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黑客和程序員溝通指南:避開這8個坑爹瞬間
“大佬,我先走啦,做好了跟我說一聲啊!”
增長黑客拍拍程序員的肩膀,轉身下班了,沒有注意到程序員眼角流露的一絲殺氣。
常有人問我們,增長黑客需不需要懂技術?
其實,國內外增長專家認為,增長黑客更多的是一種思維(mindset),而非技術(technical)。寫代碼屬于錦上添花的技能,而不是必要條件。
特別是國內,增長黑客的思維方法,已經極大融入到產品、運營和市場營銷的圈子里,讓大家都學會寫代碼,既不現(xiàn)實,也沒必要。
我們認為,增長黑客可以不去寫代碼,但一定要理解技術邏輯,了解基礎的技術常識,這樣才能和程序員高效溝通。
在硅谷,很少有職位會叫“程序員”,而是叫“研發(fā)工程師”。產品經理和研發(fā)工程師的比例據說在1:3左右,這種工程師文化也是硅谷一大特色。
而在國內,程序員并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甚至被調侃為“程序猿”。
“運營喵”、“產品狗”經常因為不懂技術常識,一句話得罪了程序員,被貼上“坑爹”的標簽,以后提需求都難度極大。
根據增長王者俱樂部的走訪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與程序員的愛恨情仇,都可以用以下8個成語概括,需要增長黑客重點規(guī)避:
“這個需求很急,今天可以上線嘛?”
當你因為業(yè)務很急說這句話時,其實已經偏離了程序員的語言規(guī)范。因為程序員眼里,根本沒有今天提今天就上線的需求。
任何需求從提出、修改、測試、上線、正式測試,這一套流程非常嚴謹,需要消耗時間。
如果程序員告訴你明天才可以上線時,你再追問一句“這個需求不是很簡單么?改一下就好啦?”
那你肯定會被立馬貼上“坑爹”的標簽了。
戰(zhàn)爭在需求評審會開始了。
作為需求提出方,整個過程類似法庭開堂,分多輪進行。技術負責人坐在法官的位置,帶領程序員們聽你陳述需求的合理性。
而你不僅要準備好所有程序員可能追問的問題,還要盡量保存視頻、錄音、文檔等證據。
因為幾周后程序員可能會告訴你:“這需求當初沒人提過啊。”
需求評審會進行到關鍵階段,面對你提出的一個關鍵需求,程序員表示無法實現(xiàn)。
“為什么實現(xiàn)不了?微信就是這樣的啊?”
如果你說了上面這句話,可能引起程序員的猛烈火力打擊。
“微信程序員年薪多少,我們年薪多少?”
“微信過年發(fā)全套蘋果設備,我們發(fā)啥了?”
“有本事你去找微信程序員來做啊!”
場面非常尷尬。
被逼無奈,你只能拿出尚方寶劍:“老板說了,這個需求一定要實現(xiàn)。”
程序員頓時鴉雀無聲,但這只是他們的妥協(xié),內心的怒火卻沒有平息。
如果你拿老板壓程序員,你在程序員心中的印象會直線下降。
好不容易評審完了需求,老板認為你的方案非常有前途,要求下周就上線,程序員必須周末加班才能完成進度。
這種情況下,你最好可以去公司陪程序員一起加班,千萬不要說出“周末要陪女票逛街,你一個人加班要加油哦”這種話。
周末加班+吃狗糧,有90%幾率對程序員產生暴擊效果。
屋漏偏逢連夜雨,老板不僅急著上線項目,而且插手變更需求。
罵老板是政治不正確的,程序員只好把火撒在你的頭上:“你是增長負責人,你要管理老板的需求!”
但需求頻繁改動三次以后,程序員也懶得罵你了,因為有罵你的功夫不如早點做完回家補覺。
項目大獲成功,連你在內的負責人都獲得了老板的表揚,卻唯獨漏掉了程序員。
因為老板連程序員名字都叫不出來。
而程序員們好不容易熬過了加班,以為可以打醬油休息幾天,老板卻覺得程序員的精神狀態(tài)沒有前陣子積極了,怎么能下班就走了呢?
看來還是工作不夠飽和,程序員的人滿為患了。
項目穩(wěn)定后,老板開始琢磨是不是改招幾個畢業(yè)生或者實習生更劃算了。
你和程序員這對相愛相殺的組合,第一次產生了共鳴,等到程序員走了,研發(fā)換成了剛畢業(yè)的大學生,你回想起一起加班的日子,才發(fā)生程序員其實還挺好的。
早知道,就好好和程序員溝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