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已經成為新型的詐騙工具
成手機病毒傳播新路徑 專家提醒:切莫見碼就刷
小小的正方形二維碼已經遍布我們生活空間的每一個角落。理論上講,如果二維碼掃描后得到的是單純文本信息,一般不會中招,但如果解碼后得到的是一條網址鏈接,或運行程序,就要警惕了。一旦中毒,就可能泄露手機通訊錄、銀行卡號等一切與手機綁定的隱私,甚至被亂扣電話費。
近日,有網友@螢火蟲反映,近日在網上看到一個半價的旅游團購的二維碼信息,于是對二維碼進行了掃描,掃描后跳出一個軟件安裝的界面,于是隨手就點擊了安裝,到了月底繳費時,才發(fā)現(xiàn)話費比平時超出了一倍,查詢后才得知手機被綁定了扣費軟件。
昨日,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二維碼的生成極其簡單,而二維碼的運行尚處于無監(jiān)管狀態(tài),二維碼已經成為新型的詐騙工具。
二維碼:生成方式簡單
昨日,聯(lián)通公司一名資深網絡專家向記者詳解二維碼是如何傳播病毒。專家說道:“二維碼本身是不帶病毒的,它只是一個介質,一個編碼。”
他介紹:二維碼又稱二維條碼,最早發(fā)明于日本,是用某種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guī)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間的圖形中記錄數據符號信息,通過圖像輸入設備或光電掃描設備自動識讀以實現(xiàn)信息自動處理。每種碼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個字符占有一定的寬度;具有一定的校驗功能。
“二維碼的生成相當簡單,只要擁有一個創(chuàng)制模塊,稍微懂得一點技術的人就能制成一個二維碼,”專家說,先在網上下載一個“二維碼生成器”,找到病毒軟件的下載地址,復制該網址,粘貼到二維碼生成器,立即就生成了一個二維碼圖片。把這個生成的二維碼圖片,發(fā)到微博或網絡論壇,一個病毒軟件的二維碼就開始“流通”了。
通過入口網站或掃描軟件
“問題出在二維碼引導的入口網站和現(xiàn)在泛濫的二維碼掃碼軟件”,專家稱,這種病毒傳播模式,其實是PC互聯(lián)網和移動互聯(lián)網上的變種,只不過改頭換面通過二維碼這一載體表現(xiàn)出來。
專家還舉例,通過二維碼鏈接到的一個網站或軟件,可能是有病毒的。比如說,手機被吸費,并不是二維碼完成的,而只是借助了二維碼這個中介,引入到“傳統(tǒng)”的“作案方法”:通過自行發(fā)短信、撥打語音扣費電話,同時自動刪除或屏蔽收費相關的運營商回執(zhí)短信、撥打電話及Wap上網等記錄,讓用戶完全在不知不覺中被扣費。
此外,不能忽略,有些二維碼掃碼軟件是有問題的,當你使用這個掃碼軟件時,病毒就自動嵌入。專家說:“并不是所有的掃碼軟件都是可信的。”
現(xiàn)狀:尚處監(jiān)管盲區(qū)
專家透露,現(xiàn)在二維碼和二維碼掃描軟件很流行,但識別二維碼病毒的軟件還不多。目前我們國家還沒有專門針對二維碼的監(jiān)管辦法。在遇到消費者投訴時,他們會采取關閉運營商、取消APP的做法。
“很多二維碼掃描APP為了避免中毒,會選擇只認入庫的二維碼,其他二維碼就進行了過濾,讀不出來。”廣東電信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專家建議:
消費者在手機上安裝相應的安全軟件,比如,手機QQ衛(wèi)士、手機管家等軟件,以防止二維碼病毒侵入手機。
這位專家說道:一般來說,在網站上發(fā)布的不知來源的二維碼需引起警惕。
從技術上來說,應選用加入監(jiān)測功能的掃碼工具,掃到可疑網址時,會有安全提醒,如果通過二維碼來安裝軟件,安裝好以后,***先用殺毒軟件掃描一遍再打開。
昨日,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相關人士提醒:目前部分網站上線了二維碼支付通道,掃拍二維碼就可以實現(xiàn)購物和支付。但消費者在使用手機支付功能時,要看清網站域名,不要輕易點擊反復自動彈出的小窗口頁面;保護好自己的身份信息;如果用手機和銀行卡綁定,不要在銀行卡內儲存過大數額的資金,避免發(fā)生連鎖反應。
網友聲音
@騰訊手機管家: 用戶使用快拍二維碼客戶端掃碼時,如果掃碼結果是網址或下載地址,會通過騰訊手機管家的安全認證來檢測網址是否安全。
@村里的姑娘: 辦假證都用二維碼了,無所不在,無孔不入。
@山水戀: 小心二維碼也有騙子或者病毒,不要隨便掃啊,特別是有什么東西送之類,不要輕易被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