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不會PS沒關系,AI拼圖技術已能以假亂真

人工智能 新聞
話說這兩年,“文字生成圖像的擴散模型”著實大火了一把,DALL·E 2和Imagen都是基于此開發(fā)出來的應用。

本文經AI新媒體量子位(公眾號ID:QbitAI)授權轉載,轉載請聯(lián)系出處。

這是一份看似平平無奇的日式便當。

圖片

但你敢信,其實每一格食物都是P上去的,而且原圖還是醬嬸兒的:

圖片

△直接摳圖貼上去,效果一眼假

背后操作者并不是什么PS大佬,而是一只AI,名字很直白:拼圖擴散(Collage Diffusion)。

隨便找?guī)讖埿D拿給它,AI就能自己看懂圖片內容,再把各元素非常自然地拼成一張大圖——完全不存在一眼假。

其效果驚艷了不少網(wǎng)友。

甚至還有PS愛好者直呼道:

這簡直是個天賜之物……希望很快能在Automatic1111( Stable Diffusion用戶常用的網(wǎng)絡UI,也有集成在PS中的插件版)中看到它。

圖片

為什么效果這么自然?

實際上,此AI生成的“日式便當”還有好幾個生成版本——都很自然有木有。

圖片

至于為啥還有多種版本?問就是因為用戶還能自定義,在總體不變得太離譜的前提下,他們可以微調各種細節(jié)。

除了“日式便當”,它還有不少出色的作品。

比如,這是拿給AI的素材,P圖痕跡明顯:

圖片

這是AI拼好的圖,反正我愣是沒看出什么P圖痕跡:

圖片

話說這兩年,“文字生成圖像的擴散模型”著實大火了一把,DALL·E 2和Imagen都是基于此開發(fā)出來的應用。這種擴散模型的優(yōu)點,是生成圖片多樣化、質量較高。

不過,文字終究對于目標圖像,最多只能起到模糊的規(guī)范作用,所以用戶通常要花大量時間調整提示(prompt),還得搭配上額外的控制組件,才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

就拿前文展示的日式便當來說:

如果用戶只輸入“一個裝有米飯、毛豆、生姜和壽司的便當盒”,那就既沒描述哪種食物放到哪一格,也沒有說明每種食物的外觀。但如果非要講清楚的話,用戶恐怕得寫一篇小作文了……

鑒于此,斯坦福團隊決定從別的角度出發(fā)。

他們決定參考傳統(tǒng)思路,通過拼圖來生成最終圖像,并由此開發(fā)出了一種新的擴散模型

有意思的是,說白了,這種模型也算是用經典技術“拼”出來的。

首先是分層:使用基于圖層的圖像編輯UI,將源圖像分解成一個個RGBA圖層(R、G、B分別代表紅、綠、藍,A代表透明度),然后將這些圖層排列在畫布上,并把每個圖層和文字提示配對。

通過分層,可以修改圖像中的各種元素。

到目前為止,分層已經是計算機圖形領域中一項成熟的技術,不過此前分層信息一般是作為單張圖片輸出結果使用的。

而在這種新型“拼圖擴散模型”中,分層信息成了后續(xù)操作的輸入。

圖片

除了分層,還搭配了現(xiàn)有的基于擴散的圖像協(xié)調技術,提升圖像視覺質量。

總而言之,該算法不僅限制了對象的某些屬性(如視覺特征)的變化,同時允許屬性(方向、光照、透視、遮擋)發(fā)生改變。

——從而平衡了還原度和自然度之間的關系,生成“神似”且毫無違和感的圖片。

操作過程也很easy,在交互編輯模式下,用戶在幾分鐘內就能創(chuàng)作一幅拼貼畫。

他們不僅可以自定義場景中的空間排列順序(就是把從別處扣出來的圖放到適當?shù)奈恢茫?/span>;還能調整生成圖像的各個組件。用同樣的源圖,可以得出不同的效果。

圖片

△最右列是這個AI的輸出結果

而在非交互式模式下(即用戶不拼圖,直接把一堆小圖丟給AI),AI也能根據(jù)拿到的小圖,自動拼出一張效果自然的大圖。

研究團隊

最后,來說說背后的研究團隊,他們是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的一群師生。

圖片

論文一作,Vishnu Sarukkai現(xiàn)為斯坦福計算機科學系研究生,還是碩博連讀的那種。

圖片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

此外,論文的共同作者Linden Li,也是斯坦福計算機科學系研究生。

圖片

在校求學期間,他曾到英偉達實習4個月,與英偉達深度學習研究小組合作,參與訓練了增加100M+參數(shù)的視覺轉換器模型。

論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303.00262

責任編輯:張燕妮 來源: 量子位
相關推薦

2011-09-06 14:44:35

Smilebox照片

2024-04-01 06:21:10

2020-11-13 07:08:35

AI人工智能

2021-06-08 10:23:12

人工智能人臉識別Deepfake

2019-08-20 09:26:48

AI人工智能麻省理工學院

2016-12-15 12:24:03

Oracle數(shù)據(jù)庫密碼

2019-12-27 15:18:01

微軟

2009-07-02 18:53:07

Linux

2023-11-10 00:09:25

人工智能虛假圖片

2020-11-16 15:53:51

物聯(lián)網(wǎng)IIoT數(shù)據(jù)

2017-08-17 10:30:49

惠普ENVY 13首發(fā)價

2020-12-28 12:39:53

面部識別人工

2015-06-09 03:19:57

WWDC服務

2022-12-26 07:37:23

Nacos代理模式運用場景、

2022-02-20 23:57:29

人工智能語音合成技術

2015-03-27 10:39:22

2019-11-06 13:57:05

AI 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

2019-02-15 14:33:56

AI模型翻譯語言

2015-06-12 10:27:46

2020-12-02 10:13:03

AI 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
點贊
收藏

51CTO技術棧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