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為什么鍵盤以QWER排列,而不是ABCD?
QWERTY的來源
第一臺實用即真正的打字機的發(fā)明人是一位美國人,他叫克里斯托夫·肖爾斯。
最初的打字機鍵盤是按照字母順序"abcd"這樣排列的,鍵盤的大概布局如下:
剛開始打字員對于打印機不是很熟練,所以用起來還沒有太大的問題。
但是,隨著打字員熟練程度的提升,敲擊鍵盤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問題就暴露出來了。
因為最初的打印機工作方式如下:
字母被敲擊時,彈簧把這個字母對應的一根金屬字桿彈到紙上,這樣就印上了一個字。松開時,要靠彈簧把字桿彈回原位。
據(jù)統(tǒng)計,DHIATENSOR這十個字母占了英語中70%的內容,所以,這些字母非常高頻,在原來的鍵盤中,這些字母幾乎都集中在了一起。
隨著打字員的速度越來越快,打字機的金屬桿之間經(jīng)常會卡在一起。
而克里斯托弗·肖爾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想了一個辦法來避免鍵盤之間的卡頓,于是他把出現(xiàn)頻率比較高的單詞分散到鍵盤的不同位置上去,讓他們盡可能離得遠,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碰撞的機會。
于是,就出現(xiàn)了QWERTY鍵盤,“QWERTY”是該鍵盤布局字母區(qū)第一行的前六個字母。
所以,QWERTY鍵盤的出現(xiàn),目的并不是提升打字速度,也不是符合人體工程學,這種設計在當時只是會降低打字速度,但是可以有效的避免卡鍵。
為什么QWER延續(xù)至今
QWERTY鍵盤最初的設計只是想通過曲線救國的方式解決鍵盤按鍵卡頓的問題,那么隨著技術的發(fā)展,按鍵卡頓的問題就已經(jīng)不存在了。那為什么時至今日,還是在使用這種鍵盤呢?
其實,在市面上,確實不只有QWERTY鍵盤這一種,而且QWERTY鍵盤也不是打字最快的鍵盤。
甚至有很多人公開說過“QWERTY鍵盤布局是史上最反人類的設計”??偨Y下來,這個鍵盤布局有以下幾大缺點:
該鍵盤天生就是為了減速而設計的鍵盤,效率低下
將常用的字母和符號邊緣化,并分配給力量較弱的小拇指和無名指
中間的黃金區(qū)域全都是那些不常用的字母
手指不停地在三排鍵盤中上下移動,效率進一步降低
除了QWERTY鍵盤外,確實還有很多優(yōu)秀的鍵盤布局方式,Dvorak便是其中之一。
1936年美國人August Dvorak設計出了被稱作Dvorak鍵盤。
有專家提出,對最優(yōu)的打字速度來說,鍵盤應該設計成:
右手和左手的負荷應該是相等的。
最大化中間排(home row)的負荷。
兩手順序交替的頻率最大化,并且相同手指的頻率最小化。
在這些方面,Dvorak鍵盤確實做得很好:打字的67%在中間排進行,左右手平衡是47%:53%。QWERTY鍵盤的打字大多數(shù)在最上面一排,并且左右手平衡是57%:43%。
像Dvorak鍵盤一樣,這么多年來,QWERTY鍵盤從來不缺少競爭對手,也出現(xiàn)過很多優(yōu)秀的鍵盤類型,但是最終歷史選擇了QWERTY鍵盤,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很多測評中,其他鍵盤并沒有占據(jù)太大的優(yōu)勢
人們已經(jīng)習慣了使用QWERTY鍵盤,切換成本太高
QWERTY鍵盤已經(jīng)是行業(yè)標準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漫話編程」,可以通過以下二維碼關注。轉載本文請聯(lián)系 漫話編程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