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存儲虛擬化步入主流尚待時日
獨立存儲虛擬化是指不需要采購存儲的傳統(tǒng)存儲服務,有一個基本理念是,你是基于服務實施標準化的,而不是基于物理存儲硬件。每次有人向我提出這個概念的時候,我都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棒的想法。但是為什么到目前為止這種理念沒有更進一步的發(fā)展呢?
從作為一名架構師的角度講,這種功能可以被集成到交換機、導向器或者內嵌于SAN架構中的應用。存儲服務通常包括卷管理、卷分配、快照、復制以及其他一些服務。這些服務能夠應用在很多不同的硬件平臺中。
雖然在這方面有很多崛起的新星,例如IBM、LSI、日立、EMC和NetApp等廠商現在都提供了這種功能。甚至還有一些已經涉足這個領域很長時間的廠商,例如飛康和DataCore。這些廠商的大多數系統(tǒng)都是針對某些特殊用途,例如數據遷移——從一個存儲硬件平臺到另外一個平臺無縫的、快速遷移。
現在這種技術的市場份額還非常少。雖然存儲服務的質量和接口的可用性趨向完善,但是主要的挑戰(zhàn)是將所有這些不同的物理存儲硬件集成為新的存儲服務設備所帶來的復雜性。除此之外,一些解決方案完全是基于軟件,因此要求將軟件加載到你自己的硬件中,安裝并運行。
另外還有支持性的問題。如果發(fā)生故障是誰的錯?當結束一天工作系統(tǒng)處于關閉狀態(tài)的時候,這種只有一條途徑的理念聽上去的確不錯。
我認為目前***的問題就是用戶偏好。雖然這種基于一套存儲服務實施標準化、然后采購任何廠商硬件的理念聽上去不錯,但是大多數用戶并沒有必要這么做。我想大多數人采購一套存儲系統(tǒng)的真正原因是沖著存儲軟件去的。
現在大多數廠商在一個設備(SSD、Fibre、SAS、SATA)中提供了多層級存儲以及多協(xié)議支持(FC、iSCSI、FCoE)。許多廠商推出了某種NAS或者文件服務,不過NAS產品的質量仍然是區(qū)分廠商的主要因素。
結果是大多數人購買一家制造商的產品,因為有某一個特定的功能,例如自動精簡配置、寬條帶化或者高質量NAS服務。這個功能也許并不一定是軟件,它還可以是一個硬件架構。
所以這些設備什么時候會變得更主流?當這些設備提供了你需要的所有服務,那么就不需要折衷。如果你需要的只是存儲設備,也許是你的數據中心。如果你需要一些更新的存儲服務,或者比較關心支持問題的話,那么再等等吧。
【編輯推薦】