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lián)網之 Andon 系統(tǒng)
Andon系統(tǒng)也稱之為安燈系統(tǒng)。Andon為日語的音譯,意思為“燈”、“燈籠”。安燈系統(tǒng)指企業(yè)用分布于車間各處的燈光和聲音報警系統(tǒng)收集生產線上有關設備和質量等信息的信息管理工具。起源于日本豐田汽車公司,主要用于實現車間現場的目視管理。在一個安燈系統(tǒng)中每個設備或工作站都裝配有呼叫燈,如果生產過程中發(fā)現問題,操作員(或設備自己)會將燈打開引起注意,使得生產過程中的問題得到及時處理,避免生產過程的中斷或減少它們重復發(fā)生的可能性
Andon系統(tǒng)是一種可視化的管理工具,能夠收集生產線上有關設備和質量管理信息,加以處理后,控制分布于車間各處燈光和聲音報警系統(tǒng)。它讓人們一眼就能夠看出工作的運轉狀況,并且在任何有異常狀況時發(fā)出信號。
Andon系統(tǒng)可以用來指示生產狀態(tài),例如哪一臺機器在運轉;也可以顯示異常情況,例如機器停機、出現質量問題、工裝故障、操作員的延誤,以及材料短缺等;還可以指示需要采取的措施,如換模等。此外,Andon同樣也可以通過計劃與實際產量的比值來反映生產狀態(tài)。
典型的Andon是一個置于高處的信號板,信號板上有多行對應工位或機器的燈。當傳感器探測到機器出現故障時,就會自動啟動相應的燈;或是當工人發(fā)現機器故障時,可以通過“燈繩”或按鈕來啟動信號燈。這些燈號可以讓現場負責人迅速作出反應。另外一種典型的Andon是在機器上方的有色燈,用紅色來表示出現問題,或是用綠色表示正常運轉。
Andon系統(tǒng)的技術架構是什么呢?
安燈系統(tǒng)的技術架構是一個多層次、多模塊的結構,需要綜合考慮數據采集、傳輸、處理、顯示和控制執(zhí)行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技術實現和系統(tǒng)安全性、可靠性和擴展性等方面的要求。
- 數據采集層:主要由工位觸發(fā)硬件(例如標準按鈕盒、定制按鈕盒、MES工位機等)組成,負責采集生產線上各工位的狀態(tài)信息,例如設備運行狀態(tài)、生產進度、產品質量等。
- 數據傳輸層:將采集到的數據傳輸到數據處理層。通常采用無線通信技術,例如WiFi、ZigBee、4G等,確保數據的實時性和穩(wěn)定性。
- 數據處理層:主要由服務器和存儲設備組成,負責接收并處理數據采集層傳輸的數據。包括數據清洗、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等操作,以便及時發(fā)現生產過程中的問題和瓶頸。
- 數據顯示層:主要由顯示看板(例如液晶看板、點陣看板、指示燈看板等)和音頻輸出設備組成,負責將處理后的數據以圖表、報表等形式展示給用戶,同時通過聲音提示告警信息,以便用戶能夠直觀地了解生產情況并及時處理告警。
- 控制執(zhí)行層:主要由PLC、SCADA等控制系統(tǒng)組成,根據數據處理層返回的控制指令,對生產設備進行控制,例如啟動或停止設備等。
- 應用層:包括各種應用程序和接口,例如Android/iOS移動應用、Web應用、API接口等,方便用戶隨時隨地查看生產情況和處理告警信息。
在技術架構方面,安燈系統(tǒng)還需要考慮系統(tǒng)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擴展性。例如,可以采用數據加密、訪問控制等安全措施保障系統(tǒng)的安全性;采用負載均衡、容錯機制等技術提高系統(tǒng)的可靠性;采用微服務架構、容器化等技術提高系統(tǒng)的擴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