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手搓LK-99成功!業(yè)余玩家復現(xiàn)磁懸?。航Y(jié)果與華科類似
本文經(jīng)AI新媒體量子位(公眾號ID:QbitAI)授權(quán)轉(zhuǎn)載,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出處。
好家伙,“業(yè)余”網(wǎng)友連夜采購原材料,按照韓國團隊論文“手搓超導體”——
居然真的成功了?!
在手搓超導體的第8.5天,大哥成功合成了LK-99晶體,重要的是,可以磁懸浮!
無圖無真相,這位網(wǎng)友大哥高喊手搓出了樣品,還直接甩出視頻:
在發(fā)布的視頻里,大哥用畫外音告知圍觀吃瓜群眾,磁體是處于靠近或遠離狀態(tài)。
可以看到,當大哥說“磁體靠近”時,樣品立了起來:
當“拿走磁體”時,樣品又倒下去了:
并且,這樣的現(xiàn)象不是偶然,大哥反反復復操作了幾次,結(jié)果都是如此。
大哥還在推特上表示,觀察到的一些反應和華科團隊的結(jié)果相同:
整體與(華科團隊掛在)arxiv上的這篇論文看起來幾乎一毛一樣。
補充一句,這位大哥身體力行的第一天,就被OpenAI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Andrej Karpathy點贊圍觀了。
網(wǎng)友在大哥最新的視頻推文底下拍手叫好,喜極而泣:
嗚嗚嗚嗚嗚嗚,它浮起來了!我超愛的!
刷見證歷史的網(wǎng)友也很多,畢竟這是他們一周左右的時間里,在線盯完的第一個美國團隊復現(xiàn)成果。
業(yè)余大哥8.5天“手搓”LK-99
大哥名叫Andrew McCalip,本職是航天公司的研發(fā)主管——
任職于馬斯克前員工創(chuàng)辦的搞“太空工廠”的那一家。
盡管是個“業(yè)余愛好者”,但大哥打從第一天聽說LK-99的消息,整個人就燃起來了。
正如前文所說,他立馬就開始著手策劃復現(xiàn)工作,并全程在網(wǎng)上直播。
不過一開始,大哥這邊的進展并不順利,一方面是這事兒短時間內(nèi)反轉(zhuǎn)反轉(zhuǎn)又反轉(zhuǎn),給大哥和他的小伙伴們都快整懵了。
另一方面,畢竟是業(yè)余選手,等材料也挺費勁(還涉及到一些材料使用合法性的問題)。
他們先是完成了兩批黃鉛礦Pb2(SO4)O的制備。
然后等啊等啊等,終于在一天前,Andrew訂購的Cu3P到貨了。大哥團隊火速把材料們?nèi)M了925℃的爐子。
在LK-99團隊列有6名作者的那篇arXiv論文中提到:合成LK-99的最后一步是混合黃鉛礦和Cu3P晶體粉末,封入真空石英管,在925℃下加熱5-20小時。
但大哥透露,論文沒有規(guī)定淬火速率,他們的操作方式是在不同時間拉管,讓這些樣品經(jīng)歷不同的冷卻速率。
石英管當然是碎了不少根,但13個小時后,大哥得到了期待已久的樣品,be like:
依托答辯?no,實際上這玩意兒的真容是:
用大哥自己的話說,這些成品都很小,每管只產(chǎn)出一丟丟碎片,并且很閃很金屬,跟他想象的有點不一樣。
但關鍵是,它確實顯現(xiàn)出了磁懸浮的特性!
有人在評論區(qū)質(zhì)疑,看上去樣品立起來的時候,還是有傾斜角度的呀,這不符合邁斯納效應的情況。
對此,大哥直接用文字表示,樣品與磁場是會形成90度角的,只需將磁體在燒杯底部平行放置。
這個結(jié)果,跟華中科技大學的復現(xiàn)結(jié)果非常類似。
這里幫大家重溫一下華科團隊最終掛在arXiv上的論文結(jié)論:
LK-99的超導轉(zhuǎn)變溫度在400K以上,相當于127攝氏度。這意味著LK-99可以在遠高于當前室溫超導體記錄的溫度下超導。
已經(jīng)有網(wǎng)友看到這條消息在瘋狂對大哥催更了:
既然抗磁性有了,你什么時候測電阻啊啊啊啊??!
ps.Andrew大哥也并非唯一個人愛好者復現(xiàn)選手,國內(nèi)外此類復現(xiàn)仍在繼續(xù),比如知乎上就有一位材料學博士,目前的進展是首輪實驗失敗,在等石英管。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去蹲一波。
Nature發(fā)文:大家冷靜一點啊
其實大家都有留意到,過去一周多的時間里,不只是華科,復現(xiàn)成果在全球范圍內(nèi)接二連三出現(xiàn),相關理論驗證也有新的進展。
現(xiàn)在,就是大哥搓出LK-99的同天,Nature也發(fā)了篇相關文章,主題是讓大家稍微冷靜冷靜——
《所謂的超導體LK-99在網(wǎng)絡風靡一時,但暫未完全復現(xiàn)(Claimed superconductor LK-99 is an online sensation — but replication efforts fall short)》。
文中表示,不少科學家和研究人員都持續(xù)輸出觀點,覺得這是一場引發(fā)全球轟動的“炒作”。
來一起看看Nature的文章究竟說了些什么。
首先,有關“不明超導物體”(Unidentified Superconducting Objects)的相關論文,時不時就會出現(xiàn)在arXiv上,差不多每年都會有至少一個。
而且,這些研究工作常常帶著可靠、成功了等標簽,噱頭十足。
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都像今年3月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團隊的21-°C高壓室溫超導,最后被多方證偽。
俗稱烏龍或詐胡(doge)。
其次,有凝聚態(tài)實驗家站出來潑冷水,覺得超導這個事情,不值得引發(fā)全球狂歡。
“超導性的進步經(jīng)常被吹捧,稱其對計算機芯片、磁懸浮列車等技術,有重大且實際的潛在影響。”UC戴維斯的凝聚態(tài)實驗家Inna Vishik就吐槽,“超導技術對基礎科技大大有益,這沒錯;但是它在日常生活中幾乎用不到?!?/p>
總結(jié)一下這位姐的意思,就是哪怕真的證明室溫超導了,“也不能保證這種室溫超導材料會被實際使用”。
△Inna Vishik
第三,全球團隊熱火朝天肝了一周,LK-99這種材料確實是被合成了。
但新德里印度國家物理實驗室、北航團隊,沒有觀察到超導跡象,而且有倫敦大學學院化學家指出,通過X射線衍射圖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兩個團隊制造出的材料,和韓國團隊的原始材料都有不同;
至于華科團隊和本文主人公網(wǎng)友大哥,僅證明了LK-99的抗磁性;
東南大學團隊倒是在-163°C(110 K)下測量到LK-99的電阻接近于零,但這個溫度遠低于韓國團隊中的“室溫”條件。
下場驗證的還有理論派,一些理論研究使用了一種稱為密度泛函理論(DFT)的計算技術,來計算LK-99的電子結(jié)構(gòu)。
結(jié)果表示,LK-99可能具有有趣的電子特征,在其他材料中,這些特征與鐵磁性和超導性等行為有關,但暫時無研究能證實LK-99在室溫常壓條件下是超導體。
別提韓國團隊一作都公開表示論文有缺陷,要求撤稿了……
綜上所述,截至目前,沒有一項研究為材料中的任何超導性提供直接證據(jù)。
But,哪怕眾多團隊的實驗成果都顯示,對LK-99的復現(xiàn)只能證實韓國團隊論文的部分結(jié)論,大伙兒的狂熱仍在繼續(xù)。
一些人開始渾水摸魚,制作和傳播一些蹭熱度的虛假視頻。
哪怕視頻中的樣品材料,本來就能表現(xiàn)出類磁性:什么石墨烯啦,鉗子啦,甚至還有青蛙(???),都統(tǒng)統(tǒng)用來表達“它們懸浮是因為我做出的LK-99有超導性!”
這樣的造假視頻引起很多科研人員的不滿。
Nature在文章末尾寫道,有一天,紐約賓漢姆頓大學的物理學家老埃,打開推特就看到了一個令他眉頭緊皺的視頻。
視頻中,一些小鵝卵石正因為“超導性材料”漂浮著。
老埃憤怒極了:
我就不懂了,怎么會有人相信這種視頻?????
這完全激起了老埃的不滿,他果斷上傳了一段視頻,其中的實驗樣本形狀像個叉子(其實它就是個從廚房里拿出來的叉子)。
因為被膠帶粘著,叉子正在空中懸浮ing,老埃配文:我在自家車庫,用LK-99做了個叉子一樣的樣本!它浮起來了!
咱就是說,科研人員的回擊,主打的就是一個以毒攻毒哈……
大哥的視頻:https://twitter.com/andrewmccalip/status/1687405505604734978Natur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24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