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你對象口中的“5W2H”
周末的時候和朋友出去吃飯,他說起有一次沒給媳婦兒匯報出去吃飯,回家被盤問的過程。這個盤問的問題,讓我想起了5W2H這個經(jīng)典的分析方法框架。
那次他回到家晚了,被媳婦兒堵門口,問了大概以下幾個問題:
1、去干啥了?
2、和誰?
3、咋這么晚才回來?
4、在哪兒?
5、為啥又約飯?
這就是5W,還有2H:
1、誰請的?
2、花了多少錢?
問的恰到好處,一個都不漏下。精準的問清楚了出去和朋友約局這件事兒的所有重點。該知道的一個不落,整個思考和逼問過程,行云流水,一氣呵成,邏輯縝密。讓你不得不為之佩服。
不知道你經(jīng)歷過沒有,師兄也是經(jīng)歷過這種的,都懂的吧~
那么結(jié)合到工作中,我們在做需求的時候是不是也能借鑒這個思維?!
一個需求,也可以從以下角度進行拆解:
- what:什么事
- who:什么人
- when:什么時候
- where:什么地點
- why:為什么
- how:如何做的
- how much:花了多少錢
比如最近產(chǎn)品的GMV下降了,我們想要分析一下原因。如何使用5W2H拆解呢?
what:什么事
明確到底是什么問題,比如這個需求是GMV下降了,我們想分析下,GMV為什么下降。
但是我們不僅僅要明確GMV下降這個問題,我們最好能夠量化出來,下降了多少。比如同比(環(huán)比)XX時間絕對值下降了多少,相對值下降了多少。一般情況下,GMV處于什么位置波動,此次GMV下降,是在這個范圍內(nèi)波動,還是超出了這個波動范圍。如果在這個范圍內(nèi)波動,則是正?,F(xiàn)象,如果超出了,我們才將之判定為異常。
who:什么人
明確此次GMV下降,是哪種用戶下降導致的。是新用戶還是老用戶,如果是新用戶,是不是我們的渠道策略變化了,新拉來的用戶不是我們的目標用戶,或者這批用戶對此類型的產(chǎn)品不敏感導致。如果是老用戶,是不是老用戶的復購率在下降,還是老用戶的客單價在下降。
when:什么時候
什么時間點開始下降的,下降的對比條件是同比,環(huán)比,還是定基比。從天級來看,是每天都在下降,還是某個節(jié)點下降后就不再下降;從小時上看,是全天都在下降,還是具體某幾個小時在下降。這些我們都可以拆分出來更細粒度的時間維度的數(shù)據(jù)。
where:什么地點
是全國都在下降,還是某些省份下降?是哪個渠道來源下的GMV下降,還是整體渠道都在下降?每個可以拆的地理信息,和渠道信息,以及產(chǎn)品信息我們都能做一次拆分,細分到這些實際的地理信息和虛擬的地理信息維度下的數(shù)據(jù)情況。
why:為什么
也就是通過上述原因,我們總結(jié)出,到底為什么下降,得出一個基于事實的原因解讀。我們拆分了這么多維度,總會有異常的值,結(jié)合這些異常的值,總結(jié)出具體的原因和結(jié)論性觀點。
how:如何做的
如果我們要提升GMV,我們要如何做。相應(yīng)的,我們找到了結(jié)論,那么我們只是解決了過去的問題。因為我們提出這個需求,是要解決他未來可能還繼續(xù)下降的問題。所以我們需要給出解法,也就是結(jié)合當下的問題,從產(chǎn)品上,運營上,策略上去提出我們的建議。給出相應(yīng)的解法,應(yīng)對未來的方向和策略,才是我們應(yīng)該做的。
how much:花了多少錢
如果我們提出了一個解法,那么我們還要計算出這個解法下的收益和損失。比如我們覺得GMV下降的解法是提高產(chǎn)品單價,那么我們需要考慮這種做法對我們整體的收益有多少。及提高單價,可以提高ARPU值,但是會影響購買率,整體算下來,我們是虧的還是賺的。
也就是說,我們不僅提出對應(yīng)的策略,還需要預(yù)估對應(yīng)策略下的收益與影響,這樣才能更好的衡量我們策略的效果,對策略做出合理的評估。
通過拆解,我們不僅定義了這個GMV是否異常,還明確了哪些原因?qū)е碌腉MV異常,更提出了相應(yīng)的解法,和解法的收益。
這個也是一個完整的需求拆解和處理過程,很多時候我們可能只做到了拆解和異常解讀,那其實 2H我們就沒有做到。
很多時候,統(tǒng)計分析方法也是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總結(jié)下也可以匯總出工作上的打法。大家多思考沉淀。就比如,出去玩這件事兒,根據(jù)我這些年的過來人經(jīng)驗總結(jié),還是需要給家里人“匯報”下的,這樣家里人才更放心~
今天就到這,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