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HarmonyOS 3.0正式版發(fā)布。
當年,鴻蒙系統(tǒng)的橫空出世讓人看到了華為面對美國封鎖進行絕地反擊的努力,也讓人對智能設備市場國產操作系統(tǒng)的崛起充滿期待。
但事實是,從鴻蒙系統(tǒng)第一次亮相直到如今,關于其是“安卓套殼”的質疑就不絕于耳。此次版本更新則釋放出了這樣的信號:HarmonyOS 3.0在底層開發(fā)結構上完全剔除了安卓開源代碼,完成與安卓系統(tǒng)切割。
這個被寄予了厚望的操作系統(tǒng)到底發(fā)展得如何,是否已經可以直面諸多質疑?我們且作進一步觀察。
亮點何在
作為全新的大版本迭代,HarmonyOS 3.0有著周密的測試和推廣計劃——早期預覽版本、Beta版本、正式版,循序漸進,各擔其責。
圖源:HarmonyOS開發(fā)者社區(qū)
HarmonyOS 3.0除了對已知問題進行修復等基本操作外,剔除了HarmonyOS 2.0的臃腫部分,在隱私安全、交互設計、性能表現、多設備互聯(lián)互通方面實現了全面提升,將其“萬物互聯(lián)”理念貫徹到底。
隱私安全:進一步加強用戶安全隱私保障。重新設計了App權限訪問記錄界面,使其更加簡潔直觀,便于用戶直接管理;增加了剪切板隱私保護、模糊定位等功能,同時系統(tǒng)內置系統(tǒng)級反欺詐功能,提升隱私保護水準。
交互設計:新增超級桌面,能夠讓華為應用市場中的移動App在不同終端設備中無縫流轉,打破了跨終端應用的隔閡。此外,還加入了桌面服務卡片可堆疊、文件夾大小可伸縮、系統(tǒng)支持純凈模式等新特性。
性能表現:完善ArkUI能力,提升HarmonyOS應用界面開發(fā)效率30%;增強JS/eTS語言應用開發(fā)能力,使能JS/eTS語言支持復雜界面繪制,JS應用啟動速度提升50%。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新的算法加入,HarmonyOS?3.0在日常使用時比2.0更加流暢省電。
多設備互聯(lián)互通:支持更多設備接入;多屏協(xié)同進一步升級,甚至于鴻蒙系統(tǒng)的手機可以調用鴻蒙系統(tǒng)電腦上顯卡,也就是間接地為手機增加顯存與圖形圖像處理速度。未來將搭載更多智能穿戴、智慧屏等產品,手機、平板及汽車座艙等品類,例如Mate50、問界M7。
此外,華為HarmonyOS 3.0取消了諸多系統(tǒng)內置廣告,用戶體驗會變得更好。
鴻蒙:從“PPT系統(tǒng)”走向公開
回顧HarmonyOS的發(fā)展歷程,雖時日尚短,但可稱得上步步矚目。
2020年9月10日,松山湖。在華為開發(fā)者大會上,HarmonyOS 2.0首次亮相。彼時,這一系統(tǒng)還被不少人戲稱為“PPT系統(tǒng)”,因為多數人能看到的只有鴻蒙的PPT介紹。
直到2021年6月2日,華為發(fā)布HarmonyOS 2.0正式版。也就是在此時,大眾才開始真正接觸并使用鴻蒙系統(tǒng)。大多數人了解鴻蒙也是從2.0版本開始。
也許會有人好奇,1.0去哪兒了?事實上,HarmonyOS 1.0并未開源,而且只有開發(fā)者測試版本。據披露資料顯示,HarmonyOS 1.0依舊是在emui的基礎上進行開發(fā)制作,旨在集成安卓的特性,讓鴻蒙能很好地兼容安卓??梢哉f,直到HarmonyOS 2.0,鴻蒙才是真正獨立于安卓存在的一款操作系統(tǒng)。
如今,HarmonyOS 3.0已然到來,“是否需要升級”成為很多用戶關心的焦點。首先看一下,相較于2.0版本,3.0的差異在哪里?據公開信息,可歸納為三點。
其一,在軟硬件協(xié)同優(yōu)化性能方面,相較于HarmonyOS 2.0,HarmonyOS 3.0加入了軟硬件協(xié)同優(yōu)化、垂直加速文件系統(tǒng)、高性能IPC,使得系統(tǒng)整體性能得到明顯提升。
其二,在異構組網和分布式任務處理性能方面,和HarmonyOS 2.0相比,HarmonyOS
3.0的設備連接性能提升50%,連接穩(wěn)定性提升100%,跨終端操作性能提升20%。
其三,新增多項功能,其中以超級終端多設備接入、分布式協(xié)同計算和設備性能共享較為亮眼。這三項功能的加入為用戶帶來多設備自由組合,應用流轉,設備間性能共享等重磅升級,志在改善用戶的使用體驗。
此外,從披露的內容來看,HarmonyOS 3.0還進行了其他細節(jié)上的優(yōu)化。比如:
- 簡化小窗交互,讓操作更加絲滑;
- 大文件功能優(yōu)化,使打開文件的速度更快;
- 改進橫屏動畫,橫豎屏切換更加流暢;
- 加入全半局高斯模糊計算,讓畫面表現更自然;
- 新增任務流轉自適應分辨率,可以根據應用自動切換屏幕分辨率;
徹底破圈OR爭議加劇
自上線以來,華為HarmonyOS系統(tǒng)一直受到各界關注。華為官方數據顯示,截至4月28日,搭載鴻蒙系統(tǒng)的華為設備數量已經超過2.4億臺,華為終端全球月活用戶數達7.3億,生態(tài)設備發(fā)貨量也超過1.5億臺。
對于一個新生系統(tǒng)來說,在如此短的時間取得這樣的成績可以說表現不俗,但是伴隨鴻蒙系統(tǒng)成長起來的除了認可也有質疑。爭議的焦點在于“鴻蒙到底是不是安卓套個皮?”,由此再進一步,鴻蒙到底算不算真正的國產操作系統(tǒng)?
支持者認為,鴻蒙并不是套殼的安卓系統(tǒng)。原因主要在于:
一、兩者的定位有鮮明差異。鴻蒙的核心愿景是“萬物互聯(lián)”,志在打造一款全場景覆蓋的分布式操作系統(tǒng)。而安卓一般只應用于移動設備,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
二、兩者的技術實現細節(jié)也有不同。安卓系統(tǒng)基于linux的宏內核設計,速度快,但可拓展性極差。鴻蒙則是基于微內核設計,效率不如宏內核,但本身安全性和可靠性更強,加上拓展性方面也更具優(yōu)勢,更適合物聯(lián)網平臺。此外,安卓系統(tǒng)采用Java語言編碼,需要通過虛擬機充當中間人,才能與底層操作系統(tǒng)通信。而鴻蒙開發(fā)也可以采用Java語言,但華為研發(fā)了方舟編譯器,取代了虛擬機,可以直接和底層操作系統(tǒng)通信。
三、兼容安卓是權宜之計,等到越來越多的鴻蒙原生應用形成氣候,鴻蒙自然會蛻變成長。真正流行的操作系統(tǒng),都有十萬級以上的各類程序,構成其堅實的護城河。全新的操作系統(tǒng)需要找到無可替代又能迅速擴張的市場,才可能成功突圍。但事實上,這樣的機遇只出現過兩次——桌面PC普及階段和智能手機普及階段,中國均已錯過。在此背景下,華為有能力把原創(chuàng)系統(tǒng)做得很不一樣,但這明顯不利于用戶接受,也不利于新系統(tǒng)的推廣和覆蓋。
反對者則認為,只要是用開源的代碼拿來修改,哪怕自己寫得再多,也不該宣稱擁有所有權,否則無異于“耍流氓”。只有深度開發(fā),擁有一套自己的體系,才符合大眾心中對于“國產操作系統(tǒng)”的期待,才能有一天真正成為可以和iOS、Android比肩的系統(tǒng)。
對此,前華為消費者BG軟件部總裁王成錄曾指出,大家質疑鴻蒙是不是安卓換個殼,這是基于眾人對軟件開源的理解不夠一致。并不是所有安卓代碼都是谷歌開發(fā)的,絕大部分代碼來自開源社區(qū)。鴻蒙也會吸收社區(qū)的優(yōu)秀技術和代碼,用了AOSP(Android
開源項目)的開源代碼,就判斷鴻蒙是安卓換了皮,說明這類吐槽者沒有太準確理解什么是開源。
不過,HarmonyOS 3.0的發(fā)布信息表明,華為面對此類質疑也并非完全無動于衷。HarmonyOS 3.0在底層開發(fā)結構上完全剔除了安卓開源代碼,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也是為了完成與安卓系統(tǒng)更為徹底的割席。
如何構建“國產系統(tǒng)”?基于開源做一定程度的修改,和完全自主進行深度開發(fā),筆者認為兩者都是合理的。只是很多人過于期待“從零開始”的開山傳奇,而無法接受基于“他山之石”的保守努力。
結語
開辟鴻蒙非易事!于華為而言,自研一套系統(tǒng)本身就是一件需要極大魄力、極大毅力的極難之事。國人對于“國貨”熱情期待的目光,也給鴻蒙操作系統(tǒng)帶來了新的期許。
此次發(fā)布,從華為官方公布的機型支持范圍來看,基本上過去五年內華為手機的所有機型都在這次HarmonyOS 3.0的升級名單內。可見華為對于HarmonyOS 3.0的信心。
至于HarmonyOS 3.0的發(fā)布是徹底破了安卓圈的開始,還是爭議加劇的引線,可以靜心以待。不可否認的是,鴻蒙系統(tǒng)的誕生和發(fā)展彌補了國內在這一領域的空缺,鴻蒙生態(tài)的擴大讓我們可以更加逼近那個“萬物互聯(lián)”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