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17的名片投送安全嗎?
近期美國不少執(zhí)法部門和新聞媒體反復警告人們,iPhone設備上發(fā)布的新功能“名片投送”(NameDrop)存在安全風險,這種以無線方式共享聯(lián)系人信息的選項有可能導致個人資料外泄。
但事實是,名片投送非常安全,關于這項技術(shù)的警告過分夸大了其潛在風險。
安全廠商Sophos數(shù)字安全專家Chester Wisniewski表示,關于名片投送的警告純屬“危言聳聽的無稽之談”。所以大家沒必要擔心名片投送,反倒應該警惕由執(zhí)法部門和新聞媒體散布的這些虛假宣傳。
而且遺憾的是,主流輿論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搞出這種烏龍了。
比如說,盡管執(zhí)法部門及其他多方面都曾發(fā)出警告,但用戶在咖啡廳和機場等地使用公共Wi-Fi或者手機充電器都不會造成安全隱患。與法國監(jiān)管機構(gòu)近期發(fā)布的可怕結(jié)論相反,我們的智能手機也根本沒什么輻射風險。
生活中確實有不少因為技術(shù)引發(fā)的風險和隱患,但就如這次的名片投送事件一樣,大多數(shù)情況其實根本不值得我們?yōu)橹速M精力。下面,我們將一同了解名片投送的真實情況,如果你覺得這項功能沒什么用,也可以通過后面的方法將其關閉。
名片投送是如何運作的,它安全嗎?
名片投送是蘋果最近為iOS 7推出的一項新功能。當我們手持蘋果設備并與其他用戶面對面時,可能會看到一條彈出消息,詢問是否要保存對方的聯(lián)系人信息或共享照片。
這項功能與蘋果之前的隔空投送(AirDrop)功能略有不同,因為確實有人曾利用隔空投送向附近的陌生人發(fā)送不雅照片。
隔空投送適用于彼此相距約9米的蘋果設備,而且要求雙方手機同時開啟Wi-Fi和藍牙。
但根據(jù)蘋果的介紹,名片投送要求兩臺蘋果設備相距幾厘米才能生效,幾乎可以說是相互緊貼的狀態(tài)。
另外,兩邊的設備都需要先完成解鎖才能使用名片投送,同時由用戶主動選擇要共享的聯(lián)系人信息。
所以唯一的風險也只存在于理論層面:騙子已經(jīng)貼到了我們臉上,而我們自己又錯誤地同意與對方分享自己的聯(lián)系人信息。也就只有這種可能了,無意之間泄露信息的概率為零。
那么,為什么賓夕法尼亞州、俄亥俄州、俄克拉荷馬州等地的執(zhí)法部門為什么要在Facebook上發(fā)布類似的消息,大肆渲染名片投送的隱私風險呢?說實話,我也想不通。
如果大家心中仍有疑慮,或者覺得很少會用到這項功能,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關閉這項功能。當然,這種擔心顯然是沒必要的。
要關閉名片投送,點擊iPhone上的“設置”應用,之后點擊“通用”-“隔空投送”-再關閉“將設備互相靠近”的開關(關閉時,按鈕將由綠色變?yōu)榛疑?。你也可以通過這一步驟隨時重啟名片投送,與新朋友輕松分享自己的電話號碼、郵箱地址或者照片。
其實名片投送是隔空投送功能的一項升級,它的開關選項也在隔空投送的設置下面,但是隔空投送可以用來傳遞圖片、網(wǎng)址等各種信息,所以與其擔心名片投送的風險,不如想想如何安全使用隔空投送。在使用這項功能時,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將隔空投送設置為“不接收”或“僅限聯(lián)系人”,這樣就能降低從周遭陌生人處意外收取照片或文件的風險。
散布恐慌本身也會構(gòu)成風險
很多人長期生活在對技術(shù)風險的擔憂當中,而這份責任很大程度上要由官方的相關機構(gòu)和新聞媒體來承擔。一番添油加醋之后,他們總會把事情描述得比實際情況可怕得多。
相信很多人應該聽說過所謂“果汁劫持”,執(zhí)法部門使用這個術(shù)語來描述犯罪分子向手機充電器植入軟件,導致普通用戶在商場、機場等地免費充電時遭遇個人數(shù)據(jù)泄露。
確實,如果您本人做的是特情工作、或者屬于可能被監(jiān)視的目標,那確實不應該在公共場合使用免費充電器。
但只要稍微想想,我們就能知道黑客們想這么搞會有多困難。他們得親身前往機場或者商場,并對手機充電器進行一番精密的改造操作。事實上,竊取普通民眾的個人信息還有很多種更簡單、安全的辦法。
幾個月前,有位憂心忡忡的讀者發(fā)來求助郵件,詢問在門店刷信用卡會不會遭遇風險。跟果汁劫持一樣,風險的確存在,但幾乎沒有犯罪分子愿意冒著拋頭露面的風險親自前去盜取你的信用卡資料。
還是那句話,雖然理論風險的確存在,但現(xiàn)實生活中的犯罪活動其實都很平淡無聊、不像007電影那么緊張刺激。既然有更簡單的信用卡信息竊取方法,他們干嘛非得以身犯險?
我們都生活在真實的世界當中,有限的精力不可能、也不應該被耗費在各種各樣無謂的威脅身上。所以需要擔心的是不是名片投送,而是某些影響力不小,卻總是張口就來的官方部門和新聞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