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什么是 “模因” ?

有關(guān) “模因” 的故事
話說很久以前,有一個老頭名叫洪七公,他有10個兒子,10個女兒。
洪七公擁有這么多的子嗣,個體的基因能夠廣泛傳播,他是不是感到很滿足呢?
然而,洪七公還是有一個大大的遺憾:
他是一位武功高手,生平最得意的武功是降龍十八掌,可是他的兒女資質(zhì)不佳,沒有人能領(lǐng)悟這套武功,因此他的生平絕學(xué)眼看就要失傳了。
終于有一天,洪七公遇到了一位天資聰穎的年輕人,這個年輕人名叫郭靖。于是老頭很高興,收郭靖為徒,把降龍十八掌的絕技傳授給了郭靖。從此,洪七公的人生終于不再留有遺憾了。
這個故事里,洪七公的兒女繼承了洪七公的基因,而郭靖繼承了洪七公的武功,更籠統(tǒng)地說,是繼承了洪七公的模因。
模因,英文meme,最早由《自私的基因》這本書的作者理查德·道金斯提出,是一個與基因(gene)相對應(yīng)的概念。
基因使得各種生物把自己的生理特性遺傳給下一代;模因使得人類把自己的思想、行為傳播給其他人。
模因的特性
遺傳性
什么是模因的遺傳性?正如基因可以通過爸爸媽媽遺傳給孩子們,模因也可以進(jìn)行廣泛的傳播。比如許多經(jīng)典的童話故事,就是通過口頭講述或者文字的形式,在人類社會傳播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
變異性
正如基因一樣,模因不僅可以遺傳,也會發(fā)生變異。比如我們今天使用的現(xiàn)代漢語,和一千年前的文言文有很大不同;我們今天聽到的童話,也是經(jīng)過了無數(shù)個版本的改編。
選擇性
達(dá)爾文說過,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不同的基因之間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只有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基因才得以流傳下來,并蓬勃發(fā)展。
模因也是如此。在悠久的人類歷史當(dāng)中,許多模因流傳千年,也有許多模因不幸消亡了,這些模因要么是傳播的難度太大,要么是不適應(yīng)時代的需求,要么是隨著整個文明一起消亡(比如瑪雅文明)。
模因與基因
傳播方式
顯然,基因只能通過生兒育女的方式,使爸爸媽媽把自己的一半基因傳播給后代。
相比之下,模因的傳播方式簡直太多了:媽媽可以傳播給孩子;老師可以傳播給學(xué)生;朋友之間可以傳播;陌生人之間也可以傳播;甚至已故的死人也可以把模因傳給在世的活人。
表現(xiàn)形式
基因的表現(xiàn)形式,只能是生物體的生理特征。比如一個人的個子很高,他的后代大概率也是高個子;一個人的皮膚很白,他的后代大概率也是白皮膚。
而模因的表現(xiàn)形式則要豐富得多:有形的,可以是文字、繪畫、服飾,建筑風(fēng)格;無形的,可以是語言、音樂、故事、思想、信仰。
自主選擇權(quán)
我們能選擇自己的基因嗎?顯然是不能。我們想擁有愛因斯坦的智商,奧黛麗的顏值,但我們的基因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zhuǎn)移。
對于模因,接受還是拒絕,我們有一定的選擇權(quán)。我們可以主觀選擇是否信仰基督教、是否信奉儒家思想、是否支持同性戀、是否學(xué)習(xí)西班牙語、是否欣賞蒙娜麗莎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