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評測surface 體感與細節(jié)的評測
首先吐槽一下蘇寧,網(wǎng)上先交了錢的不能先拿得貨,退掉訂單直接到店里拿了一臺...先簡單上幾張開箱圖,評測稍后會補上。非常簡單的包裝,沒有任何的修飾:
鍵盤特寫:
鍵盤上的接口特寫:
機身上的接口特寫:
看習慣了new ipad的屏幕,再看這個會有顆粒感,正常距離看的話還是很細膩的:
設置結束:
進入桌面(這塊Ips屏效果其實很不錯):
Chiphell:
這個帖子是用surface發(fā)的,鍵盤打字還不是很習慣,有時候連續(xù)打很多字都沒錯,有時候又連續(xù)的出錯....
我是把相機的卡插到讀卡器后直接插surface上編輯的,用桌面模式的畫圖縮小的,跟用電腦一樣,要是Ios,我不想說了...
因為還在熟悉過程中,后面會慢慢更新使用感受,也會跟new ipad來個對比評測的,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用16:9的寬屏打開網(wǎng)頁兩邊都會有一大塊的空白,每次都用手去放大的話也不舒服,在觸屏版的IE里也可以設置的:
設置成125%就可以了,還有,觸屏版的IE也可以上傳圖片,選擇文件的界面也是觸屏版的。
關于IE:
平時用iPad最多就是躺在床上瀏覽網(wǎng)頁,昨晚終于不是用ipad了
首先是流暢度(我用的是new ipad),都打開一個網(wǎng)頁的情況下,兩者區(qū)別不大,都非常流暢,但是網(wǎng)頁加載多了,surface明顯要流暢些,也不存在多開后之前打開的頁面切換回來要重新加載的問題,也許是surface的內存更大的原因。
如果后臺都運行一堆軟件,ipad能感覺到比沒有后臺的時候卡,surface這點就不明顯;
IE的功能要比safari強大,起碼可以發(fā)帶圖片的貼,ipad的safari做不到,不過我還沒試過ie去點那些下載的鏈接,不知道下載支持是否也完整。
(更新下載測試:觸摸版IE可以下載,但是只能下載到默認的“下載”目錄,桌面版的IE跟win7上的一樣,可以選擇下載另存到別的地方)
多頁面間的切換,兩者差不多,safari的比較直觀,觸屏版ie需要通過手勢來切換(也就桌面上從下往上掃一下)
多任務間的切換:
ipad是通過4~5根手指把下面的任務欄拉出來,然后再選擇要切換的程序,也可以用4~5根手指直接把后臺的程序直接切換出來,surface是用一根手指從屏幕左邊劃到屏幕中間來切換程序,有點象在windows的傳統(tǒng)桌面下按Alt+Tab鍵的感覺,要快速切換的話,surface比較有優(yōu)勢。
其實surface也有類似ipad的那種把后臺的程序列出來的手勢,就是從屏幕左邊往屏幕中間劃動的時候,不要劃到屏幕中間(也就是不要把程序拉到屏幕中間的工作區(qū)),而是劃出來一點點(大概1/5個屏幕)這樣的話就會在左邊列出后臺運行的程序,可以象ipad那樣選擇其中一個切換。
多任務:
ipad的多任務是只能在屏幕上顯示一個程序,其他程序都在后臺運行,不能同時控制兩個程序,而surface可以做到同時控制兩個程序,也就是把屏幕分成兩個工作區(qū),一大一小,左右兩邊哪邊大哪邊小是可以隨便調整的,這里上個一邊QQ一邊瀏覽網(wǎng)頁的圖:
如果輸入焦點在QQ那邊,打的字就會在QQ窗口上,如果輸入焦點在IE這邊,打的字就會在IE的窗口上。
手勢控制:
其實我沒看過任何關于win8的手勢介紹,剛拿到的時候確實很不習慣,連關閉應用都不清楚,是切換到普通桌面模式下打開任務管理器去關的(還經(jīng)常5個手指去抓屏幕)
但是熟悉后,發(fā)現(xiàn)surface的手勢雖然簡單,但是比ipad的更好用;
關閉程序:從上往下一拉,徹徹底底關閉程序,不象ipad如果程序沒有提供退出按鈕的,就會一直在后臺,還得把任務欄拉出來,按住一會,再按那個[X]才能關掉...
切換程序:前面說了,單個手指從左邊往屏幕中間一拉就行了,如果象上面那個分工作區(qū),你把程序拉到哪個工作區(qū),程序就會替換掉當前工作區(qū)的程序。
給同事玩了下,同事的看法分兩種:
1. 知道有這個東西的同事:網(wǎng)上都說這個東西是雞肋,屏幕比ipad差遠了,就是個裝XXX的東西;
2. 不知道有這個東西的同事:哦,比ipad強多了,還能拷貝文件,還能office,還能XXX;
你認可哪個?
關于微軟賬號:
昨天花了98塊買了個正版的win8 pro裝在臺式機上,跟surface上用了同樣的賬號登陸,這下好了,登陸進去就跟我的surface上的配置一樣了,現(xiàn)在看到能同步的東西:主題、瀏覽器收藏夾和瀏覽記錄,其他很多應用都還沒試過,所以也不清楚是否能同步,但是網(wǎng)上介紹說只要是跟微軟賬號相關的程序,都會同步,這個特性非常不錯,臺式機上收藏的東西,surface上可以繼續(x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