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汽車虛晃一招 智能化產(chǎn)品的廢材路還要走多遠?
人們盼望產(chǎn)品智能化出現(xiàn),但千呼萬喚出來的東西里人們最初的盼望略遠。往往一款新興智能產(chǎn)品出來之后,會在短時間內(nèi)賺足大量的眼球,但短時間過后,這些智能化產(chǎn)品所剩下的就只有曾經(jīng)的轟動。因為結合實際性價比,這些智能產(chǎn)品并不具備真正大規(guī)模推向市場的能力。
3D打印汽車噱頭大于實質(zhì)實用性低
日前,三亞某公司開發(fā)研制出一輛3D打印概念汽車并將其駕駛上路,此款3D打印轎車綜合估算制造成本為11000+,行駛速度為40公里/小時。與常規(guī)汽車相比,此款汽車價位可謂屬于低廉。但作為一款不是特斯拉的電動車,續(xù)航里程上就是一道硬傷,既然在外架選材上用了新潮的3D打印,何不將運行能量一同改造成為不受限制的太陽能、風能等結合的方式?
將3D打印汽車拉到實際使用中就會發(fā)現(xiàn),這款概念型汽車并不是通體完全的3D打印,一些實際運行器件無法依仗3D打印來實現(xiàn),所以只是表面上的3D打印汽車,賺的只是一個噱頭。過了新鮮期,無法落實導致的逐步落寞將成為一種必然,與做一個不實用的“玩具車”相比將這些資金和資源運用到具有實際效益的項目中更有價值。
“小米自行車”上市或遇高不成低不就窘境
這款自行車實質(zhì)上并不是小米主導制造,而是小米投資。它的命名也并不是鋪天蓋地的小米自行車,而是叫洛克菲勒智能一代。這款智能自行車定于3月底上市,定價997元,主打親民和高性價比。那么事實上這款自行車真的可以依仗親情牌和米粉的熱情收獲認可嗎?
從外觀來看,這是一款越野變速車的即視感,明顯展示出了看起來的高大上;再從功能上來看在傳統(tǒng)自行車的基礎上增加了健康助手、設備綁定、地圖導航、來電提醒、社區(qū)互動等功能。主觀上這款自行車的用戶群定位在運動休閑行列。但是喜歡自行車運動的人們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品牌認可,不會冒險去換一部不確定安全性的相對“廉價品”。性價比再高成本擺在那。
另一群自行車的主力購買者是屌絲學生,但是在學校,選擇如此扎眼又奢華的自行車,想來只能新鮮兩天接受一下周遭崇拜敬仰的目光,之后就等待智能自行車被偷重新騎回自己破車的命運。花得起這份錢但操不起這份心,學校,是自行車拼破的地方。當然,雷軍投自行車或許并不是為了它能大賣,要的就是帶動一種認識,為日后社長智能電動汽車試水。
人們的生活正處于一種智能化轉(zhuǎn)型的試水階段,但一些智能產(chǎn)品的出現(xiàn)只是為了看起來智能,而不是帶來真正的智能,畫蛇添足之后就是閑置一旁。如此浪費的行為少一點,智能化真正規(guī)模性落地的時間就會快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