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C#泛型方法的類型推斷

開發(fā) 后端
這里所謂的“泛型方法的類型推斷”,指的是根據(jù)已有的方法實參的類型,推斷出泛型方法的類型實參。例如一個泛型方法 void Method<T>(T[] args),如果我給出方法實參類型是 int[],那么希望能夠推斷出 T = int。

 這個問題是我在測試上一篇隨筆《C# 使用 Binder 類自定義反射》中的類時發(fā)現(xiàn)的,當時為了能夠讓 PowerBinder 支持泛型方法綁定,完成了一些簡單的類型推斷工作,但是它只能支持直接使用泛型參數(shù) T 作為參數(shù)類型,對于 T[],IList<T> 這種復(fù)雜一些的情況是不能處理的。

或者舉個復(fù)雜點的例子,對于下面的泛型方法定義:

  1. void Method<T>(IList<T> a, params T[] args); 

再給出參數(shù)類型為:

  1. typeof(IList<int>), typeof(int[]) } 
  2. typeof(IList<int[]>), typeof(int[]) } 
  3. typeof(IList<int[]>), typeof(int[][]) } 

我希望能夠正確的推斷出 T 的類型分別為 int、int[] 和 int[]。

后來參考了《CSharp Language Specification》v5.0 中 7.5.2 類型推斷 一節(jié),規(guī)范中給出了 C# 中進行類型推斷的兩階段算法,算法分為兩階段主要是為了支持實參表達式和匿名函數(shù)的推斷,而我的需求則要簡單很多,只要支持普通的參數(shù)就可以了。又參考了 7.5.2.13 方法組轉(zhuǎn)換的類型推斷 一節(jié),最終得到了下面的簡化算法。

首先對幾個名詞進行區(qū)分:類型形參、類型實參、方法形參和方法實參。
對于泛型方法定義 void Method<T>(T a),其中的 T 是類型形參,T a 是方法形參。
對于相應(yīng)的封閉泛型方法的調(diào)用 Method<int>(10),其中的 int 就是類型實參,10 就是方法實參。

泛型方法的類型推斷,從形式上來定義,就是對給定泛型方法 Tr M<X1, …, Xn>(T1 x1, …, Tm xm),其中 Tr 是返回值,X1, …, Xn 是類型形參,T1, …, Tm 是方法形參,和一個委托類型 D(U1 x1, …, Um xm),找到一組類型實參 S1, …, Sn,使表達式 M<S1, …, Sn> 與 D 兼容(D 可由 M<S1, …, Sn> 隱式轉(zhuǎn)換而來)。

該算法首先認為所有 Xi 均未固定(即沒有預(yù)設(shè)值),并從 D 的每個實參類型 Ui 到 M 的對應(yīng)形參類型 Ti 進行下限推斷(前提是 Ti 包含類型形參,即 ContainsGenericParameters == true),但是如果 xi 為 ref 或 out 形參,則從 Ui 到 Ti 進行精確推斷。如果沒有為任何 Xi 找到界限,則類型推斷將失敗。否則,所有將 Xi 均固定到對應(yīng)的 Si,它們是類型推斷的結(jié)果。下面給出詳細的推斷算法,這里的算法經(jīng)過了我的修改,與原規(guī)范并不完全相同。

1. 下限推斷

這里的下限推斷指的是對于給定的實參類型 U,找到合適的形參類型 V,使得 V.IsImplicitFrom(U)。

按如下所述從類型 U 到類型 V 進行下限推斷:

  1. 如果 V 是 Xi 之一,則將 U 添加到 Xi 的下限界限集中。
  2. 否則,如果 V 為 V1?  類型,而 U 為 U1? 類型,則從 U1 到 V1 進行下限推斷。
  3. 否則,如果 V 是數(shù)組類型 V1[…],U 是具有相同秩的數(shù)組類型 U1[…],或者 V 是一個 IEnumerable<V1>、ICollection<V1> 或 IList<V1>,U 是一維數(shù)組類型 U1[],則從 U1 到 V1 進行下限推斷。
  4. 否則,如果 V 是構(gòu)造類、結(jié)構(gòu)、接口或委托類型 C<V1…Vk>,并且存在唯一類型 C<U1…Uk> ,使 U 等于、(直接或間接)繼承自或者(直接或間接)實現(xiàn) C<U1…Uk>(“唯一性”限制表示對于 interface C<T>{} class U: C<X>, C<Y>{},不進行從 U 到 C<T>  的推斷,因為 U1 可以是 X 或 Y。),則從每個 Ui 到對應(yīng)的 Vi 進行推斷,推斷依賴于 C 的第 i 個類型參數(shù):
    • 如果該參數(shù)是協(xié)變的,則進行下限推斷。
    • 如果該參數(shù)是逆變的,則進行上限推斷。
    • 如果該參數(shù)是固定的,則進行精確推斷。
  5. 否則,不進行任何推斷。

2. 精確推斷

這里的精確推斷指的是對于給定的實參類型 U,找到合適的形參類型 V,使得 U == V。

按如下所述從類型 U 到類型 V 進行精確推斷:

  1. 如果 V 是 Xi 之一,則將 U 添加到 Xi 的精確界限集中。
  2. 否則,通過檢查是否存在以下任何一種情況來確定集合 V1…Vk  和 U1…Uk :
    • V 是數(shù)組類型 V1[…] , U 是具有相同秩的數(shù)組類型 U1[…]。
    • V 是類型 V1?,U 是類型 U1?。
    • V 是構(gòu)造類型 C<V1…Vk> 并且 U 是構(gòu)造類型 C<U1…Uk> 。
    如果存在以上任意情況,則從每個 Ui 到對應(yīng)的 Vi 進行精確推斷。
  3. 否則,不進行任何推斷。

3. 上限推斷

這里的上限推斷指的是對于給定的實參類型 U,找到合適的形參類型 V,使得 U.IsImplicitFrom(V)。

按如下所述從類型 U 到類型 V 進行上限推斷:

  1. 如果 V 是 Xi 之一,則將 U 添加到 Xi 的上限界限集中。
  2. 否則,如果 V 為 V1?  類型,而 U 為 U1? 類型,則從 U1 到 V1 進行上限推斷。
  3. 否則,如果 V 是數(shù)組類型 V1[…],U 是具有相同秩的數(shù)組類型 U1[…],或者 V 是一維數(shù)組類型 V1[],U 是一個 IEnumerable<U1>、ICollection<U1> 或 IList<U1>,則從 U1 到 V1 進行上限推斷。
  4. 否則,如果 U 是構(gòu)造類、結(jié)構(gòu)、接口或委托類型 C<U1…Uk>,V 是等于、(直接或間接)繼承自或者(直接或間接)實現(xiàn)唯一類型 C<V1…Vk> 的類、結(jié)構(gòu)、接口或委托類型(“唯一性”限制表示如果我們有 interface C<T>{} class V<Z>: C<X<Z>>, C<Y<Z>>{},則不進行從 C<U1> 到 V<Q> 的推斷。也不進行從 U1 到 X<Q> 或 Y<Q> 的推斷。),則從每個 Ui 到對應(yīng)的 Vi 進行推斷,推斷依賴于 C 的第 i 個類型參數(shù):
    • 如果該參數(shù)是協(xié)變的,則進行上限推斷。
    • 如果該參數(shù)是逆變的,則進行下限推斷。
    • 如果該參數(shù)是固定的,則進行精確推斷。
  5. 否則,不進行任何推斷。

4. 固定

固定是為了根據(jù)之前的算法得到的界限集,推斷出類型參數(shù)的合適的值。

具有界限集的類型變量 Xi 按如下方式固定:

  1. 候選類型集 Ui 是在 Xi 的界限集中的所有類型的集合。
  2. 然后我們依次檢查 Xi 的每個界限:對于 Xi 的每個精確界限 U,將與 U 不同的所有類型 Ui 都從候選集中移除(要求 U == Ui)。對于 Xi 的每個下限 U,將不存在從 U 進行的隱式轉(zhuǎn)換的所有類型 Ui 都從候選集中移除(要求 Ui.IsImplicitFrom(U))。對于 Xi 的每個上限 U,將不存在從其到 U 進行的隱式轉(zhuǎn)換的所有類型 Ui 都從候選集中移除(要求 U.IsImplicitFrom(Ui))。
  3. 如果在剩下的候選類型 Ui 中,存在唯一類型 V,該類型可由其他所有候選類型經(jīng)隱式轉(zhuǎn)換而來,則將 Xi 固定到 V(也就是說,要求 V 是其中最通用的類型)。
  4. 否則,類型推斷將失敗。

以上就是泛型方法的類型推斷算法,其中只考慮了方法實參和方法形參一一對應(yīng)的情況,如果需要處理 params T[] 參數(shù),則需要對最后一個參數(shù)進行特殊處理,并分別使用 T 和 T[] 進行一次類型推斷。做兩次類型推斷,就是為了判斷是否是方法的展開形式的調(diào)用。

或者說,對于泛型方法定義

  1. void Method<T>(T a, params T[] args); 

如果參數(shù)為 { typeof(int), typeof(int[]) } 和 { typeof(nt[]), typeof(int[]) },雖然 T[] 對應(yīng)的實參是相同的,但推斷出的 T 卻是不同的,這就需要利用兩次類型推斷來處理。

這個算法的實現(xiàn)加上注釋大概有 500 多行,這里就不再貼出,基本就是按照上面的 4 步來的,只是在一些細節(jié)上采用了更高效的做法。所有源碼可以見這里。

原文鏈接:http://www.cnblogs.com/cyjb/archive/2013/03/19/GenericArgumentsInferences.html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彭凡 來源: 博客園
相關(guān)推薦

2009-08-24 14:51:25

C# 泛型泛型類型

2009-08-24 14:20:13

C# 強制類型轉(zhuǎn)換

2009-08-24 16:19:42

C# 泛型方法

2009-08-24 15:28:19

C# 泛型方法

2009-06-24 10:25:25

C#泛型

2009-08-24 14:43:35

C# 泛型

2009-08-26 09:36:03

C#泛型

2009-08-24 13:52:04

C# 泛型約束

2009-08-19 15:08:30

C#泛型

2009-09-01 16:14:11

C#泛型

2009-08-25 13:57:09

C#泛型集合類型

2014-04-15 16:01:00

Java8泛型

2009-08-24 10:29:39

C# 泛型

2009-08-24 15:12:13

C# 泛型接口

2009-08-24 18:15:24

C# Dictiona

2009-09-02 17:38:16

C#泛型支持

2009-08-24 15:38:21

C# 泛型數(shù)組

2009-08-24 10:07:57

C#泛型處理

2009-08-24 17:27:05

C#泛型應(yīng)用

2009-08-24 16:39:19

C# 泛型應(yīng)用
點贊
收藏

51CTO技術(shù)棧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