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升級過頻招人煩?敏捷開發(fā)的尷尬
升級到底提升了什么?用戶很模糊
“一段時間不注意,手機中就有了數十條APP升級提示信息。只有少數幾款能夠體會到開發(fā)方的升級邏輯性,其他的,我真的不知道升級帶來什么變化。升級像是個無盡的任務,搞得我都有強迫癥了。”手機用戶李先生對記者訴說。
他表示很多應用升級后變化很不明顯,例如自己最近剛升級的一款閱讀類軟件在升級提示中稱“提升翻頁的手感”,但在實際操作中卻感覺與往常沒有太大區(qū)別。
在APP升級提示中最常見的說法是“修正了一些Bug”,不過李先生認為,具體是什么Bug卻常常語焉未詳:“例如我使用的一款社交軟件,在多次升級中都提到修正了Bug,為什么它會有這么多Bug?不能一次性優(yōu)化后才發(fā)布一個新版本嗎?一定要動不動更新,每次卻只修復一個很小的地方,對用戶來 說太麻煩。”他表示還有為數不少的APP甚至不寫任何升級提示,用戶連了解自己的知情權都被剝奪了,只能是被動地升級。過于頻繁卻價值較低的升級,有時令 人對一款APP的好感度直線降低,甚至卸載了事。
升級后的體驗參差不齊
按道理來說,升級會給用戶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但是事實并不完全是這樣。
李先生認為,新浪微博的手機客戶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最近的更新版本中它終于將PC上的“多圖發(fā)送”功能移植了過來,使手機發(fā)送的趣味性提升。但在收看“轉發(fā)”、“評論”時,卻多了一個點擊步驟,不像上一個版本那樣一目了然了。
甚至還有APP升級后,卻犧牲了用戶體驗。例如,一些視頻播放類軟件往往在最開始使用各種開源的解碼器,讓自己看起來像一款無所不能的視頻應 用,積攢大量用戶。但隨著其名聲在外,就會時不時收到各種解碼授權付費函等,由于不愿支付費用,開發(fā)者就悄悄地取消了一些解碼支持,這種變化在升級說明中 很少提及,用戶升級后能實現的功能反而要遜于上一個版本。
游戲應用與最新推出硬件的匹配要求較高,有時出現為適應硬件而犧牲部分用戶體驗的現象。例如Tegra3處理器推出時,游戲“激流快艇”在使用 該處理器的設備上就可以多出兩個炫目的特技水濺鏡頭,為此推出了新版本。但其他搭載Tegra2的設備無法使用該版本,因此在應用商店留下不佳的評價。
“敏捷開發(fā)、頻繁迭代”的理念所致
記者向APP開發(fā)人士了解到,對一些相對成熟的APP制作團隊而言,更新頻率往往在一個月左右,有的APP每隔一兩周就會發(fā)布一個更新版本,尤其是在安卓平臺上,APP的更新頻率較之iOS更高。
機鋒網內容總監(jiān)梁華棟告訴《IT時報》記者,在應用商店論壇中,也常看到用戶抱怨APP升級太頻繁的帖子。這主要是因為APP開發(fā)與PC軟件開 發(fā)的特點本身不同,由于更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要求開發(fā)者快速完成開發(fā),并有敏銳的嗅覺去不斷迎合市場需求,因此在APP開發(fā)中“敏捷開發(fā)、頻繁迭代”的理念 十分明顯。尤其是安卓應用,其開發(fā)門檻更低,一些APP從立項到推出甚至可以在一兩個星期內完成,因此特別是一些只有幾個人的小開發(fā)團隊,限于人力,其策 略往往是先讓一個基本可用的APP面世,再一步步進行優(yōu)化。很多應用版本序列號后面的數字已非常的長了,顯示其更新的頻率非常高。
圖釘品牌經理陳鳴說,一些安卓應用之所以有了微小的更改后就將新版本提交應用市場,是因為更新版本的審核遠沒有首次發(fā)布APP時那么嚴格,一般很快就可通過,但應用市場往往會將更新的應用再次放到更好的推薦位置。為了獲得更佳的曝光率,造成了一些APP如無太大的必要也會頻繁更新,給用戶帶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