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微軟Windows平板發(fā)展史:在希望和失望中徘回

系統(tǒng)
對于平板電腦的始作俑者一直眾說紛紜,iPad一代在2010年發(fā)布,但如果回顧一下微軟的tablet PC發(fā)展史,可以看到微軟在20年前就已經提出了類似平板電腦的概念,而且在20年里,微軟在平板電腦上一直都在希望和失望中徘回。

  在大家都在期待Surface能帶Windows 8為微軟打一個翻身仗的時候,結果再一次的令人失望了,發(fā)售6個月以來,全球銷量也只不過150萬臺,和同期的iPad相比,差距十分明顯。

  對于平板電腦的始作俑者一直眾說紛紜,iPad一代在2010年發(fā)布,但如果回顧一下微軟的tablet PC發(fā)展史,可以看到微軟在20年前就已經提出了類似平板電腦的概念,而且在20年里,微軟在平板電腦上一直都在希望和失望中徘回,最終讓蘋果搶占了先機,有人說平板電腦就像海市蜃樓,大家都明白可能會改變未來,當一些滿懷希望的公司真的靠近時,它卻令人失望地消失了。微軟多次經歷了這樣的過程,那么為什么Windows平板會屢戰(zhàn)屢敗呢? 

[[70886]]

  微軟Windows平板發(fā)展史:在希望和失望中徘回

1991年-Windows for Pen Computer

  1991年,在Win3.1x系統(tǒng)下,微軟為用戶提供了Windows for Pen Computer組件,功能上包括屏幕虛擬鍵盤、變遷記事本、手寫識別,填補了當時手寫電腦的空白,但市場表現(xiàn)不佳,手寫速度和識別準確度都無法達到鍵盤的水平,四年之后在Windows 95上推出2.0版本,這也是微軟第一次涉及移動計算領域,而筆和屏幕也構成了當時平板電腦的雛形。

[[70887]]

  1992年NEC的UltraLite 20筆記本安裝了Windows for Pen Computer

  1993年-Modular Windows

  早在1992年,微軟其實就已經啟動了WinPad計劃,當時正是Win3.1剛剛發(fā)布,在次年的德國CeBIT大展上,當時還是微軟高管的Paul Maritz證實了Windows3.1未發(fā)布的嵌入式版本Modular Windows,是在Windows3.1的基礎上開發(fā)可以為手持設備運行的微縮版OS,兩年后,7家當時最大的硬件上參與了這項計劃,并準備推出相關產品,后來被Craig Mundie(現(xiàn)任微軟首席戰(zhàn)略官)叫停,算是制止了悲劇的升級。

  對于Modular Windows來說,當時微軟的硬件水平根本無法支持該項目,所以Craig Mundie叫停了項目,開始部署Wince的開發(fā)。#p#

2000年-Tablet PC概念

  1993年到2000年是Windows系統(tǒng)開始高速發(fā)展的時期,到了2000年,電腦的硬件性能和操作系統(tǒng)都已經到了一個比較常熟的階段,微軟對外公布了Table PC概念,是一個基于全功能Windows的便攜電腦,加上觸摸筆,帶來了更直觀的操作感受,而在2001年,微軟發(fā)布了現(xiàn)象級產品Windows XP,一同推出的還有Windows XP Tablet PCE Edition。

2001~2003年-Windows XP Tablet PCE Edition

  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 是 Windows XP的完整超集,最大特色是用戶可以直接在屏幕上書寫,因為2002年數字墨水誕生,在Office OneNote 2003版本中,已經可以將墨水一樣的自然筆記與文本和Web內容集合在一起,進行轉化,在一些其他應用當中,比如Outlook 2003和MSN,用戶可以直接發(fā)送手寫筆記內容,或者畫圖,一些個性化的信息出現(xiàn),手寫簽名對于Outlook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革新。手寫文字識別的精度也在這一個版本中得到了提高。

[[70888]]

  惠普TC1100的手寫和旋轉功能曾經紅極一時

  當時的硬件制造業(yè)圍繞著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發(fā)生了改變,一些集成鍵盤的可旋轉型和純平板型筆記本出現(xiàn),比如在之后推出的惠普TC1100,不但在電影《天下無賊》中出現(xiàn),還被大英博物館收藏,當年這類旋轉屏的產品還有不少。

  2006年-Origami項目

  當時微軟Tablet類的產品由于售價過高,未能被市場完全認可,而且當時處理器功耗過高,移動性較差等原因,在2006年的時候,微軟公布了Origami項目,我們曾經熟悉的“超便攜移動電腦”(UMPC)誕生了,微軟認為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掌上電腦,而所謂微軟Origami計劃是微軟、英特爾提供軟硬件平臺,而和一些電腦廠商(包括三星、華碩和方正)合作推出相應的UMPC類產品。

[[70889]]

  在IDF2006年峰會上展示的UMPC是origami計劃首次曝光

  當年UMPC一定要預裝Windows XP Table PC Edition,而英特爾為Windows XP Table PC Edition系統(tǒng)提供低功耗芯片,這樣,軟硬件依然被這兩家控制,其他廠商根據需要添加GPS、指紋識別、攝像頭等,UMPC的壽命相對比較長,一直延續(xù)到了2007年的Vista系統(tǒng)發(fā)布,在逐漸的淡出人們的視野。#p#

  2007年-Vista

  2007年的Vista被很多人認為是微軟的敗筆之一,但現(xiàn)在來看,從整個Windows系統(tǒng)的格局上說,Vista是變化十分明顯的一個版本,其中多個版本增加了對平板電腦的支持,和Windows XP不同,觸摸功能被集成在標準版本中,值得一提的是UMPC在升級Vista過程中遭遇了性能不足的阻力,這也間接導致了UMPC的頹勢。

  2009年-Courier

  這是微軟距離真正的平板電腦最近的一次,當時如果微軟搶了先,未必有今天iPad的大紅大紫,而微軟在平板電腦上的頹勢很可能不會這么早就到來,很可惜最后他夭折了,這個項目就是2009年上半年的Courier。

[[70890]]

  Courier在09年的完成度已經很高 但最終還是被斃掉了

  從傳聞中來看,Courier平板電腦將有兩塊屏幕,造型就像一本書,用戶同樣是可以用手指對設備進行操作,微軟終于不再將完整版的Windows放到手持設備了,而是為Courier開發(fā)了一個全新的界面,而這樣的界面應用與傳統(tǒng)Windows軟件不兼容,最終這樣一款概念和設計都完全不同于iPad的產品未能成功面世。

  2012年-Windows 8

  微軟對最新一代操作系統(tǒng)寄予厚望,在移動終端份額被大舉侵占的今天,Windows 8肩負收復河山的使命,所以也許是發(fā)力過猛,改革太過大膽,目前的情況依然不被看好,Windows 8啟用了全新的開始菜單,Metro動態(tài)磁貼界面并沒有一致叫好,反而是對取消傳統(tǒng)開始菜單的做法,用戶表現(xiàn)出了不少的抱怨,加上Windows 8傳統(tǒng)界面相對于Windows 7來說并沒有革命性的變化。

  無論是在平板電腦、手機還是PC端,微軟都希望統(tǒng)一用戶的使用體驗,啟用動態(tài)磁貼效果幾乎做到了這一點,而在平板電腦上,微軟也身先士卒的推出了Surface RT/Pro,創(chuàng)新性的用保護殼作為物理鍵盤,但由于自身應用和定價等問題,銷量還沒有完全被激活。

[[70891]]

  鮑爾默發(fā)布Windows 8時雄心勃勃

  總結:

  Windows 8的前景未卜,下一代Windows Blue又已經曝光了,微軟Windows在平板電腦上屢戰(zhàn)屢敗,卻屢敗屢戰(zhàn),從策略到產品似乎一直在搖擺不定,多少讓自己的死忠用戶有些不那么安心,起初的問題可能是硬件方面的,產品體態(tài)臃腫、操作復雜,可以理解為Windows 并沒有為觸控時代做好準備,而厚積薄發(fā)的Windows 8卻也沒有得到認可,這似乎是理念的問題,微軟從一開始就認為平板電腦應該作為PC的延伸,是用來給設計師、藝術家來創(chuàng)造內容的,這極大的限制了普通用戶的使用門檻,也讓自己在幾次希望之后,都最終錯失了機會,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用平板來實現(xiàn)真正的舒適辦公、創(chuàng)造內容,還需要指望交互技術上的重大突破。

責任編輯:黃丹 來源: 中關村在線
相關推薦

2016-10-10 22:11:02

2010-11-01 00:40:39

Unix發(fā)展史

2010-02-05 15:46:41

IBM Power

2012-08-14 09:22:33

域名發(fā)展史

2009-03-10 16:46:56

2009-11-10 13:38:12

Visual Stud

2023-05-17 17:44:39

2012-03-18 19:44:11

Windows Pho

2010-08-31 15:44:17

CSS

2010-05-26 09:15:39

HTML

2021-03-10 18:46:26

HTTPHTTP 協(xié)議網絡技術

2011-12-28 09:56:49

開源軟件發(fā)展

2019-06-27 15:42:14

瀏覽器ChromeEdge瀏覽器

2010-02-06 16:11:33

Frame Layou

2012-05-16 10:34:49

UbuntuLinux

2012-03-12 17:09:51

企業(yè)版Linux性能

2012-08-13 11:03:01

Chrome

2011-09-08 11:18:53

Widget

2021-08-07 09:36:49

網絡爬蟲互聯(lián)網網絡

2011-08-18 10:12:19

以太網IEEE
點贊
收藏

51CTO技術棧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