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研究團隊改進了智能穿衣輔助機器人的防碰撞算法
對于普通人來說,每日起床穿衣是一件相當輕松的事情。然而對于身體不便的殘障群體,穿衣所帶來的挑戰(zhàn),顯然要復雜得多 —— 甚至需要第二人的幫助。好消息是,麻省理工學院(MIT)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CSAIL)的一支研究團隊,已經(jīng)開發(fā)出了一款相當智能的穿衣輔助機器人。
據(jù)悉,CSAIL 專注于開發(fā)設(shè)計各種能夠改善人類日常生活的技術(shù),讓大家能夠更加安全、高效地開展相關(guān)工作和娛樂活動。
比如去年,該實驗室就展示過 COVID-Fighting 機器人。在 UVC 光的照射下,它能夠在游蕩在大型倉庫中,輕松地對各種物體表面展開消殺工作。
這臺機器人的最特別之處,在于使用了增強的防碰撞算法,能夠為有需要的人們提供快速且安全的穿衣輔助。
相比之下,其它算法在防碰撞算法的設(shè)計上相當刻板且保守,往往導致其直接停止相關(guān)動作。
CSAIL 的新算法,在一定程度上適當放松了機器人的束縛。在避免碰撞傷害的同時,它更加專注于將碰撞的力量最小化。
于是當你順著穿衣方向拖動的時候(比如將夾克袖子拉到手臂上),MIT 智能穿衣輔助機器人不僅不會磕磕絆絆地工作,還不會將用戶意外撞倒。
展望未來,CSAIL 研究團隊希望進一步改進算法。從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讓機器人逐漸學習、領(lǐng)會、并迎合用戶的穿衣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