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UML九種視圖用法
本文和大家重點討論一下UML九種視圖的作用,用例圖表示了角色和用例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而類圖可以幫助我們更直觀的了解一個系統(tǒng)的體系結構。至于其他圖的作用請看下文詳細介紹。
UML九種視圖
UML中包括九種圖:用例圖、類圖、對象圖、狀態(tài)圖、時序圖、協(xié)作圖、活動圖、組件圖、配置圖。
1)用例圖(UseCaseDiagram)
它是UML中最簡單也是最復雜的一種圖。說它簡單是因為它采用了面向對象的思想,又是基于用戶視角的,繪制非常容易,簡單的圖形表示讓人一看就懂。說它復雜是因為用例圖往往不容易控制,要么過于復雜,要么過于簡單。
UML九種視圖中用例圖表示了角色和用例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2)類圖(ClassDiagram)
是最常用的一種圖,類圖可以幫助我們更直觀的了解一個系統(tǒng)的體系結構。通過關系和類表示的類圖,可以圖形化的方式描述一個系統(tǒng)的設計部分。
3)對象圖
UML九種視圖中對象圖是類圖的實例,幾乎使用與類圖完全相同的標識。它們的不同點在于對象圖顯示類的多個對象實例,而不是實例的類。一個對象圖是類圖的一個實例。由于對象存在生命周期,因此對象圖只能在系統(tǒng)某一時間段存在。
4)狀態(tài)圖
描述一個實體基于事件反應的動態(tài)行為,顯示了該實體如何根據當前所處的狀態(tài)對不同的時間做出反應的。通常創(chuàng)建一個UML狀態(tài)圖是為了以下的研究目的:研究類、角色、子系統(tǒng)、或組件的復雜行為。
5)時序圖
又稱順序圖,描述了對象之間動態(tài)的交互關系,著重體現對象間消息傳遞的時間順序。
UML九種視圖中順序圖由一組對象構成,每個對象分別帶有一條豎線,稱作對象的生命線,它代表時間軸,時間沿豎線向下延伸。順序圖描述了這些對象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互之間交換消息的過程。消息用從一務垂直的對象生命線指向另一個對象的生命線的水平箭頭表示。圖中還可以根據需要增加有關時間的說明和其他注釋。
6)協(xié)作圖
協(xié)作圖用于顯示組件及其交互關系的空間組織結構,它并不側重于交互的順序。協(xié)作圖顯示了交互中各個對象之間的組織交互關系以及對象彼此之間的鏈接。與序列圖不同,協(xié)作圖顯示的是對象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協(xié)作圖沒有將時間作為一個單獨的維度,因此序列號就決定了消息及并發(fā)線程的順序。UML九種視圖中協(xié)作圖是一個介于符號圖和序列圖之間的交叉產物,它用帶有編號的箭頭來描述特定的方案,以顯示在整個方案過程中消息的移動情況。
協(xié)作圖用途:
通過描繪對象之間消息的移動情況來反映具體的方案。
顯示對象及其交互關系的空間組織結構,而非交互的順序。
7)活動圖(ActivityDiagram)
UML活動圖記錄了單個操作或方法的邏輯,單個用戶案例,或者單個業(yè)務流程的邏輯。描述系統(tǒng)中各種活動的執(zhí)行順序,通常用于描述一個操作中所要進行的各項活動的執(zhí)行流程。同時,它也常被用來描述一個用例的處理流程,或者某種交互流程。
活動圖由一些活動組成,圖中同時包括了對這些活動的說明。當一個活動執(zhí)行完畢之后,控制將沿著控制轉移箭頭轉向下一個活動。活動圖中還可以方便地描述控制轉移的條件以及并行執(zhí)行等要求。
8)組件圖(ComponentDiagram)
組件圖是用來反映代碼的物理結構。從組件圖中,可以了解各軟件組件(如源代碼文件或動態(tài)鏈接庫)之間的編譯器和運行時依賴關系。UML九種視圖中使用組件圖可以將系統(tǒng)劃分為內聚組件并顯示代碼自身的結構。
組件圖的主要目的是顯示系統(tǒng)組件間的結構關系。
9)配置圖
UML九種視圖中配置圖描述系統(tǒng)中硬件和軟件的物理配置情況和系統(tǒng)體系結構。
在配置圖中,用結點表示實際的物理設備,如計算機和各種外部設備等,并根據它們之間的連接關系,將相應的結點連接起來,并說明其連接方式。在結點里面,說明分配給該結點上運行的可執(zhí)行構件或對象,從而說明哪些軟件單元被分配在哪些結點上運行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