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上的5G,為何遲遲沒有迎來真正的爆發(fā)
近日,據外媒LADbible網報道,全球首款5G遠程驅動機械手臂目前完成了自己的紋身處女座,充分展示了5G網絡的速度和可靠性。要知道,紋身是直接在人體皮膚上進行藝術創(chuàng)造,技術難度非同一般,在用機器手臂正式紋身之前,研究人員曾用大量的蔬菜和人造皮膚進行實驗,最終在無數次的實驗之下,才找到了合適的紋身針。當機器人手臂幾乎沒有任何延遲,精準而快速下針完成圖案時,許多網友不禁對現代科學技術發(fā)出贊嘆,同時對5G能應用于紋身感到神奇。
萬億美元投入之下 各國5G發(fā)展現狀
在大家的普遍印象中,5G無疑是下一代通信技術的風口,全球各個國家和運營商都在積極推動5G網絡部署。全球移動通信系統(tǒng)協會(GSMA)預計,至2021年底,5G網絡將覆蓋全球1/5的人口;到2025年,全球運營商在5G網絡的投入將接近1萬億美元。
早在2018年12月1日,韓國三大移動通信運營商SKtelecom、KT、LGU+共同宣布韓國5G網絡正式商用,從此,韓國便正式成為全球第一個使用5G的國家。緊隨其后的是美國,AT&T在美國十幾個城市中正式推出符合3GPP標準的“5G+”服務,早期的5G服務在美國啟動并運行。
Opensignal最新數據顯示,韓國5G下載速率為351.2Mbps,是目前世界上下載速度最快的國家。到2020年6月,韓國三大運營商的5G基站數量為12.1萬座,在覆蓋率方面處于全球領先水平?,F在,韓國運營商已將5G網絡覆蓋全國人口的90%。而美國并沒有本土電信設備廠家,加之對華為實施封鎖,也因此成為諾基亞、愛立信、三星等設備商爭奪的重點。但由于美國其它行業(yè)占用無線頻譜資源過多,導致無法分配給5G足夠的頻譜,截至2020年4月,美國建成的5G基站數也僅在1.5萬左右。
雖然與韓國、美國相比,我國的5G發(fā)展起步明顯較晚,但不論是國家層面還是企業(yè)層面都極其重視。在2021年全國工業(y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表示,2021年將有序推進5G網絡建設及應用,加快主要城市5G覆蓋,推進共建共享,新建5G基站60萬個以上。最近的《2021年工業(yè)信息化標準工作要點》更是指出,要大力開展5G及下一代移動通信、“IPv6+”及下一代互聯網、域名服務和管理、高速寬帶、未來網絡等標準的研究與制定。
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網絡,截至2020年底,中國開通5G基站超過71.8萬個,實現所有地級以上城市5G網絡全覆蓋。IHS曾分析認為,中國將在5G建設中占據主要地位,而且華為、中興通訊等廠商將在5G主要技術領域中保持領先地位。中國信通院《5G產業(yè)經濟貢獻》白皮書預測,2020年-2025年,我國5G商用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將達10.6萬億元,間接拉動經濟總產出約24.8萬億元,直接創(chuàng)造超過300萬個就業(yè)崗位。高通公司的報告也預測,到2035年,5G將在全球創(chuàng)造13.1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出。
為眾多行業(yè)賦能 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
“5G是面向未來十年的創(chuàng)新平臺。”有業(yè)內人士指出,5G將催生超越想象的應用和商業(yè)模式,深刻改變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未來十年,5G生態(tài)系統(tǒng)有望創(chuàng)造超過13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出,以及2230萬個工作崗位,對汽車、制造、娛樂、教育等眾多行業(yè)帶來積極變革,它不僅僅是整個無線通信和智能終端產業(yè)的發(fā)展機遇,更是經濟增長和社會發(fā)展的巨大機遇。
如果說4G的大規(guī)模應用讓人類真正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那么5G的超快速度、超高帶寬、超低延時,將對原來的移動互聯網進行全面的改造,對整個世界帶來全新的改變。就像4G便利和繁榮了直播、短視頻、移動支付、共享出行、外賣等,也因此催生了今日頭條、美團、滴滴等互聯網巨頭,5G勢必也將帶領新的超級風口,催生下一批新的獨角獸。
不過,任何新事物的發(fā)展都是社會綜合發(fā)展的結果,絕不是某單一技術能單獨完成的,5G時代的變化,也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想要讓5G真正發(fā)揮出商業(yè)應用上的價值,仍需解決以下客觀問題。
一、 設備
4G之所以能夠被廣泛應用,離不開承載它的智能手機。雖然智能手機也將作為5G使用的基礎設備之一,但我們還需要更多強大的設備來支持5G,例如眼鏡、頭盔、其它傳感器、手表、手環(huán)、全息投影、柔性屏、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無人機等,而這些設備的性能提高有多快、商用速度有多快,將決定5G應用的深度和廣度。
二、 成本
以5G手機成本為例,其耗費流量的速度是4G的幾十倍,如果按照流量收費,5G可能很難在短期內被更多人接受,更別說其它設備的普及了。想要讓更多人的手機用上5G,運營商或許仍需要推出像4G一樣低價格的無限流量包月套餐,供大家選擇。
三、 安全性
當5G應用于其它領域,比如AR/VR、人臉識別時,一切在云端的信息讓隱私泄露開始成為風險,而更讓人擔憂的則是5G應用于無人駕駛領域,無人駕駛本質上是一種人工智能,但人工智能可能就會失控,我們對無人駕駛的安全要求也要遠遠高于人工駕駛。此外,一旦無人駕駛汽車或無人機被不法分子利用,用于謀殺、報復社會,后果也將不堪設想。
四、 穩(wěn)定性
5G應用對網絡的穩(wěn)定性要求極高,不管是沉浸式體驗、遠程通信、遙控手術,還是無人駕駛,網絡稍有卡頓或延遲,都會造成體驗滿意度急劇下降,甚至造成斷網事故。
五、 隱私保護
如果一切信息被放在云端,只要云端密碼泄露,或者被黑客攻擊,甚至簡單的撞庫,都有可能瞬間傳遍全網。萬物皆可聯網,也就意味著我們也是隨時隨地被無數的設備在搜集信息。對互聯網而言,人人都是裸奔的狀態(tài)。
六、 既得利益團體的阻礙
5G帶來的利益格局的變化,比4G更大,既得利益團體的抵制,也將會更加激烈。典型的例子是無人駕駛,在美國、中國、日本、韓國、德國,汽車產業(yè)都是重要的制造產業(yè),傳統(tǒng)車企也都在各自國家擁有巨大的政策和輿論影響力。無人駕駛的巨頭,將可能不再是大眾、通用、豐田等傳統(tǒng)車企,而可能是谷歌、特斯特,或者中國的華為。
5G賽道融資大熱 華為或領先開跑
美國媒體曾報道,華為正在引領全球5G競賽,據了解,華為目前正擁有3000多項5G專利申請,其中1200多項已獲授權,而美國英特爾公司只有小部分的專利已經授權。眾所周知,美國正在動用國家權力抑制華為的發(fā)展,同時游說各國盟友,勸說停用華為產品,后又提出建立多邊通信安全基金,用于5G技術和設備開發(fā),以扭轉5G被動、落后的局面。
盡管美國的打壓對華為造成了很大的打擊,但在5G發(fā)展的大趨勢下,華為對全球5G的影響仍在持續(xù)擴大。相關媒體報道,華為常務董事丁耘也公開表示,華為已經拿下了全球運營商超過1000個5G行業(yè)應用合同,這些合同涵蓋超過20個行業(yè),迄今為止,全球59個國家或地區(qū)的140張商用5G網絡中,華為承建了一半以上網絡。
有華為在前表率,國內的5G運營商、設備商、終端商也在持續(xù)發(fā)力,甚至在去年迎來了融資熱,企查查數據顯示,2015-2020年,中國5G產業(yè)累計發(fā)生356件融資事件,融資金額累計1278.74億元。5年間融資事件數總體呈增長態(tài)勢,2017年融資規(guī)模顯著大于其他年份,原因是2017年聯通混改,募集資金總額達780億元,排除這一特殊因素,2020年是近五年5G產業(yè)相關企業(yè)融資最好的年份。

資料來源:企查查,數據猿制圖
從企業(yè)融資階段來看,近五年5G產業(yè)獲得融資的早期項目占據總體融資數的一半,獲得戰(zhàn)略投資的項目數僅占比總數的16.27%,但其融資規(guī)模卻占到整體融資規(guī)模的76%,5G產業(yè)發(fā)展成熟度較高的企業(yè)吸收了資本市場四分之三的資金。從2015-2020年的融資規(guī)模來看,2017年聯通混改,募集資金總額為近五年之首,達780億元,聞泰科技、紫光展銳、魅族科技、千方科技、硅谷數模、中興微電子皆有上榜,且投資方主要以國家隊為主,如中國國有企業(yè)結構調整基金、國家集成電路產業(yè)投資基金、上海國盛等,當然其中也不乏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巨頭。
作為驅動工業(yè)4.0、智慧工廠、工業(yè)互聯網發(fā)展的核心動能,5G將持續(xù)在各行各業(yè)中不斷滲透及應用。2021年,隨著人口對通信網絡的依賴程度提高,相信在相關政策支持及資本的強勢投入之下,5G將迎來新的快速發(fā)展,但目前來說,5G應用發(fā)展還存在融合應用商業(yè)盈利模式尚不明晰的問題,而這需要運營商和各個領域進一步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