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你對信息安全重視過嗎?

安全 應用安全
近日,來自上海代表團的全國人大代表邵志清提出,在立法普法保護個人生物信息安全的同時,應充分考慮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和未來發(fā)展。近幾年,關于信息安全保護的提案、議案逐漸增加,信息安全也逐漸走進公眾視野。

 近日,來自上海代表團的全國人大代表邵志清提出,在立法普法保護個人生物信息安全的同時,應充分考慮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和未來發(fā)展。近幾年,關于信息安全保護的提案、議案逐漸增加,信息安全也逐漸走進公眾視野。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近期透露,《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稿已經形成。在“兩會”推動的背景下,信息安全保護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

 

更多人選擇通過法律保護信息安全

看似遙遠的立法其實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實際上,個人信息的泄露在當今社會是普遍現(xiàn)象,甚至成為了“日常”。依據此前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發(fā)布的一則報告內容顯示:在被調查的10類100款App中,有多達91款App列出的權限存在涉嫌“越界”,即存在過度收集用戶個人信息問題。這給個人信息安全造成很大隱患。

近期,一項針對普通民眾的調查,收集了5000余份有效調查問卷。調查顯示,在被問及個人信息泄露后如何處理時,有52%的人選擇通過法律保護個人權利。這一回答從側面說明了公眾對個人信息安全的態(tài)度及寄予的希望。而如今,這樣的做法不僅被更多的人所選擇,更得到了國家立法層面的支持。未來個人信息安全也將得到更充分、有力的保障。然而,公眾是否已經對信息安全提起了足夠重視?

 

近半數人未對信息安全提起重視

在日新月異的當今社會,信息和數據為我們提供了更便捷的生活方式,也讓社會生產力極大提升,但硬幣的另一面,信息安全、數據安全的保護問題也隨之產生。如果不能妥善處理該問題,不論是個人還是全社會,都將承擔發(fā)展帶來的陣痛。

在調查中,有總數達到46%的受訪者者對“個人信息安全了解情況”表示“一般了解”、“不了解”甚至“沒有”。超過28%的受訪者認為,“個人信息安全意識淡薄”是造成個人信息泄露的主要原因,24%的受訪者認為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還有19%的受訪者指出是社會宣傳不到位的問題。相對于立法進程的不斷推進,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公眾對個人信息安全沒有提起足夠的重視,這是社會將要在下一個階段集中解決的問題之一。

 

在大數據環(huán)境下,用戶總是通過網址搜索記錄、手機上網記錄、淘寶購物記錄等信息來獲取用戶的信息,如興趣愛好、日常生活等,這些數據的收集其實都是在用戶未知的情況下進行的,因此,大數據存在信息收集隱患,與之還有安全漏洞多,數據泄露風險大,無意識歧視的安全隱患,當一些黑客攻擊你時,你所存儲的一些信息很容易暴露,這些都是關于大數據存在的隱患。

用戶隱私泄露,小部分是由于不良習慣無意識流出,多數還是系統(tǒng)管理漏洞導致,當用戶在瀏覽一些未知網站時,總是沒有意識的忽略警告,造成信息泄露,當然有些事系統(tǒng)管理不合理造成的,所以,在上網時都應該注意加以防范。

 

個人信息一旦泄露,如何補救?

事實上,做好個人信息保護工作能將信息泄漏的幾率降到很低,但可能百密一疏,一旦發(fā)現(xiàn)個人信息泄漏應該怎么辦?不要驚慌,根據實際情況采取行動,及時補救。

1、如今個人信息往往和銀行賬號、密碼等重要的信息聯(lián)系在一起,一旦個人信息泄露,應該馬上修改重要的密碼,避免造成經濟損失。如發(fā)現(xiàn)因個人信息泄漏造成信用卡被盜刷,還要在發(fā)現(xiàn)后的第一時間撥打銀行客服熱線掛失并凍結賬戶。

2、發(fā)現(xiàn)個人重要信息被不法機構竊取,可向公安部門、監(jiān)管機構、工商管理部門、消費者協(xié)會或相關機構進行投訴舉報。通過正規(guī)官方渠道對違法分子進行追蹤,在盡力挽回損失的同時,防止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避免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

責任編輯:華軒 來源: 今日頭條
相關推薦

2015-03-11 13:50:51

2012-01-16 10:41:25

安全互聯(lián)網IT部門

2015-10-26 09:52:26

bat裁員信息安全

2019-09-04 21:15:59

2019-08-28 11:03:46

2018-09-21 10:35:19

2020-09-29 09:58:30

網絡安全安防行業(yè)技術

2020-05-27 10:10:49

E安全

2019-08-14 05:35:08

2023-10-04 17:25:01

面向接口編程

2013-03-22 10:20:22

2015-01-14 10:40:57

信息安全信息泄露個人信息安全

2021-03-11 14:08:28

人臉識別信息安全人工智能

2012-10-19 09:22:54

2015-03-17 09:39:05

2021-07-12 07:59:05

對象接口編程

2021-09-25 13:12:47

數據開發(fā)架構

2020-03-11 20:42:34

瀏覽器緩存機制

2020-08-24 15:34:51

人工智能人臉識別技術
點贊
收藏

51CTO技術棧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