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讓工作更輕松?這些人不同意:"我工作量翻倍了!"
7月24日消息,自從去年年底聊天機器人ChatGPT上線以來,人工智能開始成為一股熱潮。不少科技界的知名人士都認為,人工智能會讓人們的工作更輕松。但是很多一線員工并不認同這個觀點,有些人甚至認為,“人工智能幾乎使我們的工作量幾乎翻倍”。
以下為翻譯內(nèi)容:
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工具被寄予厚望,有望在工作場所提高效率、簡化任務,以及提升生產(chǎn)力。然而,尼爾·克拉克(Neil Clarke)還沒有感受到這一點。
克拉克是美國科幻雜志《克拉克世界》(Clarkesworld)的創(chuàng)始人兼總編。 他最近不得不暫時關閉在線投稿系統(tǒng),因為其編輯團隊被大量“質(zhì)量一直很差”的人工智能生成稿件所淹沒。
克拉克表示:“我們也算是見多識廣,這些故事可以說是最差勁的?!爆F(xiàn)在,他和團隊不得不手動篩選數(shù)百篇人工智能生成的內(nèi)容?!皢栴}不在于質(zhì)量,而在于數(shù)量,簡直要把我們埋了?!?/p>
他補充道:“這幾乎使我們的工作量增加了一倍。”他形容最新的人工智能工具是過去幾個月來的“眼中釘”。克拉克預計他的團隊將不得不再次關閉投稿系統(tǒng)。“情況會發(fā)展到我們無法應對的地步?!?/p>
自從去年底ChatGPT推出以來,科技界的許多知名人物都對人工智能的潛力大加贊賞,認為它能提高生產(chǎn)力,幫助我們減少工作量,并在未來創(chuàng)造新的更好的工作機會。微軟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最近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在未來幾年中,人工智能對工作的主要影響將是幫助人們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然而,就像科技領域經(jīng)常發(fā)生的情況一樣,人工智能的長期影響并不總是清晰明了,在各行各業(yè)上產(chǎn)生的影響也有所不同。此外,通往科技烏托邦之路往往充滿坎坷,伴隨著意想不到的后果,無論是律師因為向法庭提交ChatGPT生成的虛假引文而被罰款,還是雜志社的投稿系統(tǒng)被大量人工智能生成投稿所淹沒。
大型科技公司正在爭相加入人工智能的浪潮中,承諾大量投資能簡化工作的新型人工智能工具。這些工具可以幫助人們快速起草電子郵件、制作演示文稿,以及總結大量數(shù)據(jù)集或文本。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使用ChatGPT可以提高員工在撰寫求職信、處理“微妙”的電子郵件和進行成本效益分析等任務時的工作效率。麻省理工學院經(jīng)濟學系博士生、論文合著者沙克德·諾伊(Shakked Noy)表示:“我認為我們的研究表明,這種技術在白領工作中有著重要的應用。這是一項有用的技術。但現(xiàn)在判斷它是好是壞,以及它將如何引起社會調(diào)整,還為時過早?!?/p>
OECD (經(jīng)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秘書長馬蒂亞斯·科曼(Mathias Cormann)最近表示,他們發(fā)現(xiàn)人工智能可以在某些方面改善一些工作質(zhì)量,但也需要權衡。
在公開講話中,科曼引用OECD發(fā)布的一份報告稱:“工人們說,在工作場所采用人工智能后,他們的工作強度有所增加?!边@份報告還發(fā)現(xiàn),對于非人工智能專家和非管理人員而言,迄今為止人工智能的應用對工資影響“微乎其微”,這意味著對于普通員工來說,工作量增加了,但薪資并未相應提高。
一些員工覺得自己像“小白鼠”
工會組織國際機械師和航空航天工作者協(xié)會(IAMAW)的研究主管伊萬娜·紹拉(Ivana Saula)表示,她所在工會的工人們表示,隨著雇主急于在工作中部署人工智能工具,他們感覺自己像“小白鼠”。
紹拉表示,情況并非總是一帆風順。新技術工具的實施通常會導致“仍然需要人類來完成的其他任務”。這可能包括機器無法勝任的物流任務,從而增加了日常工作流程的時間和壓力。
這個工會代表著廣泛的工人群體,包括航空運輸、醫(yī)療保健、公共服務、制造業(yè)和核能行業(yè)的工人。
紹拉說:“機器永遠無法完全取代人類?!彼a充說:“它可以取代工人的某些方面,但仍有一些工作無法由機器完成?!?/p>
紹拉表示,在使用新的人工智能工具后,工人們也表示“我的工作量更大了”,而且“工作節(jié)奏要快得多,因為現(xiàn)在是由機器設定的?!彼€表示,從工人那里得到的反饋顯示,真正將工人納入實施過程中是多么重要。
她說:“因為一線工人具有實地經(jīng)驗。”“我經(jīng)常認為,一線工人與車間、高層管理人員之間存在脫節(jié),更不用說首席執(zhí)行官了?!?/p>
也許媒體行業(yè)是人工智能的利弊最為明顯的行業(yè)之一。這些工具可以加快文案撰寫、廣告制作和某些編輯工作的速度,但也出現(xiàn)了不少明顯錯誤。
新聞媒體CNET今年初嘗試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撰寫新聞,結果不得不進行“重大”更正。本月早些時候,科技媒體Gizmodo發(fā)表的一篇本應是由人工智能撰寫的《星球大戰(zhàn)》故事,結果需要進行更正,并引起員工焦慮。但兩家媒體都表示,他們?nèi)源蛩阍谛侣劸庉嫻ぷ髦欣^續(xù)使用人工智能技術。
克拉克等人試圖通過依賴更多的人工智能來應對人工智能的興起所帶來的影響??死吮硎?,他和他的團隊開始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來檢測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內(nèi)容,以應對大量投稿的困擾,但發(fā)現(xiàn)這些工具并不可靠,無法準確識別“誤報和漏報”,尤其是對于英語非母語的作者。
克拉克說:“你總聽這些人工智能專家說,這些東西將如何在不同領域取得驚人突破?!薄暗麄儾]有在這些領域工作?!保ǔ匠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