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蝦金融:做一個讓年輕人“玩上癮”的投資產品
原創(chuàng)【51CTO.com原創(chuàng)稿件】如果在去年這個時間,有人問“花蝦金融”是什么?可能很多人都答不上來。但在2016年,很多80后,90后的手機上都會看到花蝦金融的APP圖標。就在11月,花蝦金融交易平臺的交易額已經破億,投資用戶超過2萬,每天有七八千名用戶活躍在APP平臺上。作為一家2015年11月才成立,2016年6月才正式進行線上推廣的“互聯網金融新貴”,如此“野蠻生長”的速度令人稱奇。
其實從掌舵花蝦金融的CEO段念身上,對于花蝦金融爆發(fā)出蓬勃生機的原因也能略知端倪。段念回答記者的問題反應敏捷,語速很快,但是語氣表情不夸張,邏輯縝密用詞準確。在交談中記者隱隱感受到的這種淡定,更透露出對金融市場徐徐圖之的強大自信。
花蝦金融的CEO段念
可靠+好玩吸引年輕粉絲
段念告訴記者,花蝦,取自“華夏”諧音,是華夏信財旗下的互聯網金融管理平臺。從一開始,花蝦就定位在80后,90后年輕人群。如何吸引這類人群?花蝦金融的殺手锏直接又簡單:可靠+好玩。
他解釋到,“可靠”是投資者極為關注的核心點之一。花蝦金融的可靠主要包括兩點:業(yè)務模式可靠、平臺可靠。業(yè)務模式指的是資產可靠,花蝦金融依托華夏信財,為投資者提供優(yōu)質資產,將資產質量不高、風險較大的項目從一開始就摒除在外。而平臺可靠指的是互聯網金融管理平臺的可用性強,安全性高,能夠快速地解決用戶的問題,讓用戶產生信賴感。
至于“好玩”就更加好理解。和傳統(tǒng)的60后用嚴肅的態(tài)度對待投資不同,80后,90后更喜歡做有意思的事,同樣是投資理財,如何做的生動有趣,才會吸引80后90后的青睞。段念舉了一個例子:花蝦金融有一個“撈蝦”活動,用戶可以通過撈蝦獲取優(yōu)惠券,這個活動很受年輕人歡迎。目前花蝦APP日活比例這么高,也直接證明了花蝦“好玩”理念的成功。
找到風控與服務的平衡點
記者了解到,在花蝦金融的業(yè)務中,80%的份額屬于個人信貸服務,主要針對2C市場。事實上在2016年,關于個人信貸的爭議一直比較兩極化,之前被爆出女大學生“裸條貸”風波更是讓個人信貸市場風雨飄搖。那么段念如何看待個人信貸的現狀和發(fā)展前景呢?
段念先從國內個人信貸的現狀來解答這個問題。他認為,國內現有的銀行等傳統(tǒng)金融機構,出于風險和盈利的考慮,樂于向大企業(yè)提供貸款服務,面向個人貸款主要以車貸、房貸為主。針對個人消費的貸款,主要產品是信用卡。
然而現實問題是,目前國內銀行提供的金融服務并不能很好地滿足企業(yè),尤其是小微企業(yè),以及迅速擴大的城市白領人群的資金需求。小微企業(yè)貸款難的問題已經是眾所周知的,在個人消費信貸領域,國內的信用卡覆蓋率并不高,有消費需求的白領不一定能申請到需要的信用額度。“銀行出于風險控制,會對貸款服務設置很多門檻,此舉也將很多真實有信貸需求和還款能力的人拒之門外。金融需要在風險和服務之間找到平衡點,因此這里有巨大的可被補充的空間。”段念指出。
在這樣的背景下,隨著用戶消費行為的變化,面向普通人的信貸需求就變得越來越強烈。讓更多的人可以靈活地享有信貸服務,通過貸款與投資,讓生活更美好,這是金融業(yè)務的價值所在,也是花蝦金融對市場細分的看法。“毫無疑問,這是非常有潛力的細分市場,花蝦金融的飛速成長也印證了這一點。”
是補充而不是顛覆
與此同時,段念也坦陳,目前國內社會信用體系還非常不健全,很多人對個人信用缺乏嚴肅認知,對拖欠貸款的后果沒有概念。正是這兩點現狀,導致了“裸條貸”現象的出現。與一邊倒批評“裸條貸”學生的輿論不同,他一針見血地指出,貸款給明確沒有經濟償還能力的人,金融機構本身這種行為就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當談及花蝦金融的個人信貸服務與傳統(tǒng)銀行提供的貸款服務二者關系時,段念表示,互聯網金融提供的個人信貸服務,絕對不會是金融市場的顛覆者,而是傳統(tǒng)貸款服務的有效補充。“市場充分的自由競爭一定帶來的是服務的分散化。”他舉了一個例子:不同的人群都有不同的金融需求,上學的學生、剛工作的白領、白手起家的創(chuàng)業(yè)者、剛剛成立的三口之家等等,每個人群的需求都有這個年齡段獨有的特點。“人群與場景是服務的兩個不同維度,目前花蝦金融則主要定位在年輕人群這個類別中。”
段念透露,目前花蝦金融正在嘗試在二、三線城市面向白領提供個人信貸服務。
換一個角度看世界
在采訪段念之前,記者就了解到,段念的職場經歷非常豐富,技術牛人的他,畢業(yè)后的工作是在華為、谷歌這樣的技術型公司,后來才逐漸慢慢轉崗成為管理者。段念告訴記者,這樣的轉變并非刻意為之。當年研究生剛畢業(yè)的他,像一個“超人”一樣,滿足于穿梭在各個公司客戶現場解決問題。但很快他就厭倦了,為什么問題越來越多,始終得不到解決?為什么不可以由自己帶領一個不錯的團隊,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當他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后,他漸漸開始拓寬自己的視角,不僅僅關注于技術本身,慢慢地,產品研發(fā)也開始接觸,運營管理也開始涉及。***他發(fā)現,只局限于技術、產品、管理任何一個立場,都是片面的,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只有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從高處俯瞰全局,才能找到最妥善的解決辦法。于是,他的管理者生涯由此正式開始。
“角色的轉變,帶來的***挑戰(zhàn)是要調整自己看問題的角度。”段念表示,傳統(tǒng)技術人員看問題的角度,往往集中在技術架構、開發(fā)流程方面,而成了管理者之后,他才發(fā)現CEO需要去平衡技術架構更迭帶來的風險,從多種因素中綜合考慮進行決策。而且CEO還需要考慮和其他公司的合作,在行業(yè)趨勢、行業(yè)發(fā)展方向方面做規(guī)劃,根據變化靈活調整。
所有的經歷都是財富
當然,對技術的熟悉與了解,也為他的管理帶來很多幫助。今年5月份,花蝦金融著手上線時,他和技術團隊同事一起,非常好地控制了產品升級迭代的節(jié)奏。
“做APP掌握節(jié)奏非常重要,如果頻率過快,可能用戶體驗不夠好,如果頻率過慢,雖然產品打磨得更優(yōu)質了,但是市場先機也容易丟失。”段念表示,對節(jié)奏的把控,一方面出于他的個人經驗,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對技術的了解,“我可以與技術人員用同一種語言溝通,確保我的想法***被實現出來。而且由于我清晰地了解產品的技術架構,從而當搜集反饋信息時,我清楚哪些需求可以被實現,哪些需求會改變現有架構,應當暫時擱置。”
在采訪的***,記者請段念推薦一些他認為比較有價值的書籍。讓記者出乎意料的是,段念并沒有像大多數CEO、CTO那樣推薦管理或技術類書籍,而是非常熱心地給記者列了一連串書單:《人類簡史》、《財富的誕生》、《自達爾文以來》、《熊貓的拇指》、《魔鬼的牧師》、《現代世界的誕生》。他津津樂道于每一本的精華觀點,往往在提出問題后再追加一句“為什么”。正如他對自己的評價一樣,保持Open的心態(tài),不斷學習,最終用自己的方法去應對?;蛟S,正是他這種行事風格投射到花蝦金融上,成為其不斷成長的潛在動力。
【51CTO原創(chuàng)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