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了,美國汽車巨頭向中國公司買技術
輪到美國以市場換技術、花錢買技術了?
2 月 14 日,福特官方宣布將在美國密歇根州的馬歇爾市(Marshall)新建一座磷酸鐵鋰電池工廠。該工廠總投資 35 億美元,年產(chǎn)能約為 35GWh,預計將在 2026 年投產(chǎn)。
在福特這篇新聞稿不起眼的結(jié)尾部分,有一小段寫道:“寧德時代將為福特磷酸鐵鋰電池工廠的生產(chǎn)提供技術與服務支持。福特工程師將會負責電芯與整車集成工作。”
也就是說,福特的這座新電池工廠開創(chuàng)了一種全新的合作模式:福特出錢,寧德時代出技術。
拜登有政策,福特有對策
在福特與寧德時代的合作中,福特將全資擁有新電池工廠,包括該建筑和基礎設施。而寧德時代將提供籌建和運營服務,并就電池專利技術進行許可。
這種全新的合作模式,其實是為了規(guī)避美國貿(mào)易保護政策的無奈之舉。
隨著全球汽車行業(yè)加速電動化轉(zhuǎn)型,車企與電池廠商合建電池工廠已經(jīng)成了一大趨勢。寧德時代作為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動力電池企業(yè),與許多車企都有合作。
但是鑒于當前的中美關系,寧德時代在美國不論是獨資建廠還是與車企合資建廠,都是存在一定風險的。
如果寧德時代獨資建廠,一旦中美關系進一步惡化,巨額投資就可能打了水漂。
如果寧德時代與車企合資建廠,則有可能無法獲得美國政府的新能源補貼,進而喪失市場競爭力。
從今年開始美國政府會對電動汽車提供最高 7500 美元的稅收抵免。但是根據(jù)《通貨膨脹削減法案》規(guī)定,如果電池中的材料和關鍵礦物是由“受關注的外國實體”提取、加工或回收的,就會被取消稅收抵免資格。
顯然,寧德時代就是潛在的“受關注的外國實體”。
通過“福特出錢、寧德時代出技術”的合作模式,福特可以獲得高水平的動力電池;寧德時代的出貨量雖然無法提升,但是能夠獲得穩(wěn)定的營收,同時搶掉一部分韓國對手的訂單。
特斯拉帶來降本壓力,福特亟需磷酸鐵鋰電池
在動力電池領域,美國本土車企大都與韓國電池廠商合作。
通用汽車與 LG 新能源合作建設三座電池工廠,其中一座已投產(chǎn),兩座在建;Stellantis 也選擇與 LG 新能源合作,在加拿大新建一座電池工廠。
此前福特已經(jīng)宣布將與 SK On 合作,新建三座電池工廠。
為何福特的新工廠不繼續(xù)與韓國電池廠商合作,而是專門繞開美國貿(mào)易保護政策與寧德時代合作呢?
原因就是福特為了降低成本,希望采用磷酸鐵鋰電池。
但韓國電池廠商都采用三元鋰電池技術路線,而最好的磷酸鐵鋰電池技術掌握在比亞迪、寧德時代手里。
和同等水平的三元鋰電池相比,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都比較低,低溫性能也要弱一些,但是勝在成本更低、循環(huán)壽命更長。
在北美市場,車輛的尺寸和重量都偏大,比如福特 F-150 Lightning 這類電動皮卡。磷酸鐵鋰低能量密度帶來的重量劣勢完全可以忽略不計,而成本優(yōu)勢卻是非常明顯的。
隨著電動汽車市場競爭的加劇,車企有非常強烈的降成本需求。特別是在特斯拉大降價之后,傳統(tǒng)車企更是壓力倍增。
福特亟需磷酸鐵鋰電池,而寧德時代希望進入美國市場,雙方一拍即合,便有了“福特出錢、寧德時代出技術”的合作。
寫在最后
在汽車行業(yè),中外合作向來是中方以市場換技術、花錢買技術。自 1983 年引入北京 Jeep 以來,這種模式已經(jīng)持續(xù)了近 40 年。
但是在最近幾年,中國在智能電動汽車方面的優(yōu)勢正在逐步顯現(xiàn),并將改變中外合作的模式。
2019 年,豐田為了加快電動化轉(zhuǎn)型的步伐,選擇與比亞迪合作。豐田最新推出的 bZ3 車型就采用比亞迪的三電技術。
2022 年,大眾投資了中國本土自動駕駛公司地平線,以加快智能駕駛系統(tǒng)的開發(fā)進程,項目投資總額高達 168 億元人民幣。
現(xiàn)在,又有福特為了獲得磷酸鐵鋰電池技術,選擇與寧德時代合作。
時代真是變了。
更多精彩原創(chuàng)內(nèi)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智能車指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