指的是竣工文檔。包括系統(tǒng)圖、信息端口分布圖、各配線架布局圖、路由圖以及傳輸性能自測報告等。
5.12.1. 綜合布線系統(tǒng)圖
綜合布線系統(tǒng)圖反映整個布線系統(tǒng)的基本情況。如光纜的數量、類別、路由、每根光纜的芯數;垂直雙絞線電纜的數量、類別、路由;每樓層水平雙絞線電纜的數量、類別、信息端口數;各配線架在建筑中的樓層位置、連接硬件的數量、類別;系統(tǒng)的接地位置和每樓層配線間的接地位置。
5.12.2. 綜合布線系統(tǒng)信息端口分布圖
分布圖反映每樓層信息端口在房間中的位置、類別及編號。不能使用的信息端口位置也應予以標出。
5.12.3. 綜合布線各配線架布局圖
布局圖反映各配線架雙絞線電纜數量、類別;配線連接硬件的數量,類別;進出線位置、編號及色標;光纜布線各配線架內光端口的編號、連接硬件的數量、光纖的數量、類別。若已作跳線則應反映跳線的走向。
5.12.4. 系統(tǒng)路由圖
路由圖反映路由的類型、接地情況、路由在樓層間樓層內的走向及其占用情況。
5.12.5. 綜合布線系統(tǒng)傳輸性能自測報告
自測報告應反映每個信息端口其水平布線電纜(信息點)、垂直電纜的每一對以及光纜布線的每芯光纖測試通過與否的情況。測試未通過的應在自測試報告中注明。
5.12.6. 大樓綜合布線系統(tǒng)的文檔資料必須按有關技術檔案管理規(guī)定進行管理。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