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開放云:只是個流行詞還是標志著基礎設施的未來?

譯文
云計算
“開放”在技術領域還屬于一個新興詞匯。它聽起來好像跟“開放”或者“封閉”有關,但某些技術專家認為所謂開放只是個單純的流行詞,對于客戶而言并無太多實際價值。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開放云領域中營銷術語與現實之間的差異。要想得出準確結論,我們先要對該術語做出準確定義。

“開放”在技術領域還屬于一個新興詞匯。它聽起來好像跟“開放”或者“封閉”有關,但某些技術專家認為所謂開放只是個單純的流行詞,對于客戶而言并無太多實際價值。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開放云領域中營銷術語與現實之間的差異。要想得出準確結論,我們先要對該術語做出準確定義。

我們首先需要了解“開放”的意思。開放云與開源云可不是一回事。開源指的是一種軟件授權許可模式。事實上,開源軟件的免費特性并非客戶最關心的問題——相比之下,活躍的社區(qū)支持體系才是其核心吸引力的來源。而在另一方面,開放的關注重點則并不在于使用成本或者代碼的編寫方式。

選擇開放意味著接受企業(yè)所做出的技術決策,并為其賦予在不同技術、模式以及各云供應商之間恣意馳騁的自由。開放的價值在于其為客戶帶來的出色靈活性。開放并非授權許可模式或者技術同盟,它是一種理念,旨在鼓勵客戶以積極主動而非消極被迫的方式與我們開展合作。

接納開放云意味著不再存在技術鎖定、合約鎖定或者服務鎖定。接納開放云還意味著供應商不會再強制指定專有技術,并對競爭關系表示歡迎。不過這一切對于真實世界中的云服務供應商意味著什么?

對于創(chuàng)建云識別應用程序的客戶而言——指那些利用云應用程序編程接口(簡稱API)以動態(tài)方式對基礎設施及配置資源加以控制的客戶——開放技術幫助他們擺脫鎖定的承諾無疑極具吸引力。沒有開放性的支持,利用云服務供應商的專有API開發(fā)出應用程序的客戶可能會在日后變更供應商時遇上很多問題,這是因為原先的應用程序規(guī)模太龐大、機制太復雜,以至于無法完成遷移。這類客戶常常發(fā)現,變更供應商不僅要求他們變更API調用機制,還需要重新思考甚至對應用程序進行全盤重構——這往往會帶來極高的成本支出、甚至有些不切實際。

大家必須明確認識到,API本身并不僅僅屬于應用程序接口:它代表一套抽象化底層模型以及云供應商所做出的技術選擇。創(chuàng)建特定API意味著在后續(xù)工作中繼續(xù)遵循與之匹配的創(chuàng)建風格、最佳實踐、規(guī)則以及設計思路。這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鎖定”。

OpenStack實現可移植性、多云環(huán)境部署及聯(lián)合

在十二到十八個月之前,技術行業(yè)對于OpenStack的發(fā)展前景還充滿疑慮;不過時至今日,業(yè)界意識到OpenStack已經在云領域成為極為重要的開放備選方案。采納這種開放思路的企業(yè)希望借此回避鎖定并享受由可移植性、多方案聯(lián)合以及多云環(huán)境部署所帶來的便利。

開放云與開源云并不是一碼事。

提供可移植性代表客戶希望將工作負載在不同供應商之間頻繁遷移。我無法想象會有客戶打算把自己的ERP系統(tǒng)運行在某家供應商的業(yè)務環(huán)境中,并在短期內切換到另一家。云聯(lián)合的價值在于以靈活的方式分享同類架構、接口(即API)以及管理工具,并在必要時輕松實現工作負載遷移。整個流程無需太過神奇或者引入自動化機制——只要簡單就好。

與之類似的典型例子可以參照J2EE應用程序,相對來說這類應用能夠更輕松地在不同應用程序服務器之間實現遷移。Java過去所標榜的“一次開發(fā)、到處可用”口號在字面上來說并不確切,不過它確實能夠創(chuàng)建出支持一套以上架構的應用程序、或者將應用遷移到其它不同的J2EE技術環(huán)境當中。

OpenStack的可移植性在未來可能更多作為一種保險機制而存在。盡管各種基于OpenStack的云體系之間仍然存在一定差別,但客戶已經能夠利用OpenStack API建立起通用型應用程序并在不同云供應商、OpenStack私有云(無論托管于何處)甚至是專有基礎設施當中進行資源配置。如此一來,客戶們能夠將應用程序在不同開放云體系之間隨意遷移,更重要的是,不同云體系內的資源配置亦可同時完成。

多云環(huán)境部署及云聯(lián)合在OpenStack的輔助下為企業(yè)帶來可觀的即時效益。在通用型API的幫助下,多云技術中僅涉及同一套代碼庫。任何了解私有云價值、靈活性意義并有意在將其與公共云對接的同時進行內、外部托管的用戶,都將明確體會到利用單一API進行代碼編寫的優(yōu)勢。不過更重要的是,企業(yè)用戶如今在同樣的技術要求之下不僅能夠在不同云環(huán)境中共享API、更能夠共享同樣的聯(lián)合架構。

擁抱開放技術的另一大優(yōu)勢在于,該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速度相當驚人、人才儲備相當豐富且擺脫只能選擇單一供應商或云廠商的被動局面。在大多數專有技術領域,所有創(chuàng)新活動都集中在同一個部門或者位置之內。我們很難想象整個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任務由單一團隊負責。開放業(yè)界則集人民群眾之智慧,將技術的未來前景從單一供應商、服務商、個人或者組織手中解救出來,并重新交到每一位勤勞勇敢的參與者手中。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開放與專有模式都擁有屬于自己的生存空間。不少專業(yè)人士對長期選擇同一種特定模式及供應商感到相當適應,并成功做出自己的成績。但另有很多用戶相信開放創(chuàng)新的力量,他們一直渴望一套理想的平臺,能夠以自己需要的方式在其中靈活使用云服務。在這種情況下,開放就成了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原文鏈接:

http://searchcloudprovider.techtarget.com/tip/Open-cloud-Just-a-buzzword-or-the-future-of-infrastructure

原文標題:Open cloud: Just a buzzword or the future of infrastructure?

責任編輯:王程程 來源: 51CTO
相關推薦

2017-12-27 14:41:57

融合云計算服務器

2024-01-26 13:46:21

IT首席信息官份額

2020-11-21 19:22:18

邊緣計算

2014-12-04 10:13:14

2021-11-08 22:41:26

區(qū)塊鏈

2019-04-01 17:39:05

混合云基礎設施

2023-05-16 13:46:00

數據中心

2023-03-09 14:20:04

2025-01-08 15:28:23

2023-12-08 18:40:36

字節(jié)跳動云原生火山引擎

2023-11-04 19:55:10

2022-08-19 15:39:51

工業(yè)物聯(lián)網KPI智能工廠

2025-04-25 14:55:46

2018-12-17 13:00:19

2022-06-28 09:10:32

K8S容器鏡像滾動升級

2014-03-07 14:35:49

網絡基礎設施Open Fabric

2017-03-08 07:50:28

IT基礎設施

2022-02-10 11:54:34

即時基礎設施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

2022-01-13 10:58:03

開發(fā)技能代碼

2022-03-02 16:10:55

邊緣計算智慧城市物聯(lián)網
點贊
收藏

51CTO技術棧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