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低效開發(fā)人員必有的壞習慣,你中槍了嗎?
每個人都有壞習慣,畢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但作為一名開發(fā)人員,壞習慣會嚴重損害工作效率,還會影響周圍的人。
杰克·坎菲爾德曾說:“習慣決定未來”。想成為一名真正的開發(fā)人員,就必須要改掉壞習慣。如果做到了,那么工作也就會事半功倍。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有哪些你需要盡快改掉的壞習慣。
不懂拒絕
首先我想說,答應別人的請求是一種謙遜而無私的行為,這說明你愿意付出自我,幫助他人。
但是如果什么都答應,那就會降低你的效率。一天到頭,你還得一個人默默地敲代碼。
我不是說不應該幫助其他開發(fā)人員,我的意思是,不要讓幫助他人降低你的效率。一些開發(fā)人員喜歡問很多問題——遇到一點小事就要湊到你跟前尋求幫助。
對此,保羅·科埃略說得很到位:
當你“答應”別人的時候,記住也不能“拒絕”自己的正事。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擅長拒絕別人,可以讓他們只在特定時間來找你——讓自己有一些“集中”的時間來完成工作。
這也會讓他們開始自己尋找解決辦法,而不會盲目地來找你幫忙。如果他們實在想不出來,可以把問題寫下來。這樣他們來找你的時候,可以直接問你所有的問題。這種方法可以讓其他人只打擾你一次,而不是每有一個問題就要打擾你一次,因此可以極大地提升你的工作效率。
你認為“完成”了的工作可能并沒有“完成”
開發(fā)人員對于“完成”這個詞的定義與其他人不同,因為開發(fā)人員還有大量潛在的事要做。例如,在一個節(jié)奏很快的團隊里,開發(fā)人員也想要快速地完成工作。他們的工作有嚴格的時限,感覺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費。
雖然對于“完成”的定義不同,但是完成工作絕不僅僅是為了一個有趣的功能寫完一頁代碼。每次你覺得工作做完了的時候,你要想想以下問題:
你重構代碼了嗎?你有仔細研究自己的代碼,并且確保其他開發(fā)者也能理解嗎?如果有任何一個問題的答案是“沒有”——趕緊完成它!
還有歸檔呢?這個功能是否需要歸檔?你有告知測試人員要如何測試這個功能嗎?有什么條件是開發(fā)人員需要事先知道的?
告知測試人員要如何測試一個功能會節(jié)省你很多時間。
你知道嗎,根據加州大學研究數字分心的格洛麗亞•馬克的說法,在被打斷之后,平均需要23分鐘才能再次投入到工作中。
你需要問自己的最后一個問題:你測試自己的代碼了嗎?這個測試可不是簡單的基本邏輯測試。說到測試,我們可以看看下一個壞習慣。
從不測試自己的代碼
當一名開發(fā)人員,最棒的時刻肯定不是測試。大多數開發(fā)人員在測試自己的代碼時,都十分懶惰。他們可能也就只做一做基本邏輯測試。
但這個壞習慣會讓你在交付功能時花更多的時間。如果不測試你的代碼,測試人員可以在一分鐘內找到一個漏洞,如果你自己測試,完全可以避免。
測試人員每報告一次漏洞,你就要重復一遍代碼。另外,你修補了漏洞后,測試人員還得重新檢查一遍。這就很不劃算。你可能會說:
“但測試會增加我的開發(fā)時間。”
不,它不會。這是一個常見的誤解。測試只會在工作初期增加開發(fā)時間,因為你還沒學會正確地測試代碼。當你習慣了之后,測試就會成為你開發(fā)過程中的一部分,變成一個非常好的習慣。測試可以省掉很多時間以及潛在的麻煩。
設置過大的操作指令
一個非常低效的習慣是設置過大的操作指令。太大的操作指令會讓你過度注重一些細節(jié)而忽視整體規(guī)劃。這些指令會發(fā)生大量變化,最后你自己都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另外,如果讓你去審閱一個有100多份變更文件夾的指令,你會怎么想?你可能想罵人,也可能完全失去了審閱的動力。
小的操作指令才是合適的。它們讓開發(fā)者可以給出一個詳細的指令信息。但“還要優(yōu)化一下”可不算詳細的指令信息。
小的指令也可以讓代碼審閱更加輕松。審閱者可以一次審閱一種變化,并了解開發(fā)者的思維過程。
小的操作指令也更容易調試。開發(fā)人員可以輕松回到某個指令,然后測試是否有漏洞。小指令的好處就是,當你發(fā)現了漏洞的來源后,你無需檢查太多代碼。
小代碼會讓你的工作更有效率,事倍功半。
努力擺脫這4個壞習慣,成為超級賽亞人,pei,成為超高級碼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